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下篇药膳配方.ppt

160页
  • 卖家[上传人]:0
  • 文档编号:52325274
  • 上传时间:2018-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9.50KB
  • / 1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下篇¡药膳配方第七章 解表类Ø凡以解表类药食为主制作而成,具有发汗、 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预防或解除外感表 证的药膳食品,均属于解表类主要适用于 六淫之邪侵入肌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 身痛、脉浮等,亦可用于麻疹初起、疮疡初 起、浮肿兼见表证者Ø表证是指邪气在肌表一般而言,外感六淫 伤人,大多先出现表证此时病位尚浅,在 肌表、在皮毛,故用解表剂可使肌表之邪外 散或从汗而解Ø 外邪六淫有寒热之异,人体有虚实之别, 故外感表证又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等不同Ø 因此在治法上有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之分 ,解表类药膳也分为辛温解表类和辛凉解表类 Ø 辛温解表类药膳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见有 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舌苔薄白、 脉浮等Ø 常用辛温解表的药食主要有生姜、葱、荆 芥、防风、苏叶,主要代表方有生姜粥、防风 粥、五神汤、姜糖苏叶饮等Ø 辛凉解表类药膳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见 有发热、头痛、有汗、口渴、咽痛、脉浮数等 Ø 常用辛凉解表的原料主要有菊花、薄荷、 芫荽、荸荠、银花,主要代表方有银花茶、桑 菊薄竹饮、豉粥等。

      第一节 辛温解表Ø生姜粥Ø【来源】《饮食辨录》Ø【组成】粳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数茎, 米醋适量Ø【制法与用法】 将生姜捣烂,与粳米同煮粥, 粥将熟时加入葱、醋、稍煮即成乘热食,覆 被取微汗出Ø【功效与应用】解表散寒,温胃止呕Ø适用于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呕 逆等症Ø【方解】Ø 本方是以生姜、粳米为主料配制而成 的药 膳食品,具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呕之效Ø 方中生姜辛温发散,可发汗解表、温胃止 呕,是治疗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头痛、鼻 塞之要品临床治疗轻微感冒,可以本品单味 煎服即效Ø 粳米甘平,为温中益气之佳品粳米又善 助药力葱为常用的调味品原料,可发汗解表 、散寒通阳,是治疗感冒风寒轻证的常量用品 且常与生姜配伍,即连须葱白汤Ø 再加食醋调味,并健胃消食Ø Ø四味相伍,共奏解表散寒、温胃止呕之效本 品食用方便,老幼咸宜,是治疗风寒型感冒初 起之良方Ø【使用注意】Ø本品为辛温之剂,素有阴虚内热及热盛之证者 忌用;外感表证属风热者忌用 五神汤Ø【来源】《惠直堂经验方》Ø【组成】荆芥、苏叶各1Og,茶叶6g,生姜 1Og,红糖3OgØ【制法与用法】红糖加水适量,烧沸,使红糖 溶解。

      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用另锅加水文 火煎沸,倒入红糖溶解搅匀即成Ø【功效与应用】发汗解表Ø 适用于风寒感冒见恶寒、身痛、无汗Ø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风寒感冒之初起,治 宜辛温解表 Ø 方中荆芥为轻扬之品,可祛风解表,善治 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发热、无汗等症;苏叶 为辛温发散之品,能解表散寒、开宣肺气,常 与生姜相须配伍,以增强发散解表之功茶叶 苦甘而凉,可解百毒、清头目红糖甘温,既 可温中散寒,助诸药发散在表之风寒;又可作 为调味品,缓诸药辛辣苦涩之异味Ø 本方作用和缓,为祛风、散寒、解表之轻 剂,可作为外感病流行期间的预防药膳,也可 用于风寒感冒初起症状较轻者Ø 【使用注意】Ø 阴虚内热及表虚自汗者忌用;外感表证属 风热者忌用川芎白芷炖鱼头Ø【来源】《家庭食疗手册》Ø【组成】川芎、白芷各3-9g,鳙鱼头500g,葱 、胡椒、生姜、盐各适量Ø【制法与用法】 将鱼头去鳃洗净,连同川芎、 白芷、葱、胡椒、生姜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 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入盐调味即成 分早、晚两次吃鱼喝汤Ø【功效与应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Ø适用于风寒头风;头痛、鼻渊患者前额痛、牙龈肿痛;风湿痹痛见四肢拘挛痹痛、瘀血疼痛。

