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航运的兴衰原因分析.docx
7页衢江航运的兴衰原因分析 衢江,古称瀫水,又称信安溪、信安江,是钱塘江主要支流、源头之一,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河其构筑了区域社会交通主线的同时也孕育了沿岸相对繁荣的节点城镇其航运业的兴衰关系着整个衢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拟以时间轴分别衢江航运的兴起、发展、没落的原因,探讨衢江航运的变迁史 衢江 航运 兴衰原因 绪论 衢州地区地处闽浙皖赣交界,作为钱塘江上游,自古为浙赣间往来的重要的交通中转地区秦汉孙吴两晋南朝时期,浙江的航运主要是利用天然河道 衢江作为钱塘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其对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及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以时间轴分别衢江航运的兴起、发展、没落的原因,探讨衢江航运的变迁史 衢江航运的兴衰原因 (1)衢江航运的兴起 衢江航运的兴起开始于隋唐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浙江的社会经济在孙吴、两晋、南北朝开发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它在整个国家当中的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它的航运也相应的开始走向中原,并走向海外衢江作为钱塘江水系中的重要支流,其航运价值和重要性也得到迅速提高衢江航运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期兴起,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以下一一阐述。
1.经济中心南移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① 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浙江经济在隋唐时期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运输的繁荣是推动浙江内河航运的关键原因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经济的发展导致商业运输的繁荣衢江作为连接衢州府和其他地区的主要航道,浙东北等平原地区的粮食会经过衢江运到衢州府,乃至到福建、江西等地除此之外,衢州府地区的柑橘、茶叶、竹子等经济作物也通过衢江运往浙东,然后通过运河运往全国各地由此可见,衢江航运的兴起也是浙江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浙江经济大繁荣推动了衢江航运的兴起与不断发展 2.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之江南运河的開凿,是钱塘江流域开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衢江航运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和加强关中地区与江南地区经济上的联系,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隋炀帝即位后,开始大规模修浚江南运河。
《隋书.炀帝记》有载:“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河,即江南运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经毗陵(今常州)、无锡、吴县、嘉兴、至余杭(今杭州),入于钱塘江,长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与通济渠想通,沿河筑堤树柳设置驿站”② 大运河江南段的开通,对钱塘江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影响很大,大运河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南北内陆水运交通从此畅通无阻衢江作为钱塘江的重要源头及其干流,衢江亦被纳入整个南北内陆水系之中,成为沟通南北的一个重要交通道路沿兰江、衢江、常山港、江山港,弃船换车,可通江西、福建、广东,这是唐代自长安到岭南的通道之一《旧唐书.杭煌传》内说:“江南,两浙传输粟帛,府无虚月,朝廷赖焉”③唐朝中期,北方战乱,南方比较稳定,京都财粮,依靠南方,而运河与钱塘江水系连接,成为一条贯穿浙江并与赣、闽、皖边境想通的强大运输线,可以将南方的货物运往北方衢江就是连通浙、赣、闽、皖边境的主要航线之一 (2)衢江航运的发展 衢江航运从宋代开始直到近代之前,一直处于持续繁荣的发展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八百余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浙江社会经济继宋、元时代的繁荣之后,在此期间仍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农业依旧是最重要的部门,但农业生产的商业性成分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民营手工业及商业都比宋元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与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宋元明清时代的浙江航运出现了内河航运的持续繁荣局面,衢江航运在这一时期也继续保持长盛不衰的态势衢江航运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期持续繁荣,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以下一一阐述 1.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朝开始,江南发达地区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以及手工业行业的快速发展衢州地区在宋朝以后,商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经济作物以及手工业产品的输出倚赖衢江的航运 衢州地区盛产竹木,在宋代每年都有大批竹木放排顺衢江再到钱塘江运往杭州出售,然后籴米运回,大批人以此为业再则杭州所需水果多出自严、衢、徽等州亦有如福州的荔枝“或海船而来,或步担到”④ 明清时期,这种商业性的航运更加繁忙此时,浙江的地区性专业产品倾向更加明显明朝天台人士王士性在《广志绎》里有谈到:“杭州,省会,百货所聚其余各郡邑所出,则湖之丝,嘉之卷,绍之茶…”⑤ ,正是明清时期浙江各地以某种产品著称和不同专业倾向的区域分工之真实写照衢州除了输出竹木之外,最有名的特产就是橘子。
