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
29页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我国现代心理学家通常都是兼具教育家、心理学家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进行心理学研究,一方面从事教育实践,同时还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服务与教育实践并传播心理学知识,就像有的学者所说:“我国早期的心理学家们都不是为研究心理学而研究心理学,而是为了解决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学科教学而去研究心理学,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育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往往也就是教育心理专家,像沈有乾、艾伟、杜佐周、张耀祥(张耀翔) 、高觉敷、龚启昌等等,几乎都是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和教学领域的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现代心理学家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和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首先,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他们把教育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同时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教师,都从事着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都应用心理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当然,许多教育家也是心理学家,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不分家的,教育家也是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家第一节 艾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艾伟,字险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科心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他以我国教育实际问题为心理学研究的取向,对于国文和英语等学科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中国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评价称:“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在学科心理学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贡献,是我国心理学界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中国化的教育心理学的典范 ”他的《高级统计学》 、 《教育心理》 、 《中学学科心理》 、 《汉字之心理研究》 、《阅读心理》 、 《汉字问题》 、 《汉语问题》 、 《中学国文教学心理学》等论文和论著计数百万言,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一、教育心理思想1.重视教育心理实验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艾伟十分重视教育心理实验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倡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实验服务于教育工作艾伟在《中学数学的心理》一文中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卫连、桑门、霍林武及达莫斯大学所作的四个教育心理实验,提出“以上四种实验其结果虽不尽同,不尽可恃,然实为一种本乎科学方法之试验……苟热心教师能免去主观之判断,而从事于此,以其结果贡献于教育界,是余所愿也 ”因为教育心理实验研究可以推进教育发展,他以汉字心理研究实验为基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心理实验,通过汉字心理实验促进汉字问题研究从而促进教育发展, “汉字问题之为重大,盖基本教育之推进有待于汉字问题之解决同时,教育心理实验的开展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吾人在汉字心理实验中所蕲求者无他,在乎发现便利学习之种种因素而已。
”了解了学习的规律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依据艾伟认为教育心理实验还可以为教材和教法改革提供依据, “是以客观之态度,科学之方法,将日常生活中无论说话、读书、写字、作文各方面所应用之字,作一搜集、分析、归纳、统计,以及比较之工夫,求出一种有条理、有层次、有系统、有目的之排列,使国语教材之编制上,或国语教学之改进上,可以获得一种科学之根据与有价值之参考 ”艾伟认为教育实验不仅可以推进教育发展、为教材教法改革提供依据,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化, “故教者施教之方,必须根据客观的事实,从儿童国语阅读之心理上寻求原则以定施教之方也此目的如能达到,则国语之教学合乎心理矣,亦即小学教育之进而从事科学化也 ”既然教育心理实验对于教育发展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把教育心理实验的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使教育心理实验的成果切实能够为教育发展服务为此,艾伟多次大声疾呼,把教育心理实验成果应用于教育实验之中, “吾人获得此种科学之根据,似应立即着手从事国语教学上若干有关之改革,如国语课本之重新编纂,教学方法制改良,未可一再延误 ”可以说,艾伟的教育心理实验贯穿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无论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还是作为实现教育科学化的手段,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实践的进程,重视教育心理实验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表现,也是实证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表现。
艾伟在实现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上起到了示范作用2.心理学研究必须结合中国教育实际艾伟认为,心理学研究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中国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服务他提出:在中国, “关于教育的实验研究并不是没有人在埋头的做文盲如何扫除?汉字如何改进?国语如何教法?进一步讲得专门些,朗读和默读比较的效率如何?在这两种读法中眼球运动有何差异?阅读能力分为几种?其理解和速率之关系如何?在国外关于这些问题已经很多人实验了在 40 年以上;就是在国内也有少数人实验过达 25 年国外所研究的结果可以作我们的参考,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引用,况且许多基本教育的问题是我国的特殊问题,必须我们自己从事实验,而无法可以借鉴的呢!”艾伟认识到中国教育中有自己的特殊问题,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应该研究自己的特殊问题,即中国教育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他指出,汉民族语文的问题有其特殊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动手来实验,不能照搬国外学者的现成结论,体现出艾伟心理学研究中注重中国国情、注重中国教育实际的特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艾伟所从事的教育心理研究都着眼于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如汉字学习心理、阅读心理、国文教学心理、英文教学心理等在论及研究目的时艾伟提出, “其目的在用两种教授方法以比较学习上之结果……” “从汉字的心理研究上尤其在字形观察与默写之结果上,吾人易用简体字。
