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论视角:会计动因探讨.docx
7页控制论视角会计动因探讨 一、会计动因理论述评会计动因,即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会计是古老的也是非常新的实践活动,在漫长的会计发展史中,会计从结绳记事到会计电算化,从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从单纯记账到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至今仍在不停地发展导致会计一步步深入发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国内外,对该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有了很多文献,有人从生产力角度(如技术、经济发展等)来探讨,有人从生产关系角度(如产权关系、利益分配等)探讨,有人从上层建筑角度探讨(如改革、制度等),有人着眼于宏观角度(如环境推动、社会需要等),也有人着眼于微观角度(如信息需求、受托责任、委托代理等),有单一动因论,也有多动因论等等,不一而足以下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选择几种典型论点Reference述评一)生产动因论“生产动因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会计产生发展的基础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是简单的采集和狩猎生产活动,会计也只是简单的计量和记录形态奴录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自然经济形态,会计采用的是单式簿记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农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大规模生产组织的出现,经济愈加复杂化,会计进入了复式簿记时期。
马克思说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生产力得到解放,会计得到了全面发展这种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反映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生产动因论其实就是生产力动因论,是很多老一代会计学者所信奉的观点,但这种观点实际上还与经济、生产组织、人们管理经济的需要、环境等动因牵扯不清,不具有理论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不利于建立简单的理论模型二)环境动因论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认为,会计是反应性的,很多学者认为,会计的发展是环境推动的结果,他们之间不同的只是构成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包含的因素不同美国会计家乔伊和缪勒把对于会计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较详细地归纳为以下12个方面:(1)法律体制;(2)政治体制;(3)企业所有权性质;(4)企业规模及复杂性的差别;(5)社会气候(指人们的观念态度等);(6)企业管理层及金融界通晓会计的程度;(7)立法对企业的干预程度;(8)特定会计立法的存在:(9)企业革新的态度;(10)经济发展的阶段;(1 1)经济增长的模式;(12)专业教育和职业组织的状况。
应该说,生产动因论也是一种环境动因论,但是这里的环境动因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环境,甚至包括了人们的心理和态度这种动因理论从一个历史断面分析了影响会计发展的具体因素,同生产动因论一样,虽然从一个时间点上反映了相当的事实,但是过于复杂的原因不利于人们清晰地把握理论、解释现实和未来三)受托责任动因论比较早地表述这种观点的仍然是查特菲尔德,他在《会计思想史》一书中写道: “私人财富的积累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这种会计不仅应保护物质财产的安全,而且应证明管理这些财产的人是否适当地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杨时展教授认为,“现代会计因受托责任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的存在是人们之所以要会计的根本原因”受托责任观与委托代理理论相似,认为会计系统是受托人为了解脱自己的责任而建立的虽然理论上很清晰,但是让人感觉并非是根本原因,而且无法解释原始社会的会计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会计四)产权动因论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排他性产权,从而产生了界定和保护产权的需要,而会计通过对价值运动的数量方面的反映,可以充分地反映产权及变动因此,界定和保护产权,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只要有利益关系和产权关系的存在,就需要界定和保护产权,这种职能就历史地由会计系统来担当早期北欧合伙制企业中会计系统的建立就是这种动机;在大规模企业组织中,会计系统仍然相当程度上在执行着这种职能这种动因理论也无法解释人类社会早期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私有产权会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二、会计动因应该具备的特征研究会计动因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条件),有利于找到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找到会计发展演变的规律笔者认为,会计动因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会计动因应该是会计发展演变中最普遍的原因,贯穿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始终,能够解释历史上各个阶段的会计演变不能从某个历史时期找到的原因来以偏概全如上所述,2.会计动因应该是会计产生发展的本质原因本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属性,也决定着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失,本质动因可以其他属于现象范畴的原因,在理论上无法“还原”如果用一些现象来说明事物发展的原因,那就会被别的更深刻地原因推翻或者驳倒,也不能解释和预测现实和未来,误导实践3.会计动因应该简单化,即使这种简单的原因可能不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原因,那也会因为容易建立模型,从而能够清晰明确地反映和把握现实、未来而被人们掌握——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证实,人们本来就倾向于能够掌握住的简单理论——这种简单的理论也预留了进一步发现、发明的空间。
