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百家讲坛】《朱可夫》.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7470874
  • 上传时间:2018-04-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百家讲坛百家讲坛】】 《《朱可夫朱可夫》》在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 ,就是依托中国为根据地,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 ,依托中国为根据地,占领南洋诸岛陆军主张“北进” ,海军主张“南进” ,双方各执一词,争得很厉害那么在 1936 年 8月 7 号,日本军部就调整了它的战略,就是“南北并进”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但是“北进”的势头仍然很大可是,1939 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日军放弃了“北进” ,转而“南进” 那么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为了试探苏军的实力,为日后进攻西伯利亚做准备,日军于1939 年 5 月中旬,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从中国战场抽调一些兵力,来对在中国内蒙古的东北和蒙古交界的诺门坎,对苏联驻军进行武力侦察,这个事件就是“诺门坎事件” 由于这一地区有一条河叫哈拉欣河,所以苏联人把它叫做“哈拉欣河事件” 1939 年 5 月 12 号,日本关东军第 23 师师长,叫小松原道太郎,他是个中将,那么率领他的师向驻守在这一地带的苏军第 57 特别军发起了攻击,而后不久日军的第 6 集团军也加入了战斗战役初期,苏军十分被动,也损失很大。

      斯大林接到报告,他敏锐地察觉到,日军在诺门坎发起这次进攻,是进行武力侦察,来试探苏联军队的实力,为日后占领西伯利亚做准备所以斯大林讲,他比须粉碎日军这次军事行动,否则是后患无穷所以,他决定派一名能征善战的指挥官到前线去,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朱可夫在 1939 年 6 月 5 号到达战场,他到达军部以后就问军长费克连科:“你为什么把你的指挥部设置在距离战场 120 公里以外的地方?”你怕死,我不怕!所以朱可夫马不停蹄就到了前线视察他根据掌握的最新情报,他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带增援,所以他向斯大林请求增兵并且他想,在诺门坎地方必须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派出了增援部队其中,连续派了 57000 人,坦克 498 辆,装甲车 385 辆,515 架飞机,还有 542 门火炮,从苏联内地增援朱可夫 斯大林给朱可夫就是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日本人,不要越过蒙古边境 ”那么 7 月 2 号,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达到战场的时候,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比是这样的,日军一共是 38000 人,苏军是 12541 人兵力比是苏军弱,日军强然而朱可夫沉着应战,苏军虽然人员少,但是装甲车和坦克比日军多。

      朱可夫就指挥装甲坦克部队,指挥机械化部队连续实施反击、反突击,不断地疲惫、杀伤、消耗对方,这样使得日军伤亡惨重 日军 23 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这个人他原来是驻苏武官,是个“苏联通” ,他曾经认为,苏军已经取消了机械化部队——苏军确实取消过机械化部队,他没想到,苏军的作战力这么强!特别是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呢?他不了解朱可夫有如此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不认识这个人,所以打他个措手不及 那么,日军就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并且我刚才说了,它的第 6 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官叫荻州立兵,增援诺门坎并且准备在 8 月 24 日发起总攻,企图歼灭当面的朱可夫这支部队朱可夫这个时候就悄悄地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的增援部队已经上来了他的战法就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军种联合作战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反攻前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把坦克的消声器给摘掉了,然后就在敌人的阵地当面就来回地开动坦克本来声音就大,你要把消声器给它摘掉,这个声音就大得不得了了所以日军在对面的阵地上就听到隆隆的坦克声一开始很紧张,但是几天之后,不过如此所以日军就觉得这只不过是苏军正常兵力调动!假象出来了,迷惑敌人! 他没有想到,恰恰就是朱可夫在强大的噪音的掩护下,悄悄地完成了作战准备。

      这是一个那么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呢?就是隐藏自己反攻的准备造成一种我在实施防御的假象于是,他就将在国内弄了十几架打桩机,在阵地前树立起来,成天就咣,咣,咣,制造我正在构筑坚固防御阵地的假象所以通过这两种假象,日军就误以为苏军不是在想反攻,而是想防御 那么朱可夫这两个战役欺骗成功了日军没有料到苏军真的发起了反攻,日军的噩梦也就来了 1939 年 8 月 20 号 5 点 45 分,天刚刚亮,朱可夫就指挥他手中的军队,向当面日军发起了强大的突击,150 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阵地实施炮火准备,实施航空兵火力准备,将整个日军阵地淹没在弹雨之中睡梦中的日军是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的一切所惊呆了 当时日军有一个下士叫小谷的人,他后来在一个日记上这么写到,他说:“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当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准备目的达到之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出击所以日军是狼狈而逃 那么这个时候朱可夫展露了他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他曾经在半天内,在一个师撤了两个师长 当苏军向纵深进攻时,朱可夫命令他的第 39 师要攻打日军的一个阵地。

      这个阵地是个坚固支撑点,对整个战役行动影响很大,日军十分顽强,苏军伤亡增大那么这个师长发现再次进攻有困难,于是打给朱可夫,请求暂缓进攻,我的伤亡比较大,能不能暂缓进攻但是朱可夫说“不行” ,必须继续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打问这个师长:“你行动了没有?”这个师长还是强调部队伤亡大,一时无法组织新的进攻朱可夫听了之后就对这个师长说:“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发起攻击?’ ”这个师长说:“有困难 ”那么朱可夫当时说:“好,我现在就解除你的职务,让参谋长听 ”于是这个师的参谋长就听了,那么朱可夫就问他:“你能否继续进攻?有没有困难?”这个参谋长说:“没有问题,司令员同志 ” “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这个师的师长 ”这个参谋长当师长可是这个新的师长还是没有组织起新的进攻过了一个多小时,朱可夫又一次打:“你做好了准备没有?”这个参谋长说:“我有困难 ”重新组织还是有困难,朱可夫当即打断他的话:“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师长了,你们等候新的师长的到来 那么这时候朱可夫就在他自己的司令部,找了一个上校参谋,让他到那个步兵师当师长,并且把预备队的炮兵加强给这个师那么第三任的师长果断地、坚决地按照朱可夫的意图发起攻击,尽管伤亡很大,但是最后终于攻下了要点。

