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
3页浅谈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它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式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最大程度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是每个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人以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以下五个方面的教学功能,同时提出了一些物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关键词: 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1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物理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对物理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物理实验也就没有物理教学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还是发现规律,都有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利用教师自己设计的演示实验突破教学中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等。
下面就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具体的叙述2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1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设疑功能,导入新课教师在课上通过简短而精彩的演示,就能营造出浓郁、热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先安排了大小试管的实验,先把两个试管套在一起,倒置,小试管下落,学生分析是试管受重力导致的后将大试管内灌满水,再将小试管底向下插入,倒置,发现小试管反而上升了,给学生以很深刻的体会然后又设计了“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再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引入大气压强这节课两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2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激趣功能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尤其对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特别是一些新、奇、趣、险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它们的意料之外,使它们兴趣盎然,这样就极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它们的求知欲望极易唤起它们的直觉兴趣例:例如学习“沸点与压强的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将一装有水的烧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直至沸腾为止然后将瓶移开,迅速将塞子塞紧并将烧瓶倒转过来此时学生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水已不再沸腾这时教师再将一杯冷水浇在烧瓶的底部这时学生会惊奇的发现烧瓶内已停止沸腾的水竟然重新沸腾起来教师做完这个小实验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冷水浇过的水可以继续沸腾呢?”此时学生会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迫切想要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再比如用“尺打棋子”实验来演示惯性时,可以找有兴趣的学生上来演示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特别踊跃,都想上来表演然后让上来的同学排成队一个接一个打掉最下面的棋子这时底下的同学一个一个屏住呼吸,伸长了脖子成功了的同学就给他报以掌声,全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之后在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2.3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对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疑点、难点,有时用语言很难对学生说清楚,而通过演示实验能一针见血、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判断物体浮与沉的条件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取一个正常乒乓球使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学生观察到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再取一个注入适量水的乒乓球,学生观察到乒乓球恰好悬浮在水中;再取一个注入更多水的乒乓球使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乒乓球沉入水底进而询问学生:“三个乒乓球浸没时所受浮力什么关系?那为什么一个漂浮、一个悬浮、一个沉底呢?”紧接着让学生对浸在水中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所以得出一个物体在水中上浮并漂浮的条件是------,悬浮的条件是------,下沉并沉入底部的条件是------这样形象而直观的实验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受力分析法判断物体的浮与沉再比如对重力方向的理解一直是重力方面的一个难点可以通过这样的两个演示实验解决:演示实验1:将细线系好的小球挂在铁架台上1)先用手托重物,细线松弛;2)放开手,小球下落,在重力的作用下细线绷直;3)将另一个铁架台的倾斜放置,观察这个铁架台上挂的两只小球的指向方向由此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演示实验2:1)将用细线系好的小球放入盛水的水槽中;2)将水槽倾斜,观察细线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进而得到竖直向下:垂直当地水平面这样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4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释疑功能学生学习的知识虽然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但对学生来说,如果这些现象或结论与它们以往的认识或经验不符,或者这些现象对他们很陌生,难以理解,那学生心里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以最直观的再现形式展示这些现象,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和应用这些知识例:光的色散现象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彩虹,但对如形成这一现象的过程仍然非常好奇因此在光的色散现象这一节,一定要用棱镜对白光进行色散,学生才会确定相信白光中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成分的,进而了解光谱中的颜色是如何排列和渐变的再比如在“气体的压强”这一节尽管我们已经从数值上推导出大气压强可以支持十米多高的水柱,但在常见习题“将一装满水的量筒倒插在水槽中,结果是------”这道题中,学生还是会根据自己感觉选择“水将全部流出”关于这道题最好的办法是先让学生讨论,引起学生最大程度的重视,然后亲自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为增加实验的可视性,可用红墨水代替水此时众目睽睽之下红墨水充满了整个试管的这个现象将使学生确定这个结果打消一切疑虑2.5 利用演示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物理实验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要求观察者具备细致性、全面性、灵敏性等观察品质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状况找到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在《液体的压强》这一节中给学生提供塑料瓶、上端开口,底部和侧壁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塑料袋及足够的水等器材,让学生任选其中的某样器材,自己设计一个验证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讨论后让学生上来进行操作并且要求其说出选择什么器材,怎样操作,观察到实验现象及得到的结论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思想、让学生多去做,多去想的理念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结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更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并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规律等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以学生为主合理的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的人才以上几点浅见,希望对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各位老师有所帮助,有不对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