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新品种锦玉276的选育及推广研究.docx
4页玉米新品种锦玉276的选育及推广研究东北春玉米区是我国玉米带的北端,具有适宜玉米生长得天独后的气候、土壤和地域优势,是我国最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1]玉米种植业由单产效益向规模效益演变,轻简化栽培势在必行,原始的精耕细作已经不符合当下农业发展的需要[2]锦州市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以选育高产、优质、耐密、抗性强、适应性广、宜机收的玉米杂交种为目标,利用国内血缘×改良国外血缘杂优模式,采用系谱选育法,选育出具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DL7和f66,组配出中晚熟杂交种锦玉276,2019年5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来源1.1母本锦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07年以Z77×L21为基础材料,杂交后代经南北异地加代、穗行选择、早代测配、优中选优,于2011年整齐一致,最终入选穗行,命名为DL7该自交系具有熟期适中、脱水快、产量高、抗性好、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1.2父本父本f66是2008年锦州市农业科学院以铁0255×PH4CV为基础材料,以抗性好、配合力高为选育目标,利用回交选育法在南繁基地和北方经过连续自交7个世代,穗行择优、早代测配、优中选优,于2013年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1.3选育过程于2014-2015年参加锦州市农业科学院组织的品比试验,2年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2%、13.9%,株型紧凑,株高矮、穗位低,丰产性好。
2016年和2017年参加辽宁省科企联合体普通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2019年5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90095,命名为锦玉276,准予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抗倒、适宜密植等特点2、品种特征特性2.1农艺性状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8d,比对照郑单958短1d株型半紧凑,株高252cm,穗位高109cm,成株约20片叶果穗筒型,穗长18.5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5g,出籽率84.8%2.2品质2018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75g/L,粗蛋白(干基)含量11.56%,粗脂肪(干基)含量4.17%,粗淀粉(干基)含量71.34%2.3抗性2016-2017年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穗腐病,抗茎腐病,高抗丝黑穗病3、产量表现3.1区域试验2016-2017年参加辽宁省科企联合体普通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6年每667m2平均产量为746.9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2017年平均产量为768.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2年平均产量为757.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8%,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等优点。
3.2生产试验2018年参加辽宁省科企联合体普通中晚熟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688.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7点次试验6点增产,稳定性参数0.84在辽宁昌图、辽阳、丹东宽甸、朝阳喀左、北票及锦州地区表现突出,前景广阔4、栽培技术要点随着玉米轻简化栽培的推进,播种质量已经成为玉米能否获得高产的核心要素整地便是重要一环,深松可以降低土壤容重,调节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纳雨保墒能力,保障冠层的容纳量和生产能力[3]4.1选地播种锦玉276是一个高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双棒率高,喜肥水,应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种植适宜在辽宁省境内≥10℃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区域种植在辽宁春玉米区4月15-25日播种为宜,地温稳定在10℃以上,确保底墒水分充足,如果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要播后及时补水,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适宜清种,保苗4000~4500株/667m24.2田间管理施肥每667m2施农家肥3t作基肥,施复合肥30kg作种肥培肥地力在大喇叭口期,每667m2追施尿素20~30kg,或者播种前一次性施玉米专用肥50kg病虫害防治采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注意及时防治灰斑病、穗腐病、粘虫和玉米螟等,随时关注植保的虫情预报,在玉米螟产卵初期放赤眼蜂进行防治。
在播种后出苗前,选择清晨无风,最好地表湿润时化学除草效果最佳,选用莠去津对玉米较为安全4.3收获当玉米果穗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黑粉层出现、达到生理成熟,此时即为最佳收获期,选择晴天收获,以免遇阴雨天造成霉烂损失[4]一般辽宁地区在9月下旬即可收获5、制种技术要点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严格按照种子生产程序进行生产;亲本繁殖田和杂交制种田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要求,必须及时去除杂株,制种田母本去雄及时彻底,确保亲本及杂交种纯度;父母本行比1∶6,父母本同播父本密度3500~4000株/667m2,母本密度4500~5000株/667m2,父本行散粉完毕及时砍除,使制种田通风透光适时收获,及时晾晒,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参考文献:[1]赵秀玲,冯建,郑淑云,赵洪建,张国宾,董君霞.杂交玉米新品种农华312.中国种业,2019(2):95-96[2]冯建,李进伟,董福增,翟伟,赵洪建,董君霞.玉米杂交品种农华803的选育及应用研究.河北农业科学,2018,22(6):73-76[3]于晓芳,高聚林,叶君,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深松及氮肥深施对超高产春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玉米科学,2013,21(1):114-119[4]朱黎辉,卢春宏.玉米杂交种同玉18及高产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17(6):73-75丁兰英,王称新,韩博.玉米新品种锦玉276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0(09):99-100.基金: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8010028-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