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观念的发生——以“风”为例(四)(叶舒宪).doc
29页文学观念的发生文学观念的发生————以以““风风””为例为例( (四四)()(叶舒宪叶舒宪) )00:23下面接着讲“风”的神话学还原风”的神话学还原那么刚才提到了“风”和“凤”在殷商时代,在关于这个概念发生的时候的神话学根源,那么除了自然中空气的流动和一种神话动物联系在一起之外,殷商时代,风除了作为自然中空气的流动和一种神话动物联系在一起之外,还作为天地、天神的使者,天神抑制生命力的中介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的风就具有了神圣的生命力、生殖力的意蕴风还可以作为天地、天神的使者,00:53天神抑制生命力的中介而存在所以这个意义上的风就具有了神圣的生命力、生殖力的意蕴这一方面的意蕴,在古代的书籍中,经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得到表达比如说,有一部叫做《子华书》的,01:23有这样的说法,风涵太元之中精,故能动化百物而行乎天上风,阴也,而其发为阳——《子华书》“风涵太元之中精,故能动化百物而行乎天上风,阴也,而其发为阳” 这实际上把风当成了宇宙之间阴阳两种生命力、生殖力的直接表现风本身是阴的,而其发就成为阳的,01:53它能够化万物行乎天上,就是因为它其中涵的太元之精,这是一种把风看成是生殖力的最典型的表达。
那么除此之外,在《淮南子》这部书中人主之精通天,故诛暴则多飘风——《淮南子》也有“人主之精通天,故诛暴(则)多飘风 ”这把风的这样一种现象它和生命力的传播联系了起来甚至认为是宇宙间02:23生命力的本源在《礼记·郊特牲》这一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礼记·郊特牲》“天子大社”就是皇帝举行社,祭土地神的礼仪的时候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 就是风霜雨露这些自然现象,都看成是上边的天,和下边的地之间,02:54产生和合的一种生命能量这个天地之间的气,也就是我们说的风,它实际上是在把天看成是阳性、男性,地看成女性、阴性之间,产生的一种交往、媒介、物质,这样一来,风作为两性之间的生命传播者,神话的观念又一次得到了验证03:25把“天地之气” ,沟通天地称为“合气” ,也就是天父地母,其实进行交合的一种委婉的表达,所以我们古人说,什么“合气” 、 “合阴阳” ,实际上未必是那么高深的哲理,实际上就是两性之间的互动那么这样的一种表达,表明风、霜、雨、露03:55同样被看作是天父地母合气的媒介物你像汉代的哲学家王充 在《论衡·自然》篇中,讲到天父地母的神话哲理,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论衡·自然》他说:“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 就是说两个气是互相运动的,也就是风那么“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一个要上一个要下,04:26所以又符合我们所说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那么风作为向上、向下的气流运动已经把天父地母生殖万物,生殖人类的这样一种根本性的神话和盘托出了我们对风的这个神话学本意,到此可以做一个初步的结论也就是说,04:56古书上记载的这些神话,这些叙事,这些道理如果孤立起来看,恐怕不明其所以将古书上记载的神话联系起来看,古人关于宇宙、关于天地、关于天地之间的空气运动,关于这种运动的使者(凤鸟、大鹏) ,一个完整的体系性的观念就呈现出来了如果联系起来看,一个完整的古人关于宇宙、关于天地、关于天地之间的空气运动,关于这种运动的使者作为凤鸟,作为大鹏,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性的观念就呈现出来了05:27那么这一方面,在古书中往往是语焉不详,不会像一个完整的叙事诗、一个作品,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来解释,但是,古老的汉语的记录没有留下来的,在边缘的少数民族区域中留下来了这就是孔子说的:礼失求诸野——孔子“礼失(可以)求诸野”比如说,在许多民族的材料里,05:57把气看成是一种世界构成的根本物质,是具有两性之间,性交往的意义。
