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有感.doc
18页三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有感 我是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虽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但还是对水文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一些疑惑,直到我参加了这次对东深供水工程团体“时代楷模”荣誉的授予,我才真切的看到了水文地质工的风采…网为您整理了《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有感》,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梧桐山翠影绰绰,东湖公园绿意盎然深圳水库碧波荡漾,清风徐来 这里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佟立辉蹲在水质自动监测站前,仔细比对着自动检测设备采样生成的数据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精心守护好这条对港供水的保障线,我们责无旁贷!”一旁,曾参加东深供水工程二期、三期扩建工程建设的林圣华老人,眼中满是赞许 北起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南至深圳市深圳水库,工程主干线长83公里(20XX年实施封闭式改造后为68公里),东深供水工程为港深莞约2400万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至20XX年底,建成于1965年3月1日的东深供水工程已有效供水55年,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
这项重大工程的背后,站立着千千万万像林圣华、佟立辉这样的建设者他们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无私奉献,为保障香港供水贡献着力量 建设—— 仅用1年时间就建成通水 深圳水库旁的粤海水务展览馆,一幅幅老照片,讲述着这群建设者聚集在一起的缘由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奇缺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不得不对市民限制供水严重时,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个小时,全港数百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 香港中华总商会、港九工会联合会联名向广东省政府求援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用水困难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香港水荒,广东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东莞桥头镇引东江水,利用石马河道,至深圳水库,再通过钢管送水到香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该方案难度极大——石马河由深圳大脑壳山由南向北流,如要利用该河道,只能硬生生将水位逐级提高46米,途经86公里进入深圳水库 “无论如何也要按期把任务拿下来!”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来自广州、东莞、惠州、宝安等地的大约1万名建设者,在昔日宁静的石马河一字排开,日夜奋战。
按计划,工程设计人员分成3组分别下到东江口桥头、马滩、竹塘3个工地现场现年86岁的王寿永当时是广东省水利厅设计院水工一室的一名技术员在马滩站点,他主要负责马滩、塘厦等6个泵站的厂房设计工作工地只有临时帐篷,被褥、蚊帐、绘图工具等都得自己带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很紧,为赶工期,常常天刚亮就起床,一忙就忙到晚上10点钟之后 最高峰时,有两万多人奋战在东深供水工程一线整个土建项目在汛期施工,许多基础工程是在水下5米至10米进行,有时甚至要对抗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1964年10月13日,一名叫罗家强的大学生冒着狂风暴雨坚守在沙岭工段7米多高的闸墩,不慎跌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经过不懈奋战,闯过重重难关,东深供水工程仅用短短1年时间就建成通水,彻底解除了香港同胞的缺水之困 扩建—— 历经4次改造,供水能力大幅提升 东江水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香港发展1964年香港社会总产值是113.8亿港元,而到香港回归祖国前的199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6万亿港元这都有赖国家引东江水来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前副署长吴孟冬深有感触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东深供水工程历经4次改扩建,年供水能力由首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为24.23亿立方米 从建设、扩建,到提升、优化,东深供水工程历时几十年,涌现出一对对“夫妻档”“父子兵”如今已81岁的陈宝强,当年还是个24岁的小伙子,1964年4月工程开工不久就进入沙岭工地当机电维修工,确保建设中的发电机、拌和机、碎石机等有效运转,在台风中坚持工作成了家常便饭工程建成后回到原单位,经人介绍对象,发现对方竟也是东深供水工程的工友陈宝强说 79岁的黄惠棠参加东深供水首期工程建设后,因表现优秀留在原东深供水局工作,之后又全程参与了东深供水工程后续扩建他的两个儿子黄沛坤、黄沛华也在参加工作时选择了东深供水工程,大儿媳陈娈也是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 20XX年8月,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全面启动,将供水工程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一般管道组合改造为封闭的专用管道,实现清污分流,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专用输水工程 7000多名建设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从太园泵站开始,遇山建隧、平地搭渠,先后克服了“头顶水库”“脚踩淤泥”“腰穿公路”等一系列复杂难题,短短3年时间内重新修建了一条现代化的供水通道,一举创造了4项“世界之最”,确保了改造工程2.2万多个单元工程百分之百合格。
至此,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系统由天然河道升级为全封闭的专用管道,实现输水系统与天然河道的彻底分离 守护—— 56年不变,保障供港水质 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圳水库,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水质常年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从1991年至今,广东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办法》等13个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保护东深供水工程水质,保障东深供水工程安全运行 在水库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从罗湖区沙湾路深入库区,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池子进入视野这是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而建的大型净水工程——原水生物硝化处理工程,是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56年来精心守护优等水质的一个缩影 作为当年的建设者之一,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林振勋退休后经常回来看看,“当时东深供水四期的‘清污分流’改造还未启动这个生物硝化池是作为确保对港供水水质的应急工程建设的,前后只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等于给深圳水库加装了一个净水器,给供港水质又加上了一道‘保险’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用水需求,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广东省决定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该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用水保障 主持这项工程的严振瑞,199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项重要设计工作便与东深供水三期扩建工程有关眼下,他正带领团队加快推进相关课题的联合攻关我的职业生涯从这里起步,如今仍在坚守我将为它的‘发展’与‘延续’,做出更大的努力 心手相依 并肩而行(快评) 天 平 面对东深供水工程白发苍苍的建设者,笔者的心中始终充盈着感动 为了香港同胞,一代又一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用勤劳和智慧为“东方之珠”的繁荣贡献力量 如今,大批建设者积极奔赴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建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大湾区的发展挥洒汗水 一代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让香港同胞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和香港同胞永远心手相依、并肩而行 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中共中央宣传部日前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英雄、争做先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一代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创新、接续奋斗,充分彰显了他们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深耕水利职业教育六十九载,许多老教师和毕业生都有幸参与了香港供水命脉——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维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先进事迹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张劲说,作为水利教育工,他们将坚持立德树人,讲好东深故事,传承东深精神,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水利工程学院更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贡献力量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这是多么伟大的气魄和胸怀上大学后,就听老师讲过东深供水工程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XX级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方庆勋说,东深供水工程等成就了美丽的“东方之珠”,打造了繁华的粤港澳大湾区,体现了祖国始终是粤港澳地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东深供水工程在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也激发了员工进一步守护好供水生命线的热情作为新一代的东深人,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继承发扬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紧紧握住手中的‘接力棒’,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守护好这条对港供水的‘生命线’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桥头部太园泵站运行值班长谭丽莉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他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化技艺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精神传承储备好力量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水质管理经理佟立辉说,东深供水工程就像一条纽带,既连接了粤港两地人民的骨肉情深,也连接了一代代东深人的精神传承前辈们打下了坚实的工程基础和事业基础,立起了忠于祖国、心系同胞,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不畏艰苦、敢于付出的精神丰碑如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他们手中,他们一定会继续传承和发扬精益求精、甘于付出的东深精神,不断奋斗、不断进步,守护好这渠“生命之水” 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认为香港人喝的是东江水,用的是东江水,东江水是香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今天,回顾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的先进事迹,对于香港各界尤其是青少年提升国家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重要原则,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东深供水工程,让一江清水奔流入港 虽然香港地处亚热带,降雨量充沛,但受自然环境所限,香港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的城市 多年前,一遇天气干旱,就会发生水荒,这是香港老辈人难以磨灭的记忆由于淡水极其珍贵,香港居民一直将其称为“食水” 50多年来,一江清水奔流入港,滋养了香港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