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考核方案改革展望谫议.docx
8页大学语文考核方案改革展望谫议 闵海燕,韦宏(大庆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摘要:传统大学语文考核功能、内容、方式等都存在较多弊端,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考核方案,以形成考核评价的双重性和结合性、考核目的的发展性和专业性、考核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考核方式的多维性和过程性,故而进行考核方案的改革,期望以考促教,培养“有业”、“乐业”新型人才关键词:大学语文;考核;改革策略收稿日期:2011-10-11基金项目:2010大庆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JY102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闵海燕(1979-),女,辽宁锦州人,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韦宏(1962-),女,广东中山人,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教学离不开考核,科学、合理、有效地考核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改革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是改革大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和自身专[来自www.LW5u.coM]业知识必不可小觑的需要,是培养“有业”、“乐业”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考核”一词,最早出现于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是故选贤贡士,必考覈(核)其清素,据实而言这里是指考查核实后在西晋陈寿《三国志全鉴?魏志?卫臻传》也有同义:“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宋欧阳修《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而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笔下有了研究考证之义:“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后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馀酒后的消遣这里都是指研究考证我们进行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案改革,二者兼而有之,对学生而言,在考核中进行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核实、增进其语文学习的效果、方法等,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也是根本;对教师而言,在考核中进行对我们教学的多维度思考、研究考证、推进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的弊端(一)考核功能单一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过于重视考核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如,传统的大学语文考核多以某某语文学得比较好,某班多少优秀作为结论,考试只求最终成绩,至于学生哪里薄弱,该加强哪里,如何训练,学生一概不知,很大程度上也不关心了,因为考完了这学期这门课就这样结束了,即使学生有想增加训练的意愿,但这门课结业了,提高只能在自身体悟,无所彰显了。
故而言之,传统的大学语文考核,只是将考核评价作为界定学生学习效果、学校教育效果的工具,将教师与学生对立,将考核与学习对立,将评价与指导对立,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没有发挥其在学生学习、学校教育中的促进、导向和激励作用二)考核内容单一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多数过分注重书面知识的考核和评价,多以中文专业课程体系为维度来考核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尤重视文体、语言知识等,多在分析文本的本体性知识,不重学生学习时的自我感悟与内化;只重视书面表达,不重学生自我表达、交际等,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方法、能力、交际等方面的培养与测试,“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1\](P.71-73)三)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多为考查,写一篇论文或作文即可,即便考试,也多以期末的一张试卷审定全部学习效果,结果往往是原来语文基础就比较好的学生可能在本学期学习中根本就没用心尽力,但期末考核评价结果依然很高,相反原来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很努力,但期末考核评价表现出的最终结果依然比不了,故而激发不了或打击了学生们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导致考核评价的片面性二、改革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的优势大学语文课程是涉及全校最为广泛系院、最为广大学生的课程,很多院系的学生除此课程之外,再也没有接触中国文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课程,再也没有提高语文基本能力的课程。
儒家典籍《大学》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P.1)雅思贝尔也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大学语文课程它应借“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经典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体现着大学之明德、亲民、至善之道,为学生奠基了优良的人文精神的底子,夯实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阅读交际的基本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不但本身具有上述的课程性质优势,而且课程设置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优势大学语文课程多为考查课,没有考试课的压力,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增强学生语文修养的培养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也可以不围绕着最后的一张试卷来识记,而是扎实地以每一次佳作的赏析、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切实地增强语文修养和基本技能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而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为了改变传统大学语文课程考核弊端,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考核的新优势,我们做了考核改革,以发展性考核评价为目标,定性考核评价与定量考核评价相结合。
一)考核评价的双重性我们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兼顾考核、检测、评价,更以促进、导向、激励学生为考核评价目标,改变了传统课程考核单纯重视考核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实现了考核评价的双重性例如,我们改革后的考核项目有一项为课前演讲,我们在这项考核中,教师既考核了学生的思维,又考核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既以演讲的评价标准来考核,又以普通话考试标准考核于学生,实现了考核评价的双重性,同时,教师绝非简单给学生定位好与坏,而是将口语表达指导作为考核评价主体,指出每个学生具体的语音面貌中的不足,提出训练方案,将考核与学习结合,将评价与指导结合,重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发[来自wwW.lw5U.com]挥考核评价在学生学习、学校教育中的促进、导向和激励作用二)考核目的的专业性我们注重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内适于知识、外适于社会、个适与学生”的三位一体教育价值观,注重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以及校园文化和课程文化的转变,真正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使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评价促进学生的个体认知发展,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我们改革后的大学语文考核,在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考核的基础上,突出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化的考核,并扬长补短,辅助其专业发展。
例如,我们在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背诵时,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时,重点在考核其在幼儿园要用到的蒙学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重点在帮助其掌握小学教学中应熟悉的诗文三)考核内容的综合性我们突出课程考核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从汉字书写、写作行文、阅读方法、思维习惯、口语表达等几个方向进行训练、考核,全方位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考核方式的多维性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本体性特征,“呈现出非序性、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语言是学习目的,也是学习手段,大学语文课程中我们把考核作为语言学习、训练的一个操练场、交际场例如,我们在常规的终结性评价外,还加入了日常成长性考核我们把学生的课前演讲、课堂回答、课堂思辨、读书报告等,都作为我们考核的立足点和成绩的组成部分,我们注重考核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性,形成学生自身的成长性评价日常课程中的考核能带动、促进、提高平时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积极性,激发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使之在欣赏、写作、讨论、互评等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或别人的不足,尽情展示自我个性,运用各种方式挖掘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敏性。
日常动态生成式考核,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纳入学习成绩的范围,为全体学生的各自发展形成各自有所对比学习的个体性成绩记录,也能使学生在学习工程中积累、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考核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故而我们变单一、刻板的考核为立体式、大容量、高效率、强实效的考核,在考核目标上,我们使用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全员考核与语文应用能力的专业培养考核相结合,培养“内适于知识、外适于社会、个适于学生”的三位一体的“有业”、“乐业”的学生;在考核内容上,我们选用文学素养积累式考核与语文应用能力式考核相结合,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专业和个人终身发展;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采用日常动态生成式考核与期末静态试卷式考核相结合, 形成多元、多维、灵活的考核机制,以考核带动、促进、提高平时的训练由此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考核不仅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大学语文效果的合理、科学、的标准,为“有业”、“乐业”的职前、职后发展作准备,更成为促进、提高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1\]陈传万.大学语文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6).\[2\]王国轩译注.大学 \[M\].北京:中华书局,2006.\[责任编辑:杜红艳\]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