4.会计动因必须具体、明确,不能过于抽象不能直接套用哲学上的各种普遍范畴,如矛盾动因论、历史必然性等等因为这样的所谓理论实际上没有提供任何信息,都是空话,什么都能够解释,又什么都没有明确解释,无法传递理论知识,无法解释、预测、指导实践根据以上特征(条件),我们可以发现,前四种比较常见的动因理论除了具备了第四条以外,其他条件都不具备生产动因论和环境动因论过于复杂,产权动因论和受托责任动因论不能解释某些历史阶段的会计,所以都不符合这几个条件如果建立符合以上条件的动因理论或者模型,在符合“简单”和“具体”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需要从世界一般规律中去寻找,但是又不能过于抽象笔者认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可以为此提供理论基础和源泉三、经济组织是一种自适应系统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被称为“亚哲学” “三论”产生于上世纪30-50年代,创始人分别是贝塔朗菲、维纳和申农三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行为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人们研究和认识系统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系统控制论则为人们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它是数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数理逻辑、生物科学等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科学。
为了正确地认识并有效地控制系统,必须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各种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信息论为此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维纳认为,控制系统也是信息系统,控制离不开信息,都是为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三论”发展到今天,已在生物系统、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经济系统乃至社会系统中都有了深入应用不考虑他们的质料,他们都是控制系统,也都是信息系统作为控制系统,从结构上,他们都可以划分为探测器、传输器、评定器(比较分析器)、指令器、执行器几个部分,人也跟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用人来进行类比,控制系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决策器、执行器和信息记录器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都可以分为制订标准、执行标准、进行反馈、纠正偏差几个步骤,从信息处理角度可以简单划分为:标准制订、执行记录、分析偏差、信息反馈根据以上分析,企业组织也是一种控制系统,也具有自适应、自控制能力,从结构上也可以分为:决策器、执行器和记录器;从信息处理过程上来看,也分为:标准制订、执行记录、分析偏差、信息反馈会计记录是企业系统的最完备、最系统的记录所以说,会计系统是企业组织——进而也是任何经济系统(包括个人)的比备结构和功能.没有会计子系统的存在,经济系统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会计子系统的发展演变与经济系统的发展演变互相影响。
这就是会计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原因四、经济系统的自我控制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决策——执行——记录”是任何经济控制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结构决策相当于大脑中枢、执行类似于人体的四肢功能、记录包括感知和记忆系统,企业也是如此,从“三论”角度来看,任何控制系统都大致如此作为经济系统来说,记录是为了决策,决策是为了适应环境、规避风险,也是为了考核执行情况在原始社会,会计与生产职能合为一体,个人作为一个经济系统, “决策——执行——记录”是由个体独自承担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满足决策和考核的需要,会计记录的内容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先进、科学,会计记录职能就独立出来,决策和执行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经济组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加),为了生存和发展,经济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日益完善,对应于各种专门的控制功能,会计系统也由记录系统分化出专门的预测决策会计系统、考核控制会计系统:对应于内外控制的需要,发展出了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对应于不同层次控制的需要,发展出了多层次责任会计系统从流程的角度看,在现代会计中,记录职能已经进化为标准制订、执行记录、分析偏差、信息反馈几个职能:标准制订包括预测、决策、编制预算,预算成为控制的标准,会计承担标准制订尤其是决策的部分职能是管理复杂化的必然要求,也替代了部分决策者的工作时间和专业能力;记录就是簿记的职能,也包括各种原始信息(原始凭证)的传输、加工、处理、存储,会计记录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先进,电子计算机的利用也使得会计可以承担更多的职能;分析偏差属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职能,会计进行报表分析节约了各类内外报表使用者的时间和知识积累:信息反馈可以使决策者和执行者及时纠正偏差。
信息系统就是控制系统,这些信息流程本身就是企业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因为企业的自我控制还有统计等其他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