      Ø【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风寒外袭,瘀阻脉络所 致,治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Ø方中川芎能祛风止痛,且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又 为血中之气药,能通达气血,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故 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男女头风、前额痛、周身疼 痛等,常以川芎为主,其为治头痛之要药常配白芷、 细辛等,如川芎茶调散等Ø白芷辛温,芳香上达,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临床常 与川芎配伍,以相互增强作用,因气味芳香,故又能增 加菜肴的香味再配以葱、姜、胡椒,既能调和菜肴之 昧,又能增强发汗解表之功Ø鳙鱼头,即花链鱼头,甘温无毒,其肉细腻,其味鲜美 ,可“暖胃,去头眩,益脑髓”《本草求》),配合 诸药调制,确为一道味道美、效果优的散寒解表药膳佳 肴Ø【使用注意】素体阴虚或郁热者忌用姜糖苏叶饮Ø【来源】《本草汇言》Ø【组成】生姜3g,苏叶3g,红糖15gØ【制法与用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 同置茶杯内,加沸水浸泡5--10分钟,放红糖拌匀即成每日2次,趁热服Ø【功效与应用】发汗解表,祛寒健胃主治风寒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痛等;对同时患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症的胃肠型感冒,则更为适宜 Ø【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风寒所致,治宜辛 温解表、发散风寒。

      Ø 方中苏叶辛温,可发表散寒,理气和营,能治 疗感冒风寒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本草 正义》记载:“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 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闭塞,清头目,为风寒 外感灵药 “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 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Ø其与生姜相须配伍,可增强发散解表散寒之功 红糖甘温,既可温中散寒,助苏叶、生姜发 散在表之寒;又可作为调味品,缓生姜、苏叶 辛辣苦涩之味Ø 本方可作为外感病流行期间的预防药膳,也 可作为风寒感冒初起阶段的治疗药膳Ø【使用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内蕴,或外感风热者忌用 第二节 辛凉解表Ø银花茶Ø【来源】《疾病的食疗与验方》Ø【组成】银花2Og,茶叶6g,白糖5OgØ【制法与用法】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2-3 天Ø【功效与应用】辛凉解表Ø适用于风热感冒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 等症Ø【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热感冒,治宜宣 散风热Ø 方中银花可轻宣疏散,又能清热解毒,用 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寒者多 具良效茶叶苦甘而凉,清头目,除烦热,利 小便,生津液,解百毒白糖甘寒,可除烦热 生津液,且能改善银花的苦味Ø 【使用注意】Ø素体阳虚或脾虚便溏者忌用。

      桑菊薄竹饮Ø【来源】《广东凉茶验方》Ø【组成】桑叶、菊花各5g,苦竹叶、白茅根各 3Og,薄荷3gØ【制法与用法】将洗净的桑叶、菊花、苦竹叶 、白茅根、薄荷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温浸 10分钟即可频饮,亦可放冷后作饮料饮用Ø【功效与应用】辛凉解表Ø 适用于风热感冒见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咽干 口渴、咳嗽等 Ø【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热型感冒之初起 外邪袭表,故微恶风寒;受邪轻浅,所以身热 不甚;风热伤津,故咽干口渴;肺失清肃,故 气逆而咳宜辛凉之品疏风散热Ø 方中桑叶甘苦而寒,轻清凉散,能清疏肺 经及在表之风热菊花辛甘苦而微寒,能疏风 解表,清散上焦之风热;竹叶甘淡而寒,能清 上焦之热而止烦渴,生津液;白茅根味甘性寒 能清泄肺胃之蕴热;薄荷辛凉,轻扬升浮,清 利头目,善解风热之邪Ø 诸药相合,能疏风热、生津液,为治疗和 预防风热感冒之良方 Ø【使用注意】素体阳虚或脾虚便溏者忌用 生津茶Ø【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Ø【组成】青果5个(研),金石斛6g,甘菊6g,荸荠(去皮)5个,麦冬9g,芦根2支(切碎),桑叶 9g,竹茹6g,鲜藕10片,黄梨(去皮)2个Ø【制法与用法】Ø上10味水煎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

