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伦贝尔市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际化人才支撑问题研究.docx
11页呼伦贝尔市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际化人才支撑问题研究 冯雪娟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国际化人才的培育提出新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建设一支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是摆在这些地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为例,对中俄蒙国际化合作人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中俄蒙合作 国际化人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作为全国唯一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地区,与俄蒙边境线长1733.32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线的41%,拥有的口岸数量占自治区的一半同时,呼伦贝尔市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端口,是进入俄蒙的重要的通道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呼伦贝尔市在 “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把天时地利转化为对外开放的优势,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一、呼伦贝尔市中俄蒙国际合作人才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市在对外开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显著成就,同時也培养了大批中俄蒙国际化合作人才,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熟练应用语言类人才情况“语言互通”是中俄蒙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呼伦贝尔市一直重视蒙语、俄语的人才培养1.蒙语人才情况首先,先天充裕蒙古族是呼伦贝尔市的主体民族,与蒙古国语言相通2017年呼伦贝尔市有蒙古族250163人,占全市人口的9.7%呼伦贝尔市与蒙古国接壤的口岸城市中80%以上的居民具有蒙汉双语沟通的能力其次,后天重视培养一是从基础抓蒙授教育二是呼伦贝尔市大中专院校重视蒙语人才的培养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2015—2018年蒙授生入学人数分别为460人、517人、476人、477人,蒙授生不仅保持一定比例而且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俄语人才情况一是俄罗斯族是呼伦贝尔市三少民族之一2017年呼伦贝尔市有俄罗斯族人口518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呼伦贝尔市中学有学习俄语的历史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呼伦贝尔市各中学取消了俄语课程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发展的需要,一些中学又重新恢复了俄语教学三是重视俄语教学是呼伦贝尔市大中专院校突出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例如,呼伦贝尔学院的俄语专业是国家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规模稳定在60—90人,为呼伦贝尔市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目前呼伦贝尔市蒙语、俄语方面的外语人才,与国内其他“一带一路”地区的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较为缺乏的局面不同,在工作中基本可以满足需要,这是呼伦贝尔市发展中俄蒙国际合作的一个人才优势二)加强政策沟通的人才情况政策沟通是中俄蒙合作的前提和保障随着呼伦贝尔市扩大开放的深入推进,在党政部门日渐培养了一批善于政策沟通的人才,使呼伦贝尔市与俄蒙合作日益广泛1.设立促进中俄蒙合作的研究机构只有做好前期相关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与俄蒙进行对接2016年6月呼伦贝尔市经申请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中俄蒙合作研究院呼伦贝尔分院;满洲里学院也专门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机构由有关俄罗斯问题专家组成,经过研究人员努力,研究成果不断推出,为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积极搭建中俄蒙合作的平台为了加强与俄蒙的沟通合作,截止到2018年,呼伦贝尔市已经举办了十四届中俄蒙经贸洽谈展销会2018年的第十四届经贸洽谈会暨商品展销会上,包括俄蒙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的419家企业参展,期间达成80亿元的意向合同,为呼伦贝尔市深入与俄蒙合作搭建了平台3.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外开放合作机制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呼伦贝尔市已经与俄蒙缔结了7对国家间友好城市,并且达成了一系列经济合作项目。
三)提升设施联通的人才情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与俄蒙合作的重要基础高素质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实现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保障目前呼伦贝尔市此类人才较为缺乏,但是呼伦贝尔学院正在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不懈努力2013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呼伦贝尔学院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工艺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每届计划招生80人,从2016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带动并扩大了土木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为呼伦贝尔市培养了大量国际工程技术人才,2020年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开始服务社会四)推进贸易畅通人才情况与俄蒙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经贸关系促进呼伦贝尔市与俄蒙在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需要大量经贸类专业人才做支撑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外贸进出口额基本稳定在26—30亿美元之间,其中,满洲里市进出口额约占全市进出口额的80—90%,可见,呼伦贝尔市外经贸类人才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市从上表可见,呼伦贝尔市外贸经营类人才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从事果蔬、木材加工以及电商的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目前,满洲里口岸已经成为中俄边境最大的果菜出口基地,在中国陆路口岸中蔬菜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依托俄罗斯木材资源的优势,呼伦贝尔市木材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出口到日韩等国家五)促进民心相通的人才情况民心相通是中俄蒙合作的社会根基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已经成长起来一大批文化使者,深化了与俄蒙毗邻地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工程,加深了三地人民的感情1.合作办学成效显著目前,呼伦贝尔学院、满洲里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始终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与多所俄罗斯高校签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师资和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2.不断加强医疗方面的合作与服务呼伦贝尔市多家医院凭借高超的医术、舒适的诊疗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患者特别是满洲里中蒙医院、中俄友好医院在俄蒙毗邻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满洲里中俄友好医院的刘长山院长荣获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及立法委员会签发的“增进人民友谊奖”勋章、荣获蒙古国“中蒙友好慈善家”奖章等多项国际荣誉3.搭建中俄蒙国际艺术家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建设,每年吸引大量俄蒙艺术家来呼伦贝尔市进行画展及学术交流二、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党政人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大批懂开放、有能力的干部加以落实目前来看,呼伦贝尔市在对外开放方面因受到人才瓶颈的制约,而裹足不前。
