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钱育寿老中医治疗小儿发热8法.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632934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8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吾师钱育寿主任医师,为江苏省名老中医,生于世医之家,系11 代传人临证50 载,医术精湛,学验宏丰,对小儿发热辨治尤多心得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兹将钱师治疗小儿发热8 法介绍于下,以飨同道1、解表透热法解表透热法是应用发汗药物,开泄毛孔, 疏松肌表, 驱邪外出的一种退热方法,也叫 “ 疏表法 ” 主要适于外邪侵袭肌表的表证外感之邪由于种类不一,性质不同,所以具体应用时,必须辨清何种外邪,选用相应的方药外感风寒,则用辛温解表法,方如葱豉汤、香苏饮,甚者可用麻黄汤;外感风热,则用辛凉解表法,如桑菊饮、银翘散等;暑邪外感则用清暑解表,常用新加香薷饮、新加白虎汤;燥气外感则用清燥解表,方如桑杏汤加减;发疹病欲出未透阶段, 则用透疹解表法,如蝉衣宣透饮、葛根解肌汤等; 风水交搏而引起的发热水肿,则用行水解表法,如越婢加术汤、苓桂浮萍汤等病儿体质不同,素禀气虚、血虚、阴虚、痰饮,又复感外邪引起发热表证时,则需分别配合益气、养血、滋阴、化饮法,代表方分别选用参苏饮、玉屏风散、葱白七味饮、加减葳蕤汤、小青龙汤等小儿外感表证,除发热外,多数还有咳嗽痰多等肺系症状,故解表剂中应适当配以杏仁、牛蒡、前胡等宣肺化痰之品;小儿脾常不足,倘发热同时,还有纳呆腹胀,泛恶呕吐等胃肠症状,解表药中宜配陈皮、苏梗、六曲等和胃行气之品;小儿肝常有余,外感发热,热甚易于动风抽搐,因此治疗可配钩藤、僵蚕、抱龙丸等熄风镇惊之品;小儿外感表证易从热化火, 往往因发热而现烦懊或昏睡等症,解表剂中又须配以益元散、抱茯神、广郁金等清心安神之品。

      2、清气退热法外感发热,汗出仍不解,病邪必然由表入里,由卫分入气分,初起在肺,进而到胃肠,症见不恶寒,但发热,午后热势更甚,口渴欲饮,苔黄舌红,这时不能再用发汗解表,否则有阳亢阴竭之虑也不可早用养阴,用之恐有阴遏阳伏之变,当用清气祛邪直折其热由于病变部位有别,温热程度不同,临床又有轻宣清气、甘寒清气、解毒清气、苦寒清热等法轻宣清气适用邪热初入气分,病位在肺胃阶段,常用方剂为栀豉汤、银翘散去荆芥牛蒡加石膏;甘寒清气适于邪入胃肠,气分热甚的证候,以白虎汤加味;解毒清气适用于温疫火毒蒸腾气分的痄腮、 丹毒等证,常用五味消毒饮、普济消毒饮增损;苦寒清热适用于里热炽盛出现烦懊谵语等症时,可用黄连解毒汤直泻三焦之火3、清化退热法清化退热法是运用清热化湿药物,治疗湿热证的一种方法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者相合,缠绵难解,形成湿包热外,热处湿中,郁遏蒸腾的病理机转其特征为上午热轻,午后热势渐增,有汗不解,既有头昏脑胀、心烦、口渴等热象,又有胸闷、泛恶、纳呆、苔腻等湿象治疗应注意“ 清热不碍湿,除湿不伤阴” ,并根据湿热偏胜,斟酌处理湿热蕴于上焦气分, 湿偏胜时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透邪清化;热偏胜时则用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增损;湿热并重可用苍术白虎汤。

      湿热阻遏中焦,郁于胃肠,用葛根芩连汤、香连丸、白头翁汤化裁燥湿清化;湿热熏蒸肝胆,疏泄不利,清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致黄疸,用茵陈蒿汤以利胆清化;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出现溲频、尿急、溺痛等症,可用八正散分利清化4、通便退热法伤寒和温病,外邪传入中焦,肠胃热甚,消耗津液,出现热势蒸蒸,日晡更甚,口渴烦躁,大便秘结,苔黄腻糙等症,此时常因便秘而热势更甚,犹似釜底烧薪,水在沸腾,治疗宜泻下通便 釜底抽薪,水自不沸” 所以通便也是退热的一种方法可按具体病情,选用《温病条辨》诸承气汤至于轻浅的表邪传里见到发热、便燥患儿,除清热外,也可适当加入瓜蒌、麻仁等润肠之品5、清营退热法适用于温病之邪或伤寒化热传入营血的发热证候清营和清气是退热的两个重要方法应当清气而早用清营,则引邪入深,郁而难解;应当清营而仍用清气,则药不达病所,邪势更炽邪入营血除发热口渴外,最明显的为舌质,先是边尖红,渐为绛色,同时伴有烦躁或神昏,倘传入血分,则有出血或斑疹等现象若邪热初入营分,则宗叶天士“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 法,用黑膏汤合白虎汤加味;气血两燔,则用银翘散去豆豉、荆芥加鲜生地、丹皮、玄参及化斑汤;温热深入营血,常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

      神昏烦躁者,可加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6、和解退热法主要用于邪在少阳之半表半里证及肠胃不和的寒热夹杂证症见寒热往来,心烦呕吐恶心或温病类似疟象由于邪不在表,则不宜发汗邪不在里,不宜泻下,当用和解之法,即“ 和其里而解其表” 和其里是不使其邪内犯,解其表是使邪外出,含有安内攘外之意目的仍是祛邪热邪在少阳,用小柴胡汤;若邪在少阳,湿热内蕴,胆胃不和,则用蒿芩清胆汤调和胆胃;湿热郁于胃肠,常用黄连温胆汤清疏肠胃7、消导退热法是运用具有消食导滞、理肠化浊作用的药物,以导滞清热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饮食不节,肠胃失运,积滞内阻,化浊生热的证候,常用保和丸加减滞消浊化则热亦自退如兼有外感, 则须配以解表之品但若久泻久利不止,不因外感而续增的发热,多数由于阴伤所致,这不仅无须解表,而且消导之品,亦应慎用,以防阴液更损,临床可用连梅汤加减以酸甘化阴、清肠泄热始能获效8、理虚退热法是针对小儿各种内伤虚证而使用的一种退热方法内伤虚证,小儿比较多见的是阴虚、血虚、气虚三类阴虚发热多数在温病后期,津液劫伤而起,常用滋阴除蒸的清骨散、青蒿鳖甲汤;血虚发热,多数由于失血后或久病血虚而起,宜以养血退热的秦艽鳖甲散;久病阳气虚弱的发热, 常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临床上,小儿单纯的阳虚和气虚所致发热者较少,气虚阳弱引起的发热,大多血分亦虚 相对地阴虚发热,久则能促使阳气也虚所以虚证发热,虽有阴阳气血之分,但治疗不可偏执虚证发热虚是本,热是标,应标本兼顾尾语上述 8 法,包括了治病8 法中的汗、清、下、和、消、补钱师认为使用这些治法时,首先应辨别是外感发热抑或内伤发热,再从外感和内伤中分析其不同原因,从而根据证候的具体情况结合患儿体质因素,有选择地进行适当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