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至***
  • 文档编号:260705777
  • 上传时间:2022-02-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60.4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主要包括两个小板块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 表内乘除法 ; 购物; 图形的变化 ; 测量等其主要知识点是: 1. 数与代数2. 图形与几何本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 , 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 在组织复习时 , 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 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 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 , 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 , 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3.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2.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数与代数1 课时2 图形与几何 1 课时数与代数 (教材 94、第 95 页的内容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熟练地进行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 并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熟练地进行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师: 同学们 , 时间过得真快啊 , 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就要学完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设计意图 : 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 ,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师: 先想一想 , 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 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师: 对, 现在就来检查一下 , 看你到底有没有学会课件出示 :教材第 95 页第 7 题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 , 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 ,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方法师: 我们学习了加减运算后 , 还学习了哪些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 生: 表内乘除法的口算1) 教材第 94 页第 2(1) 题师: 你们还记得乘法口诀吗 ?我们先来一会对口令的练习好吗? 师生对口令 , 复习乘法口诀。

      师: 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 ?如果某句乘法口诀忘了怎么办? 生: 如果忘了某句乘法口诀,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知道的相关口诀去推算出来例如忘了“八九七十二”, 我们就可以根据“七九六十三”去推算 , 因为 7 个 9 是 63,8 个 9 就是比 7 个 9 多一个 9, 所以63+9=72,就是说“八九七十二”2) 教材第 94 页第 2(2) 题师: 你理解乘法的含义了吗?知道除法的意义吗 ?现在请大家根据“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 写出四道算式课件出示 :教材第 94 页第 2(2) 题生: 根据这句口诀我们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79=63 和 97=63,也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637=9和 639=7师: 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 , 你有什么窍门吗 ? 生: 如果是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就用乘法计算如果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一份就用除法计算如果把一个数按每份是几进行分一分 ,求可以分成几份 , 也要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回顾 “数与代数” 部分的知识点 , 促使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 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 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 , 今后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好啊! 数 与 代 数表内乘除法运算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地重复知识点, 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 不断提升的过程 , 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2.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 , 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深刻性 ,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 讲述解决问题的想法等3. 复习计算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多安排一些练习题 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础形式的练习, 而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 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抓住这次重要的机会, 在复习的过程中 ,有所提高A类1. 填表水果原来有 卖出了又运来了现在有34 箱7 箱( )箱( )箱( )箱18 箱9 箱9 箱50 箱( )箱10 箱10 箱2. 连线3 个 5 相加 2 2 四六二十四 4 5 4 乘 5 64 乘数都是 2 23 2+2+2 35 ( 考查知识点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表内乘法; 能力要求 : 会正确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 B类(1) 买 3 个足球要多少钱 ? (2)12 元买 4 个茶杯够吗 ? ( 考查知识点 : 表内乘法 ; 能力要求 : 能够运用表内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水果原来有 卖出了又运来了现在有34 箱7 箱(3) 箱(30) 箱(18) 箱18 箱9 箱9 箱50 箱(50) 箱10 箱10 箱(前两空答案不唯一 ) 2. B类:(1)3 5=15(元) (2)3 4=12(元) 12元=12 元够了教材习题第 94 页“练习”1. 3 5=15 53=15 155=3 153=5 2. (1)略(2)7 9=63 97=63 639=7 637=9 3. 5和一个数相乘 , 积的个位上可能是5 或者是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 和一个数相乘 ,积的个位上可能是0、2、4、6、8 中的一个数字2 4 6 8 10 12 14 16 18 4. 28 35 8 18 2 9 12 7 9 8 5. 62 6 27 50 6 42 6. 49 8 32 6 27 7 72 4 6 30 49 21 56 5 9 9 40 9 7. 95 45 62 20 43 22 8. 29+35=64( 人) 64-8=56( 人) 9. 22-6=16(座) 22+23=45(座)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 9698页的内容 )1. 在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2. 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尺子师: 同学们 , 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 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 1: 我们学会了测量生 2: 我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知道了 1 米=100厘米。

      生 3: 我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生 4: 我认识了不同的多边形 , 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有关师: 同学们说得很具体 , 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 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 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 逐步构建知识系统】1. 认识长度单位师: 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 生: 我们学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师: 用手比画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 ( 教材第 96 页第 10 题) 学生用手比画 ,并与周围同学作比较师: 找一找,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生 1: 我拇指的指甲盖长度大约是1 厘米生 2: 我们的课桌长度大约是1 米只要学生举出的事例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师: 关于厘米和米 , 你还知道什么呢 ? 生: 我知道 1 米=100厘米师: 说得非常好 , 大家一起说一遍 , 看谁记得最好2. 学会测量师: 说一说, 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 生: 测量时要注意 , 一般是把尺子的 “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 你能画一条 6 厘米长的线段吗 ? 学生尝试自己按要求画线段, 教师巡视 , 提醒: 注意起点应该与0刻度对齐 , 画到尺子上的 6 厘米处就是一条长6 厘米的线段设计意图 :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 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 , 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师: 同学们 , 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 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到这就结束了 ,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 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 , 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图形与几何测量物体的长度1. 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 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展现数学的魅力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和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 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 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 ,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A类填空1 米=( )厘米500厘米=( ) 米35 米-3 米=( )米15 厘米+8厘米=( ) 厘米8 米=( )厘米( 考查知识点 : 长度单位 ;能力要求 : 认识长度单位 , 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 B类按要求画图。

      1) 在距离小旗 3 厘米的地方画一朵小红花2) 小红花前方 7 厘米的地方有一个气球3) 在小红花和之间 , 距离气球 5 厘米的地方画一棵大树 考查知识点 : 测量;能力要求 : 能正确进行测量 )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00 5 32 23 800 B类: 略教材习题第 96 页“练习”10. 略11. 略12. (1)米(2) 厘米(3)8 (4)2 13. 12 6 4 14. 估计略2 厘米4 厘米2 厘米4 厘米1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16. 4 3=12(棵) 45=20(棵) 49=36(棵) 17. 16 2=8(面) 142=7(盆) 18. (1)59=45(人) (2)45 9=5(个) (3)45 5=9(人) 19. 帐 篷 :32 4=8( 顶 )草 莓 :19+6=25( 个 )6 6=36(人),3635, 能全部过河20. 图略43+1=13 13 53+1=16 16 思考题 :(1)16 (2)12 20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