      所以美国有一个研究朱可夫的学者叫钱尼的,他曾经谈了这件事,说了下列这句话:“这个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困难排除人,被派遣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急的问题!”这是美国学者对朱可夫这件事情的一个评价 那么在朱可夫的指挥下,日军遭到了歼灭性打击,伤亡和被俘61000 人,损失了 600 多架飞机,最后被迫向苏联求和那么 9 月16 号,苏联跟日本达成《停战协定》 ,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所以说,朱可夫通过诺门坎战役,成为改写历史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朱可夫回到了莫斯科,斯大林亲自接见了他,并且表示祝贺、感谢,并且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朱可夫一生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的称号,这是第一次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正当朱可夫初涉爱河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迫应征入伍,参加了沙皇俄国的军队;是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使朱可夫从军作战有了明确的目的,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一个人的一生要同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总是只有几件事情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转折性的。

      包括我们平时的老百姓,也是这样的那么朱可夫的军事生涯也透露了这个特点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朱可夫生于 1896 年的 11 月 19 日(俄历),他家非常穷,太穷了穷成什么样呢?朱可夫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他有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出生的房子坐落在村子中心,房屋破旧,房间的一角已经深深地陷在地里,墙壁长满了青苔,房顶长着野草,全家就一间房,两扇窗 ”他自己的回忆录回忆他童年住的房子,很穷 这个房子真正主人是个寡妇,无儿无女,后来领养了一个 8 岁的小男孩作为他的养子这个养子——8 岁的小男孩就是朱可夫的父亲朱可夫的父亲在 8 岁的时候,就刚来不久,他的养母就去世了所以为了生活, 8 岁的小男孩能干什么呢?但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他没有爸爸,所以就到鞋匠,到鞋匠铺当学徒,混口饭吃吧 朱可夫出生的时候,他家庭更加困难他的母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每一年的农闲之时要到城里给人打工,给人背东西,一天只赚一个卢布朱可夫后来说:“我母亲一天赚的一个卢布,少得很可怜——少得甚至有的讨饭都能讨过我母亲打零工赚的钱 ”或许家庭太穷,使得朱可夫的父母认为,就是没书读,没文化所致所以说,再穷也不要穷在孩子的教育上,那个时候他们就有这么个理念了,这 100 年前的事情啊!就想方设法,节衣缩食地送孩子去读书。

      朱可夫学习很用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应了这句话了白天帮着爸爸、妈妈干活,晚上去做功课,成绩非常突出可是尽管读书好,但是要想改变家庭的现状是不可能的,仍然穷不过,富日子要过,穷日子也要过这样,贫困的朱可夫为了生计,就来到了莫斯科打工赚钱糊口到莫斯科之后,他要租房子,他一生中的初恋就是从这租房子开始,他爱上了这个房东的女儿玛丽亚,俩人相爱了,感情非常好,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正在这个时候,沙皇发布法令,凡 1896 年出生的青年男子必须从军作战这一年是 1915 年 8 月为什么呢?第一次大战已经爆发了,沙皇俄国是参战国之一,为了满足战场上的兵员需求,它开始大规模征兵那么 1915 年它卡在了 1896 年出生的男子,朱可夫恰恰是这一年出生所以说,刚刚尝到恋爱的滋味,不得不从军作战,当一名骑兵可是后来朱可夫复员以后,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他这个未婚妻已经择人再嫁了 “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朱可夫回到了家乡1918 年 8 月,他响应新政权的号召,参加了苏联红军,在莫斯科骑兵第 1 师第 4 团当一名士兵这个师的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但是朱可夫真正地走上军事辉煌的,还是得益于伏龙芝的军事改革。

      伏龙芝是苏联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最高职务担任过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他是苏联军委主席兼陆、海军总司令这个人去世得很早,1925 年 10 月 31 号就因病去世,只活了 40 岁 但是伏龙芝临去世前,领导的苏联第一次军事改革,却造就了朱可夫,使得朱可夫有长期在军队工作的机会,奠定了朱可夫成为一代名将的基础这个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下面讲一讲朱可夫是在 1919 年 6 月第一次见到伏龙芝的,当时他正在伏龙芝的指挥下,在乌拉尔斯克抗击哥萨克骑兵那么有一天,伏龙芝要去看望增援自己部队的第 25 师,第 25 师的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夏伯阳!伏龙芝要看看夏伯阳,增援自己,援助自己那么这时候就路过了朱可夫的连队,走到了战士的中间和大家聊天朱可夫立刻被伏龙芝人格的魅力所折服,当时伏龙芝已经是位名将了,但是那么平易近人!朱可夫后来讲:“这次会面我是终身难忘 ”然而,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竟和伏龙芝的名字分不开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统率的权利不再是一种像天赋那样,为天然遗传下来的特权;而是劳动的果实,是用勇敢换来的 ” 朱可夫这个人打仗勇敢,他不怕死啊,这人平时说话不多,一会儿我再谈谈他个人的性格,他不怕死。

      1921 年春天,他在坦波夫省与安东诺夫白匪军作战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第 2 骑兵连的连长,一连 100 多人,在坦波夫省这次战斗,他遇到 2000 余名哥萨克骑兵——100 余人对 2000 余名作战,这是不成比例的作战!可是朱可夫毫不畏惧,连续坚守了 7 个小时,打退了对方 6 次进攻,守住了阵地这个事情在当时成为全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