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粉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doc
2页黄粉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黄粉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黄粉虫的形态特征黄粉虫生长过程分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期(图 1 )一)成虫成虫体长 12 - 20 毫米,体色呈黑褐色,体为长椭圆形,似半片长形黑豆体面密布 黑斑点,无毛,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念珠状,有 11 节,触角末节长大于宽,第一和 第二节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节的长度,第三节的长度约为第二节的 2 倍二)卵卵长 1 一 1 . 5 毫米,长圆形,乳白色,卵壳较脆软,易破裂卵外被有粘液,可黏 附上一层虫粪和饲料,能起到保护作用卵一般堆集成团状或散产于饲料中三)幼虫幼虫一般体长 29 一 35 毫米,体壁较硬,无大毛,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节间和腹 面为黄白色,头壳较硬,为深褐色各足转节腹面近端部有 2 根粗刺四)蛹蛹长 15 一 19 毫米,乳白色或黄褐色,无毛,有光泽,鞘翅伸达第三腹节,腹部向腹 面弯曲明显腹部各竹背面两侧各有一个较硬的侧刺突,腹部末端有一对较尖的弯刺,呈 “八”字形,末节腹面有一对不分竹的乳状突,雌蛹乳状突大而明显,端部扁平,向两边 弯曲;雄蛹乳状突较小,端部呈圆形,不弯曲,基部合并,以此可区分雌雄。
有一种黑粉虫 Tenebrto obscuru Fabricius .又名伪步行虫、拟布甲、大黑粉虫, 体型大小与黄粉虫基本相同,二者同属异种,十分相似,应加以区别其区别的主要特征 如表 6表 6 黄粉虫与黑粉虫的区别区分黄粉虫黑粉虫体形成虫体较圆滑成虫体较扁平体色赤褐色具光泽深黑色无光泽触角末节长大于宽,第三节短于 第一、二节之和末节宽大于长,第三节大于 第一、二节之和幼虫胴部各节背中部及前后缘为 黄褐色,腹部及节间淡黄白 色胴部各节为黑褐色,节间与 腹部为黄褐色幼虫较好区别,黄粉虫黄色较多,黑粉虫黑色面积较大,十分明显黄粉虫与黑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食性都较相似,在自然界发生及分布区域有所不同 黄粉虫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在黄河以北地区布卫生的仓库中常可采到黑粉虫适应性较 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黑粉虫和黄粉虫一样是仓库大害虫,为害粮食、油料,鱼、肉制 品,药材及各种农副产品,在仓库的墙角、架底潮湿的地方均有发生黑粉虫比黄粉虫生 性活泼,负趋光性(即喜黑暗),爬行快急,一般 6-18 个月 1 代雌虫产卵量大,多的 可达 860 个以上,但成活率较低,人工养殖效果不及黄粉虫在黄粉虫及黑粉虫混养的养虫箱中,我们发现了其杂交品种,即大量的既黄又黑的幼虫出 现。
这种“杂交”品种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有可能以黄粉虫与黑粉虫杂交,产生新的 杂交品种,以解决黄粉虫品种退化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