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考物理最新信息题.doc
4页2012 年高考物理信息题年高考物理信息题一.选择题1、下列理论,理解正确的是( )A、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B、由光子说理论知,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故一束单色光的能量不可能连续变化,而是某个值的整数倍C、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发生光电效应时,光强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D、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2 可知,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答案答案:AB2、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C、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位移不一定始终最大D、各种波均能发生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答案答案:BC3、氧气钢瓶充气后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假设缓慢漏气时瓶内外温度始终相等且保持不变,忽略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漏气过程中瓶内氧气( )A.分子总数减少,分子总动能不变B.密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不变C.吸收热量,膨胀做功D.压强降低,不对外做功答案:答案:BC 本题考查气体的内能与做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热学基本概念和规律解题思路 漏气过程中瓶内氧气质量减小,密度降低,分子总数减少。
但因氧气的问题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瓶内氧气分子的总动能减少,故选项 A 错误选项 B 正确以所有的氧气为研究对象,可以等效认为漏气后是原来的气体体积膨胀所致,故氧气度外做功如果忽略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则氧气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的动能,该氧气的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必然吸收热量由可知,v 增大,T 不变,则 P 必然减小,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错误4、滑沙是国内新兴的,也是黄金海岸独有的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如图所示,滑沙滑道坡度一般为 45°,空的滑沙板可以沿滑道匀加速向下运动,设沙子和滑沙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保持不变,当人坐在滑沙板上时, (不考虑空气阻力,人没有和沙子接触)人和滑沙板将如何运动:( )A、向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和空滑沙板的加速度一样大B、向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比空滑沙板的加速度大C、向下减速运动D、向下匀速运动 答案答案:A5、承载着我国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技术的“天宫一号”已于 2011 年 9 月 29 日成功发 射,随后发射的“神州八号”飞船与其实现交会对接假设“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匀速 圆周运动的轨道如图所示,A 代表“天宫一号” ,B 代表“神州八号” ,虚线为各自的轨道。
“天 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离地高度分别为 h1,h2 运行周期分别为 T1,T2,引力常量为 G,则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以上数据可计算出地球密度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神州八号”受到的地球地球引力和运行速度均大于“天宫一号” 受到的地球地球引力和运行速度 C、 “神州八号”加速有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D、 “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比同步卫星运行轨道高答案:答案:AC解析:设地球半径为 R,密度为 ρ,公式2 22() .()()MmGmRhRhT, 34.3MR.,地球表面2()MmGmgR , “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离地高度 h1,h2 运行周期分别为 T1,T2,通过以上各式与条件可以求出地球半径 R,和密度 ρ,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A 正确;“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质量未知,所受地球引力大小无法比较,B 项错误;低轨道 的“神州八号”加速时,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它的轨道半径将变大,在高轨道上与“天宫 一号”对接,C 项正确;“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比同步卫星运行轨道低,项错误 6、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答案:C。
7、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光滑斜面上的 O 点,另一个电量为-q、质 量为 m 的点电荷乙从 A 点以初速度 v0 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 B 点时速度最小且为 V,已 知静电力常量为 k,斜面与水平地面所成夹角为 θ, AB 间距离为 L 则( )A.OB 间的距离为sinmgkQqB.从 A 到 B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为 W=mgLsinθ+22 021 21mvmvC.从 A 到 B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为 W=mgLsinθ+2 02 21 21mvmvD.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 间电势差qmvmvmgL UAB2 02 21 21sin 答案答案.AC P8、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竖直放置,间距为 L,底端接阻值为 R 的电阻.将质量为 m 的金属 棒悬挂在一个固定的轻弹簧下端,金属棒和导轨接触良好,导轨所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 强磁场垂直,如图所示.除电阻 R 外其余电阻不计.现将金属棒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 A.释放瞬间金属棒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g B.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流过电阻 R 的电流方向为 a→bC.金属棒的速度为 v 时,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 F=B2L2vRD.电阻 R 上产生的总热量等于金属棒重力势能的减少答案答案.AC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金属棒下落过程的加速度 a=,因释放瞬间mg--kΔx--B2L2vRmΔx=0,v=0,则金属棒的加速度 a=g,故 A 正确;由右手定则知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棒中电流从左向右,故流过电阻的电流为 b→a,则 B 错误;因 E=BLv,I= ,则 F=,故 C 正确;金ERB2L2vR属棒上下振动最终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且 kΔx=mg,弹簧具有弹性势能,由能量转化与守恒 定律,金属棒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弹簧弹性势能,另一部分为电阻 R 上产生 的热量,故 D 错误.二、本题共 2 小题共 18 分;每空 2 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