      Ø【功效与应用】解表清热,生津止渴Ø主治素体肺胃阴虚,复微受风热外邪之证,见身有微热、头痛鼻塞、口干咽燥、燥咳不爽、手足心热、不思饮食等Ø【方解】本方治证为肺胃津伤,感受风热之邪所致, 治宜解表清热、养胃生津Ø方中桑叶、甘菊甘凉轻清灵动,桑叶清宣肺气,甘菊 疏散风热,两药直走上焦以驱除外邪,共为主料然 素体阴虚之质,汗源不充,单用发散之品邪气不易外 解,且有劫液耗阴之弊,必须滋阴养液以治病本,故 伍用较多的滋润之品其中麦冬、石斛、芦根、藕、 梨滋阴润燥,清热生津;青果、荸荠、竹茹清热利咽 ,化痰止咳两组配料有标本兼顾之功全方滋阴为 主,兼以解表,疗效缓和,对肺胃阴虚之风热轻证最 为适宜因阴虚者外感易于化热、化燥、伤肺,故本 方也可作为阴虚之人预防感冒的保健饮品Ø【使用注意】外感重证或阴伤不著者不宜,以免留邪 第十七章 安神类¡ 凡以滋养安神,或重镇安神药食为主制作 而成,具有安神作用,以预防和治疗神志不安 的药膳,均属于安神类药膳方 Ø 神志不安有多种类型,大体而言,可分为 虚实两类安神类药膳方也分为养心安神类和 重镇安神类Ø 养心安神类药膳适用于偏于虚证的心神不 安病症。

      这类病症多为忧思太过,耗伤心肝之 阴血,心神失养或虚火内扰神明所致,其发病 较缓,常表现为心悸心烦、健忘失眠等症,治 疗多以宁心安神为主,并常配以养血、滋阴之 品Ø Ø常用原料有龙眼肉、大枣、猪心、酸枣仁、柏 子仁、百合等,代表方如百合粥、酸枣仁粥、 玉竹卤猪心等此类药膳食品作用缓和,无毒 副作用,易于久服 Ø 重镇安神类药膳适用于实证为主的心神不 安病证这类病证多由痰热扰心,或外受惊恐 或肝郁化火,内扰心神所致,其发病急,变化 快,常表现为惊恐不已、喜怒无常、烦躁不宁 等症,治疗多以重镇安神为主,并常配以清热 、化痰之品,常用原料有龙骨、磁石、朱砂、 石菖蒲等,代表方如朱砂煮猪心、磁石粥等 此类多由金石药物组成,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不宜久服第一节 养心安神 Ø百合粥Ø【来源】《本草纲目》Ø【组成】 百合3Og(或干百合粉20g),糯米 50g,冰糖适量Ø【制法与用法】将百合剥皮、去须、切碎(或 干百合粉20g),与洗净的糯米同入沙锅中,加 水适量,煮至米烂汤稠,加入冰糖即成温热 服Ø【功效与应用】宁心安神,润肺止咳Ø适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引起的精神恍惚、心 神不安,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亦可用于 肺燥引起的咳嗽、痰中带血等。

      Ø【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余热扰心,或肺燥 所致,治宜宁心安神、润肺止咳Ø 方中百合甘平质润,入心肺两经,具有养 心安神、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之效,为治疗虚 烦不眠、心神不宁、低热不退、久咳久喘之要 药据《日华子本草》记载,本品“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为本方之主料Ø 糯米甘平,可益气解毒、定心神、除烦渴, 适用于各种慢性虚证及热病伤津、心悸、烦热 等症Ø 两者相伍,共奏养心润肺之功效最适宜 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所致的精神恍惚、心神不 安,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的治疗和调养, 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滋养保健酸枣仁粥Ø【来源】《太平圣惠方》Ø【组成】酸枣仁1Og,熟地lOg,粳米100gØ【制法与用法】将酸枣仁置炒锅内,用文火炒 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黄色,取出,放凉,捣碎, 与熟地共煎,去渣,取汁待用;将粳米淘洗干 净,加水适量,煮至粥稠时,加入药汁,再煮3 ---5分钟即可食用Ø【功效与应用】养心安神Ø适应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悸、心烦、失眠、多 梦等症Ø【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心肝血虚所致,治宜 宁心安神、养肝补血Ø方中酸枣仁味甘性平,入心、肝两经,是治疗心 肝血虚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汗出之 要药,“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神农本草 经》),为本方之主料;Ø熟地甘温,可益气养血;粳米甘平,补中益气, 健脾和胃,利小便,除烦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 证及热病伤津导致的心悸、烦热等症。

      Ø3味相伍,质柔性平,作用和缓,且制作工艺简 单,食用方便,适宜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神不安 、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