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63298294
  • 上传时间:2023-03-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3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治理欠税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一大难题欠税既影响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损害税法的严肃性,又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税收管理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一、欠税现状的调查及分析长期以来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为压缩欠税作了不懈的努力,制定实施了种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清欠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欠税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根治,欠税底子不清、职责不明、管理不严、监控不力,欠税金额居高不下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一)欠税的现状及分析从我市的欠税情况看,以20xx年度欠税情况为例:1、从欠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县市比重较大数据显示,柳林、孝义和离石、分别占44.78%、25.47%和9.4,三个县市合计占全市清欠总数的79.65%2 、从欠税税种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占到欠税总额的73从清理的结果来看,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城维税分别占58.51%、8.89%、11.17和9.92%,四个税种合计占清欠总额的88.49%。

      3 、从欠税行业看,煤炭、洗煤、机焦的欠税数额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20xx年统计数据表明:煤炭、洗煤、机焦三大行业的地税收入占全市收入的总额的40,而三大行业的欠税也占欠税总额的554 、从清欠比例来看,20xx全市欠税清理收入占总收入的11.48,20xx年按照年度1.7亿清欠指标计算,清欠数将占到工商税收收入的15以上5 、从清理欠税的构成看,20xx年共清欠入库8656万元,占年度全部税收收入的11.48%,其中清缴以前年度欠税5211万元,占欠税总额的23,本年欠税3445万元,占欠税总额的15总体来说,从欠税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欠税总量较大;从税种上看,主要分布在大税种上,企业所得税占一半以上;从行业上看,主要是煤炭及其延伸产业欠税对经济生活已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了事实上的税负不公,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税收宏观调控目标的有效实现二)清欠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清欠难,难清欠,清了陈欠添新欠,年年清欠年年欠”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清欠工作的现状,困难、问题主要集中于下列几方面1 、随着税务部门管理手段的日益加强,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欠税也呈急速增长趋势,欠税总额越累越大,欠税构成日趋复杂,其中呆账、死欠与日俱增,清欠难度越来越大,往年陈欠的管理责任日趋淡化,呆账税金基本上成为一个账面数字,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2 、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有些乡镇政府不考虑税法的规定,借口发展地方经济,给税务机关定调子、画框框,用变相包税的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变通税法有了政府撑腰干预,许多企业把拖欠税款作为缓解资金不足、降低企业成本的“捷径”,致使企业认为欠税有理、欠税有利,加大了我们清欠难度3 、依法清欠协调难作为地税机关按规定有工作协调关系的工商、财政、银行、公检法等部门,由于没有太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协作观念淡薄工商收费不问税,财政问税不理税,公检法吃税不护税,银行压税不扣税”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我市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地税机关清欠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二、欠税成因分析究其原因,欠税的产生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企业自身因素1 、从客观实际上看,资金短缺是造成企业欠税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主要有如下情况:一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竞争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造成欠税难以清缴;二是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的换代周期急速缩短,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用于技术改造,造成虽有大量的资产却无法迅速变现,容易出现短期资金短缺,造成欠税;三是在销售产品后,因购货方拖欠货款致使纳税人资金出现困难造成欠税;四是企业技改投入资金大,短期内难以收回,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短缺。

      2 、从主观意识上看,纳税意识差是企业欠税的主要原因从当前情况看,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纳税意识不强,造成部分企业对欠税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欠税不同于偷税、抗税,不属违法行为,于是把欠税当作国家无息或低息贷款长期占用;二是企业贷款的难度大,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为了获得流转资金,宁可背负滞纳金罚款,利用欠税渡难关;三是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一些地方的税收减免税过宽过滥,“欠-缓-免”成了一种通用公式,同时部分税务征收机关对欠税管理不严,导致部分企业企图通过长期欠税希求得到事实上的税收减免3 、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第2页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企业欠税的又一重要原因私营企业账务不健全、不真实,采取账外账,本本账甚至不做账的办法,造成了企业财务核算严重失真,税务机关汇算或检查后税款不能及时调整并足额入库,形成欠税同时一些企业办税人员知识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法的掌握或不全、或滞后,造成对纳税期限、纳税金额的认识与相关税法存在偏差,形成非主观故意上的欠税产生二)税收管理原因1 、税收计划体制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的编制以“基数法”(基数*系数/-特殊因素)为主,税收任务逐年递增,且均为指令性计划,以此来考核税收工作业绩。