9、一课外活动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器材测定某金属丝的直径: 一段细金属丝,两块表面光滑的玻璃板 A、B,一束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一台读数显微镜(用 来测量相邻两明条纹间距) ,一把刻度尺实验原理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玻璃板 A 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B 置于玻璃板 A 上,用金属丝将板的一端垫起,且使金属 丝与两玻璃板的交线平行,两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倾角 θ 很小的楔形空气薄层,其截面如图所示②用已知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从 B 板的上方垂直于 B 板照射,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由光的干涉知识可知相邻两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2③利用读数显微镜测出 N 条明条纹间的距离为 a (1)为测出细金属丝的直径 D,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用 λ、N、a 和第(1)问中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细金属丝的直径 D = 答案答案(1)还需测量细金属丝与两玻璃板的交线之间的距离 L (2)aLND2) 1(解析:依上式 12axN λ得θ(1)=2N a λθ又依sinθθ得(1)(1)=sin =22DNL NDLaaλλθθ得 10、 (1)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右图中的螺旋测微器0.01mm 读数为,请你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5.623mm 的数以符合给出的数值。
2)利用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索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fNF①适当添加钩码,使其能够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多次 在木块上添加砝码以改变压力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②实验中应该测量和记录的数据是 ③如果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以摩擦力为横轴,正压力为纵轴,如实验步骤正确,fNF得到的应是一 (选填“直线”或“曲线”) ,这条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④正确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答案:(1)如右图(螺旋测微器的三个刻度线每个值 1 分)(2)②测量木块、砝码的总重力,该值即为正压力,NF同时记录弹簧秤的示数,该值即为滑动摩擦力f③直线, 所得图线的斜率,表示动摩擦因数的倒数1NFkf④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fNF[解析](1) 可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结合题图可知,主尺固定刻度填 5,这样主尺读取5.623mm,可动刻度应读取,由于精度为,故可动数据读取时,5.5mm0.123mm0.01mm12.3下面的方框填写 10,上面的方框填写 1511、为了测定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中,a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 第一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与桌面的右端M对齐,让滑块a从滑槽上最高 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左端,测出O AB金属丝θ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的距离为L,让滑块a再次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 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1)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2)写出滑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用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答案: ① MO 的高度 h,OP 距离 x1,O P'距离 x2 ② hLxx 42 22 112、有一待测电阻 Rx ,甲、乙两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①甲同学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 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0”位置的多用电表测量, 则读数为 Ω ②乙同学则利用实验室里的下列器材: 电流表 G(量程 0~300µA,内电阻 r=100Ω) 直流电源 E(电动势约为 1.5V,内阻不计) 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及若干导线 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为 10Ω,允许的最大电流为 1A) 变阻箱 R2(阻值范围 0-9999Ω,允许的最大电流为 0.1A) 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请根据电路图,在图乙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并将接线后的主要实验步骤填写完整A、先闭合开关 s1,将开关 s2 掷向 a,再调节滑动变阻器 R1,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300µA; B、 ,调节电阻箱 R2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150µA ,记录 电阻箱 R2的读数若电阻箱 R2的读数为 2180Ω,则电阻 Rx= Ω 答案:答案:① 2200Ω ② B、再将开关 s2 掷向 b,保持滑动变阻器 R1 不变;2080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4 分) 13、如图所示,运动的小车内用两根轻绳悬挂一个小球 O,小球和小车都静止时两 绳均拉直,OB 正好处在竖直方向.小球与车一起匀加速运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后测量两绳上拉 力大小,用 F1、F2 分别表示 OA、OB 两绳上的拉力.在不同水平加速度情况下,得到如下表格.(已 知 sin53°=0.8,cos53°=0.6)求:(1)小球的质量. (2)OB 处在竖直方向时,OA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表格中最后一组数据对应小球加速度为多少? 【【解析解析】】 (1)由第一组数据得,mg=10 N,m=1 kg (2)两绳都有力的作用时,竖直方向满足 F1sinθ+F2=mg,任选第 2 或第 3 组数据代入得,sinθ=4/5,即 θ=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