”“寻求可靠结论,由此拟具一阅读标准,以供我国教育行政当局,实际从事教学者以及其他进行研究工作者参考 ”在中学生文言白话学习问题的研究中,艾伟缜密的分析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速度等各方面,他所提出的有关初中文白教材比例的建议,在 1929、1930 年为教育部所采纳可见,艾伟从事的教育心理实验目的在于为我国国语教学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实现我国文字简化提供心理基础,为国文、国语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二、教育实践艾伟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坚定行动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他明确了教育实践中必须重视教育心理实验作用、心理学研究必须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之后,艾伟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教育心理实验历程心理史学家这样评述:“汉字心理研究是艾伟教育心理研究的发端,他为之投入了半生心血,成就斐然,影响久远,几乎成了艾伟在心理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特有标志与独特贡献 ”纵观艾伟的论著,我们不难发现艾伟是一个实际行动多于理论阐发的人,纵观艾伟教育实践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艾伟是一个实践多于空谈的人,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学者, “是一个重研究轻辩论的‘实干家’ ”在艾伟的《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上之应用》 、 《汉字之心理研究》 、 《最近关于读法心理的几个研究》 、 《中学数学心理》等论文中通篇看到的都是教育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结果、分析,充满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实验过程,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决无一些所谓理论家的无病呻吟和无关紧要的空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艾伟更多的是一个教育实践家和心理实践家。
1.汉字心理研究的实践艾伟的汉字心理研究始于 1923 年艾伟在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艾伟对美国大学生学习汉字的心理过程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对初学汉字者的学习心理过程进行全面研究,试图“以所发见而改良教本与教法,使初学者不致误入歧途” 实验研究涉及字形之观察,形、声、义互相关系及造成汉字学习错误的原因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笔画之多寡颇足以影响观察,然笔画之过多,并非观察困难之惟一原因 ”而“其第二原因,由实验中考察得出者,为笔画之组织 ”说明笔画的多少和笔画的组织影响着对汉字的识别,而“过新事物而不能当新事物学习者;小异之处不能辨别者;感觉错误;无兴趣观察者;不小心者 ”是造成汉字学习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对汉字学习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艾伟进行了教育心理实验,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汉字学习的不同效应,他分别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释形法”和“同音法”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释形法”优于“同音法” ,除了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汉字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外还发现教材编写原则、汉字教学进程安排、学习者心理特点、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汉字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教材上各字所见的“次数多寡” 、课程中生字的“次数分配” 、 “教师之诱导能力” 、学习者之“注意”及其“兴趣”等。
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注意:“在教本之首五课至十课中,各字之笔画数,须在一与十之间;关于生字之介绍,在可能范围之内,应取其偏旁相同者;生字介绍以后,应有再见之机会,其次数之分配,应使其均匀,或比较均匀 ”为此,小学教师教学时应注意“介绍生字之时,对于各字之字形,须加以极简单且极明了之解释;字形相似或字声相同之字,须使学生特别注意,以免联念错误;在始业时,或在第一学期中,应测验初学者之字形观察力,若在默写时发现其错误,须使之练习纯熟,以免一误再误 ”艾伟回国后一直从事汉字心理研究,从 1926 年到 1949 年期间,对汉字学习心理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虽有战乱也不曾中断研究的方法也不限于观察法和实验法,增加了测验法,内容涉及到字量、错字心理、汉字排列及音义分析等领域,研究对象也从美国学生变成中国中小学生在字量问题研究中,艾伟考察了中小学生常用字量,编制了汉字测验;在错字心理分析中,艾伟将汉字错误分为形错、义错及音错三种,发现形错比重大,因而提出“行用简体字后一般小学生在学习上将免除许多不需要的困难,故为学生教育着想,颁布简体字表实在是教育部的一项德政” 并提出具体的汉字简化原则,即避免形状极其相似之简化字;多用横直线和相称的笔画,少用曲斜线的笔画;两偏旁之笔画比率不易相差太远;设法顾到六书条件或造字时之原意;形声字中借偏旁而得者应避免例外;少造形义毫无关系之简体字。
艾伟不仅自己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而且也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不仅在普通中小学中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而且也自己开办学校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他的研究实现了“有助于基本教育之推进”的目的2.阅读心理研究的实践从 1938 年到 1944 年夏,围绕着小学国语,艾伟先后展开了一些列阅读心理研究实践艾伟首先编制了三项默读测验量表对我国儿童国语默读能力进行测量,之后在三十年代中期和四十年代初期对江浙、鄂、川、黔等地的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默读测验,通过测量发现我国小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现状,为传统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艾伟从 1941 年开始,对朗读和默读的优劣性进行了比较,他测验了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 800 人通过研究发现了我国儿童阅读特点和发展规律,他认为,由于我国的小学国语教学承袭过去旧式学塾的习惯,多采用朗读式读法,导致我国目前小学生默读能力太差,尤以低年级为甚学生默读习惯大都靠自然摸索形成,而只有少数学校在国语教学中采用默读法,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指导,从而影响了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艾伟还发现,当时一般学校的朗读情形,大都为教员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或者全班循声齐读这种方式的朗读教学培养的学生在个别单独朗读测验中成绩极差。
艾伟认为,朗读除在低年级可引起儿童兴趣外,至高年级,无实际益处应废止针对调查和测验结果艾伟有针对性地提出默读教学与朗读教学提出改进建议:“默读为一种极经济的学习法,在实用上有其特殊价值,故吾人认为默读教学亟应提倡,普遍施行,未可再加忽视 ”“除诗歌韵文,非应用有声调之朗读不可时,其他小学朗读教学应一律采用说话式,使其与实际生活接近此即是说,一篇讲演文即应用讲演之声调读” 艾伟的结论与建议对改进小学国语的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启发意义艾伟除了对默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外,还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探讨,阅读兴趣作为儿童国语学习的动力因素,亦是影响学习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艾伟十分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