比如纳西的东巴经里有一部经典叫做《动埃苏埃》 ,其中说到:上边先发出喃喃的声音,下边后发出嘘嘘的气息,声音和气息的结合,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个白蛋,白蛋发生变化,出现了“精威五样” ,(水、火、木、金、土)“五样精威”出现了白、绿、红、黄、黑五股风,五股彩风起了变化,出现了五个彩蛋——《动埃苏埃》“世界之初,上边先发出喃喃的声音,下边发出嘘嘘的气息,声音和气息的结合,发生变化,出了一个白蛋,白蛋发生了变化,06:27出(现)了‘精威五样',也就是水、火、木、金这样一些五行的东西然后, ‘五样精威'出现了白、绿、红、黄、黑五股风,五股彩风起了变化,又出了五个彩蛋”很明显,这实际上用男性、女性的行为来隐喻世界上万物的发生上边是喃喃,下边是噓嘘声音和气息相结合,06:57正是对男女性活动的一种象征性的描述那么这其中的气,自然可以落实到两性交往之间这样一来,我们说气化宇宙论,阴阳相干的《宇宙万物创生说》 ,是一套完整的哲理观念的神话基础这个宇宙万物创生说,它是一套完整的哲理观念的神话基础那么类似的少数民族07:27表达的这种东巴经里边的叙事,它带有创世记的意味,表明了男性、女性,上天、下地,他们的结合,产生万物和人类这样一个观念。
其中,就把气和风的位置突出了出来,作为创生的原动力和原材料那么纳西神话中,露水和精气还专门做了表达那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不做更多的说了,《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初探》《东巴文化论集》07:57如果有兴趣大家看一看《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初探》 、《东巴文化论集》这样一些著书,就可以找到充分的旁证材料那么这样的一种观念我们说,使我们找到了中国文化中,跟风、气有关的另一个哲理性概念的渊源,那就是“和” , 和和平的“和”这个概念08:27什么是“和”呢?一位叫丁惟汾的文字学家,阿,和也,风啸声谓之“阿” ——丁惟汾他说:“阿,和也风啸声谓之‘阿’ ” 就是 a,b,c,d,写成汉字就这个“阿” 阿,和也风啸声谓之‘阿’ ” 阿”字当作“和” 那么这样的一种解释,08:57就认为这个“和”字在古音是可以读“阿”的那么《庄子·齐物论》: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庄子·齐物论》“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什么意思啊?就是这个音乐中讲的这种“和” ,空气的运动风所讲的这种“和”实际上都是要求一个共同的理念,那么反映到人的对音乐的理解上,就是《尔雅·释乐》中所说的:徒吹谓之和——《尔雅·释乐》“徒吹谓之和” 。
09:30那么现在的语言中还说什么“风和日丽” 、 “和风” ,实际上都是把神话之风看成是“和”这样一种观念的产生的根源只有充分领略了风在神话思维中的这种媒介之能,阴、阳、上、下、男、女,能够调和调解这样一种职能,和合职能,所以我们才能够理解,马牛其风风马牛不相及10:00古代语言中说的“马牛其风”和“风马牛不相及” ,这样一些说法究竟何指?应该说这样的一些语言,今天还活在我们的日常语汇之中经常有人就讲到“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它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它本来是如何理解的?可能不是大家都非常明白的所以,10:30“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就跟这个“和”字有关系,它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说,为什么“不相及” ,也就是说,公马、母牛,它是两类的东西,你再把它往一块“和” ,是“和”不到一块的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或者是从风的这个, “牝牡相诱谓之风” 牝牡相诱谓之风风: 交合 诱合你把母马、公牛放在一起它也不会交配的,就是这个意思,11:00所以风在这里用的是这个字的真正的本意,交合的意思,诱合的意思这样一来,再回到我们说的“风诗” 、“谣歌“、 “风谣”这样一类后起的概念,不约而同地都包含着两性相合的意思,或者叫做“诱男女相合”的意思。