      当核定的收入任务低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便怠于催缴旧欠,或有意压库形成新欠,以控制本年收入基数,为下一年度“储备”税源;当核定任务高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就会加大清欠力度,甚至寅吃卯粮,到下年初不得不给企业喘息之机,以各种变相形式默许企业欠税,从而埋下欠税的隐患各基层征收单位,为了保证当年任务完成和或确保以后年度的任务不要大起大落,把欠税作为调节器,税收指令性计划是导致欠税的主要原因2 、税收征管因素一是征管力度不足,控管力度不够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点多面广,而基层一线征收人员较少,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对企业、个体户和零散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做到跟踪监控,催缴、检查不及时,客观上形成欠税二是外界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公民的纳税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扰和制约,以及税务人员的亲情和人情关系,造成了税收环境差,执法难度大的现状,从而导致了欠税形成三是税务人员的素质及执法意识也是造成欠税的原因之一,少数税务人员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怕得罪人,或同情企业困难,不忍“逼税”,人为造成欠税3 、现行税制因素一是从税收征管制度来看,不可能把所有税种的税款都在支付环节预扣,只要不是预扣,缴纳税款的法定时间必然滞后于纳税义务的实际发生时间,在纳税人遇到自然灾害、可供纳税的现金、支票以及其他财产等遭遇偷盗等意外事故等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无力纳税的问题。

      二是税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如资本溢价的部分应纳所得税;以留存利润增加个人股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纳税人实际没有得到现金收入,将来还可能存在损失而我国一般要求在确认收入时缴纳,容易造成纳税人无现金纳税,形成欠税三是滞纳金罚款加收难度大,给清欠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欠税的及时清理,导致了欠税基数的加大4 、对纳税人知情权重视不够,导致企业对税法的认识不足,造成欠税在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下,税务机关形成“重权利、轻义务”的倾向,造成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知情权重视不够,税务机关自身义务履行不全面,如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不深入、纳税不到位、欠税公告不及时,导致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办税素质不高、清缴欠税压力不大三)社会环境原因1 、有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费挤税在纳税人支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对税款、贷款、规费、摊派的支付肯定存在此长彼消的比例关系但是,有些职能部门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部门的权力和地位,强行抢先划缴,造成不应有的欠税2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涉税务机关的清欠工作既要依法治税,又要放水养鱼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论’”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依法治税的宣传效果部分地方政府违规采取“核定基数,逐年递增”的办法,对超过基数的税款“以欠代免”,默许或者支持企业违法欠税;或者出于对社会管理、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考虑,以政府行为干预企业的兼并、破产活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承诺,如允许对欠税实行挂账处理,或者对企业兼并后生产经营实现的税款准予缓缴等。

      企业往往以此为借口,对税务机关的欠税催缴置之不理,导致企业改制演变成为逃避清理欠税的脱壳行为3 、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因一是破产企业按规定在支付清算费用后,先清偿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然后再清偿欠税但“安置费用”的法律概念十分模糊,弹性很大,加上对破产清算费用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破产企业安置费用处理完毕之后,基本已无力清偿“破产企业所欠税款”;二是企业破产后,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这样,破产企业原有的欠税合法地变成“死欠”对于此类“死欠”税款,按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规定无权核销,只能反映在税务机关的欠税总数越累越大与实际可清欠比例越来越小,客观上影响了税务部门清欠的积极性三、治理欠税的具体措施分析欠税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已引起多方重视,深入治理欠税已势在必行,针对欠税基本成因,我们认为,治理欠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和分工1 、欠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法律和政策性强,因此,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欠税管理的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欠税管理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保障财政收入、防止税款流失的重要作用。

      要高度重视欠税管理工作,增强欠税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清欠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岗位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防止因纳税人改制、管理人员变动、人为减免欠税造成税款流失针对目标制定处罚措施,对欠税底数不清、清欠措施不力、不能有效控制欠税增长的人员,依照执法责任制处理办法,追究责任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在欠税管理中的职责: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对欠税的清理核实工作,直接负责对欠税的监控和管理,税政部门负责对欠税的分类和确认,以及对涉及欠税豁免问题上报工作;计财部门负责对欠税的核算反映工作;监察部门和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缴税金的违规处理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2 、欠税的追缴应遵循谁经办谁负责追缴的原则,即基层征收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征纳税户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稽查部门负责查处案件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对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各税务所(分局)负责实施;涉及到偷、逃、抗税案件需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稽查部门负责实施,监察、征管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税清理和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二)完善欠税管理制度,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1 、建立清理欠税报告制度要改变目前欠税底子不清的现状,基层征收单位应对管辖的所有纳税户存在的旧欠税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清理,逐户按税种、税目、欠税所属时间等建立完善征收单位欠税台帐,并将时间、税种、金额等欠税的基本信息录入征管系统,实现“人机结合”,夯实清理欠税的基础性工作。

      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还应对欠税情况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级局征管部门,县级局征管部门负责上报材料的审查、核实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