因此,呼伦贝尔市急需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敢于出真招、勇于突破常規、敢于承担风险的国际化党政人才二)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问题突出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呼伦贝尔市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等地区经济的崛起,呼伦贝尔市高素质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据初步统计,2016、2017、2018年呼伦贝尔市应届高中毕业生分别有17168人、14951人、15262人考入国内的各类大中专院校,而每年返回本市的大学生约在8000—10000人之间严重缺乏人才的呼伦贝尔市每年却为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2.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尽管呼伦贝尔市有着草原一样广阔的胸怀,比较开放、包容,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无力给予人才丰厚的待遇,导致人才缺口较大绿色通道”在引进人才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对国际化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大三)国际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1.高层次人才匮乏2017年,呼伦贝尔市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85%,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仅占3.7%国有企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7.5%,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1.3%;非公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可以推断,呼伦贝尔市中俄蒙国际合作高层次人才同样严重缺乏2.专业国际化人才短缺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领域的人才比较少,而具有专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更是短缺一是缺乏高级俄语、蒙语翻译人才目前,蒙古国使用的是新蒙文,虽然蒙语翻译人员日常交流不成问题,但是能够阅读、书写新蒙文的人才却不多俄语人才当中,能够做到专业同期声翻译的人才屈指可数复合型实用外语人才同样缺乏,呼伦贝尔市每年有大量合格的俄语蒙语毕业生,但是真正能够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并处理国际事务的毕业生并不多二是外经贸企业人才严重匮乏总体上来看,呼伦贝尔市与俄蒙合作存在着贸易规模偏小、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外经贸企业经营人才例如,截至2018年6月,全市12个旗市区(不包括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外贸备案的企业有812家,实际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仅31家2017年,满洲里外贸备案的企业有1698家,实际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515家三是国际金融人才短缺俄蒙两国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在经济建设等方面无力投入大量资金,俄蒙两国都希望能够通过资源换取资金、技术而呼伦贝尔市国际金融人才短缺,是造成国际投资不足、较少参与俄蒙两国建设的重要原因。
四是其他国际化人才严重不足,例如,国际法律人才、跨境旅游、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国际营销等人才队伍规模偏小,与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四)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呼伦贝尔市干部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通过培训、在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和交流的方式,没有让干部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呼伦贝尔市服务外经贸的工作人员没有到外经贸企业去历练的经历,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做到按需服务再如,呼伦贝尔市缺少政策沟通方面前瞻性人才,虽然成立了一些针对俄蒙的研究机构,但由从未出过国的人来研究俄蒙两国问题,不仅对俄蒙两国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不够,而且缺乏感性认识,没有第一手资料,因而很难做出正确的、理性的研判三、对策建议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目前,呼伦贝尔市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急需培养、储备一大批中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今后,呼伦贝尔市要在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方面下大功夫,努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一)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呼伦贝尔市要继续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不断强化“一把手”抓“战略资源”责任要通过改革,消除人才体制机制壁垒,进一步完善人才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二)加强复合应用外语人才培养中俄蒙合作主要涉及贸易、运输、基建、金融、电商、能源、农牧林、旅游、法律、科技、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纯语言型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对外开放需要因此,各高校根据中俄蒙合作的领域,培养“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一体化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加强中高端国际化党政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党政部门相关管理干部外向型经济知识的培训,使呼伦贝尔市能够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善于外交谈判沟通、对形势具有综合分析及预判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不断增强呼伦贝尔市与俄蒙相邻地区的政治互信,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以多元合作模式为纽带,不断提升三方全方位开放水平四)加强中高端国际化企业家的培养目前, 呼伦贝尔市大多数企业对开放发展战略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外向型经济的基本业务还不熟悉。
面对俄蒙两国市场潜力巨大的局面, 呼伦贝尔市需要培育一批能够走出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深化与俄蒙的多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