那么庄子还有非常明确的11:31语用的句子叫做:风吹万物有声曰籁——庄子“风吹万物有声曰籁 ”这个“和”和天籁、地籁、人籁是什么关系?那么还有其它的古书中:风者礼乐之使,万物之首——《乐动声仪》“风者礼乐之使,万物之首” 没有这个“和” ,没有空气的流动充当阴阳天地、男女之间的媒介,没有这个“和” ,一切都不会诞生,12:01所以叫做“风万物之首” , 那么又有一些创世神话讲到天地开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种空气叫做风,所以风神,有的时候,它把天父地母强行的分开,才有了宇宙万物的生存空间,所以这样一来,在神话的表达,在神话的情节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最关键的文学概念,它们的由来以及12:31它们的思维的根源那么“和”的理想,我们在北京2008 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看到了完整表演的活字印刷的时候,巨大的“和”突出出来了,那么向几十亿世界观众突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被看作是儒者孔子说的“和为贵” ,但是我们在孔子之前的13:02一千年、两千年的古代神话中,已经找到了它的发生的根源那么就是它没有完全伦理化、哲学化之前,它所讲述的是一种神话的观念这也是我们从“风”这样一个文学观念入手,连带考察出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宇宙观、价值观、人文观。
13:32按照“天人合一”的天人合一神话宇宙观,处在天父和地母中间位置的,正是我们所说的媒合天地阴阳,化育万物的伟大力量它既是风又是气,也是媒合人间男女、动物界雌雄牝牡两性、使之生殖繁衍的中介力量所以,调节的这种力量,不论你是把它叫八风14:02还是叫什么音乐、歌舞、诗歌,总之,它的道理完全是相通的那么在《周易》这部书中, 《周易》又称《易经》 ,西汉时期被列为六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有一个《蛊卦》 ,也就是蛊惑,跟我们讲的“诱惑” 、相诱的“诱”字是一个意思《周易》中有一个《蛊卦》早已用另外的语汇,把这种神话的道理表述出来了只不过,今天多数人是读不懂它的意思的14:32这也就是蛊卦《彖》词中所说的: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蛊卦》“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这虽然《周易》里边的这些话,离我们今天两千多年了,今天看起来好像不明所以,但是你现在已经犯了,“蛊,是刚上而柔下” ,谁是“刚”呢?天父是男性的,是阳刚的谁是“柔”呢?15:02地母在下的,是“柔”的,所以他用神话的语言已经把这个“蛊”作为“天下治”的最根本的原由,交待得非常的清楚。
蛊”字的本意和“风”是相同的,表示诱惑所以“蛊”字的本意和“风”是相同的,也是表示诱惑的所以, “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如果说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说,“风”用于“牝牡相诱” ,指动物的比较多一些蛊”则专门指15:32男女之间的相诱惑那么从天父地母之间的相诱、相合,到乾坤结合,那么(用) 《周易》的语言又叫刚柔相济,这又是我们中国哲学中的语言,这样的话,我们看到天下大致的根本是如何把调解者、中介者代表两极之间力量的这种神话物质,16:03表达了出来那么结果就是“天下大治” 由此组成的这种“天人合一”的逻辑,我们在此可以得到体会所以,古代人认为“礼” 、 “乐”这些东西,都是本于天地、沟通天地,什么“礼” ,本(始)于天地,造端于夫妇,要把两性和天地的道理合在一起来说事,这个意思都是一样的可以体会出宇宙秩序16:33和社会秩序的建立,都离不开诱合的中介力量,也就是“风”的力量,“风”是人间、生物界、两性之间的媒合互动,代表着宇宙之间创生的本源的力量所以这个“风”看起来,它是人间、生物界、两性之间的媒合互动,实际上它代表着宇宙之间创生的本源的力量也就是说在“俗”的表象之中它又有“圣” ,又有神圣的这一面。
那么把“风”看成是这样一种神圣的物质,17:03它作为宇宙万有生命能量的依托、媒介,它的这一套哲理是无法用这个简单的语汇,翻译成外国的语言文字的,所以要向世界宣讲中国“和”的原理,讲中国的《诗经》中的这个“风” ,这个字是没法翻译的,不论是你翻译成“Wind” ,还是“teaching” 、anything 都不达意,17:33因为它背后连带地是冰山下面 90%的这一套观念、体系、价值如果你把它抽象出来,作为一个文类风雅颂就是一种文体,它的 10%是表达出来的,它的 90%是被遮蔽和遗忘的那么这样的一种风的现象,我们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