衢州橘林旁河,十数里不绝,每岁两度堪尝,舟楫过者,乐之如过丹阳樱桃林”⑥,就是衢州种橘业的真实写照 单就手工业和商业而言,衢州地区由于竹木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是浙江主要的产纸区北宋衢州以及土贡藤纸,《弘治衢州府志》记载:“藤纸,开化,常山出”⑦ 而龙游则生产竹制的烧纸,《万历龙游县志》卷四《物产》:“多烧纸,纸胜于别县”⑧ 此外,衢州商业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真正繁荣的时期,具体表现在龙游商帮的兴起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委核心的衢商集团,它萌芽于南宋,兴盛于明清时期,以经营珠宝、贩书、纸张著名,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两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龙游商”⑨ 这反映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直到清代后期,才被宁波商帮所取代 总体而言,衢州地区的经济作物在宋元,特别是明清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的广泛种植、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商人阶层的推动,地区内陆的衢江就成为南北商人的交通要道,衢江流域的航运运输一派繁荣景象 2.海禁政策的实施 浙江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更是达到鼎盛但是,明代中叶后,是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及朝廷政策的影响在浙江的海外贸易也明显地呈现出衰退的迹象。
嘉靖二年,宁波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日本商人“争贡事件”,明朝廷才下令撤销宁波市舶司,宁波港从此关闭由此,浙江的海外贸易也几乎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清代初期,政府沿袭了前朝的政策到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攻克台湾后,方才下令撤销“海禁”政策但是到乾隆年间(1757年),乾隆又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 海外贸易的影响着内河航运的发展既然浙闽之间海路有禁,陆上通道的地位由此凸显作为钱塘江上游且和福建、江西交接,衢江的河运尤显重要,江浙一带及中原地区的货物经过衢州、常山运往福州、广州出口国外是最为便捷的途径;而南方及其海外的货物也大多从这条线路输送到内地及北方地区这就成为导致衢江航运在这个时期依然能保持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在海禁政策实施之后,由于浙江沿岸港口的关闭,海外贸易随之衰弱因此,民间的贸易不得不运往福州、广州等地进行贸易这种双向贸易的需要使得衢江航运一直处于繁荣的阶段 (3)衢江航运的没落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进入近代的开端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是中国最早遭到外国侵略的地区之一西方的资本主义入侵逐步使浙江也走向半殖民地化,也因此,浙江内陆航运也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走向了新的时代。
作为钱塘江上游的衢江航运在此期间逐渐没落了 1.西方列强对内河航运权的侵占 外国航运势力在沿海深入扩张的同时,还积极向内河延伸早在1854年,应英国政府对新任驻华公使兼商务首席监督发出指示,要他尽力“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帝国的内地”1869年,中英新修条约时,英国就攫取了开放鄱阳湖航轮和允许英国商人自备中国式船只进入内河航运进行贸易的特权鄱阳湖航轮的开放,改变了闽北和赣东的茶叶经宁波出口的传统运输路线,并使运销两地的浙江土布的数量锐减钱塘江上游的常山航运因此受到打击,素有“六省通衢”之稱的衢江水运开始衰落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结束了广州独占对外贸易的特殊地位随着其他四个通商口岸的次第开放,特别是1843年11月17日上海被正式辟为商埠,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部分很快就由广州转移到上海进行对于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衢江而言,随着上海港和福州港的开通,衢江航道的作用日益减弱上海拥有的优越条件是同期开放的其他四口所无法比拟的上海与邻近各省的交通通过密布的河道显得非常便利,上海又位于长江入海口,拥有广大而富饶的长江流域腹地上海开港后,北方及长江流域的省份开始通过上海港进行海外贸易、两广及南方地区依旧通过广州港进行海外贸易、福建的货物则开始通过福州港对外贸易。
如此,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的组成部分,衢江航道在不经意间就慢慢开始丧失商贸航运的作用,衢江航运的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 2.新式交通的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就意识到,“交通为实业之母”,交通在国家的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即为各种实业之首,并称其为“实业之利器”,认为无交通其他实业则无法发展他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为此,他认为:“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交通政策世人皆知农、工、商、矿为富国之要图,不知无交通机关以运输之,则着着失败”⑩因此,浙江的现代新式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现代交通开始慢慢取代原有极为重要的河道运输,成为浙江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1916 年 10 月 27 日,浙江省长吕公望在孙中山先生关于道路建设的讲话推动下提出了根据清时期主要驿道的走向,修筑以省会杭县(杭州)为起点的 6 条省道干线公路的议案6 条省道干线公路中通过衢州的为浙赣线:自杭州经富阳、新登、桐庐、建德、兰溪、龙游、衢县、常山至江西玉山县界1928年,常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5月,公司集资20余万银元开始兴建常玉公路,到11月正式通车,全程45公里,这是衢州与外省之间的第一条省际公路。
1930年10月,江山、衢县及江西广丰建立官商合营汽车公司,集资兴建江广公路到1933年6月,衢江广公路全线通车1931年,衢兰商营汽车公司成立,同年7月,开个兴建衢兰公路,1932年8月竣工通车,全长71公里,衢州由此也打通了经杭州北上的公路线1933年12月底,江浦公路开通,衢州也打通了通往福建的道路道路1937年3月,又相继修通了开化到江西婺源、遂安到开化两条公路至此,以衢州为中心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均已货运为主,客运为辅,运输很上兴旺 浙赣铁路的前身是杭江铁路,是浙江省政府自行筹建的从萧山西兴江边到江西玉山的一条铁路干线1930年,杭江铁路正式开工,到1932年,杭州至兰溪段竣工同年11月,兰溪-衢州-玉山段开始动工,到1933年11月杭江铁路全线修通,铁路总长334.5公里第二年杭江铁路改名为浙赣铁路,由浙江和江西两省合营,并修建了玉山至南昌段线路,之后又不断延伸到 1937 年 9 月,浙赣铁路全线通车完整的浙赣铁路是从杭州向西南方向出发,横贯浙江省中部,经过江西省到达湖南株洲铁路较之水运,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 新式交通的开通取代了水运的大部分运输,衢江水运也因此辉煌不再。
3.通航条件不便 衢江航道虽然一直是联通南北的一大动脉,但由于地形等因素,衢江的通航条件自古以来都不是很好钱塘江衢江段处于钱塘江上游,从上而下险滩非常多,通航条件不是很良好钱塘江上游又多山区,不通水运,运费相应也会要增加如崇宁二年(1103)尚书省言:“浙东西山僻州郡,商贾运盐,比之水运,剩费脚耗,依立定省则外,乞更少增之衢七斤,婺、睦、处各五斤,山僻县每百斤增三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