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AB卷第十五套诗歌鉴赏.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8610226
  • 上传时间:2017-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0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释  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 “宦情”与“羁思” ,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 “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 “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 “春半如秋” ,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 ,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 “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解】: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 ,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 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2、 《渌水》:琴曲名3、清淮:地近淮水讲解】: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 ,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评析】: 这首诗通过对美妙琴音的赞叹,从而引起自己归隐的情思作者把“奉使”和“云山”对举,显然是对仕途的不满在描绘琴音效果上,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从而在动静形和室外的乌鸦纷飞、霜摧万木的悲凄景状进行鲜明对比,在极不协调的画面构置中,寄寓隐隐的忧情他在另一首《不调归东川别业》诗中,一再表示:“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的” ,急欲弃官归隐,都说明了他“厌薄世务”的人生态度作者介绍】李颀(690-751) ,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

      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⑷自当逢雨露⑸,行矣慎风波⑹[1]2注释译文【注释】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置闽中郡,所辖范围就相当于现在的福建以及部份的浙江南部,江西东部地区,因境内有闽江而得名,闽是简称其间历代名称均有变动,到了公元733年(唐朝开元二十一年) ,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置福建军事经略使,从此福建成为该地区的专有名词我:此处读音 ě过:此处读 guō,作往访解⑶大都:大概⑷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⑸雨露:隐指皇恩⑹风波:比喻事物的变动译文】把你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去请不要怨恨,因为闽中我以前也曾到访过。

      那个地方很少看见秋天的雁鸟,但是夜里却常听到很多猿猴的叫声往东青山与白云接连不断,往南虽然又湿又热,但是瘴气与瘟疫还算温和你应该很快就会重新蒙受皇上的恩泽,回到朝廷,放心地去吧,但是要注意顺应环境的变化呀![2]4作品评析这是诗人写给朋友郑姓侍御史的送别诗郑侍御因为犯了过失而被贬放到当时认为是蛮荒之地的福建去,诗人担心他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诗人是一位重气节,疾恶如仇的人,若非友人有冤屈,他是不会这么劝的,他希望他的友人能够忍受下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然后“自当逢雨露” ,重返朝廷大概贬谪之人最需雨露恩泽,因此诗人劝慰朋友,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朋友要珍重有为这是至友的真关怀,颇有为友喊冤的意思在内[2]5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4]道中寒食陈与义诗歌赏析2012-10-18出处:其他作者:佚名关键词: 寒食 寒食节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赏析 道中寒食陈与义《道中寒食》是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寒食诗,这是一首著名的寒食古诗,字里行间体现了诗人无限落寞的心境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寒食古诗赏析:道中寒食原文: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道中寒食陈与义赏析: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这两句对联式的诗,十分工整,表达也比较明确: 有诗酬岁月,说的是诗人常在赋诗填词上下功夫,而不计较岁月的流失; 无梦到功名,则是说诗人对于官宦仕途没有兴趣,也不去作这样的梦想. 总起来说,这诗句是表达诗人的一种志向.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道中寒食作者简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师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昼眠呈梦锡2 作品原文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1]3 作品赏析作者在明媚和煦的春天里,不外出观赏大好的春光,却闭门在家昼眠他一觉醒来,自以为有趣,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一位姓郑字梦锡的友人诗中描写他昼眠前后的感党,充溢着恬淡、闲适的气氛起句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虽然诗人没有进一步交代导致自己闲暇的原因,但他如果身居朝廷要职,是不会如此的个中隐约透出了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春入四支浓似酒” 写昼眠前的感觉四支,即四肢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 “风吹孤梦乱如云”,是回忆昼眠中的情景 “孤梦” ,说明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其实,从作者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以见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五、六句是叙事由“诸生弦诵”句中可以大致推断,此诗大约作于作者初入仕途任秘书丞集贤校理之时这是一个地位低微的散官 “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他们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朗读书。

      而作者自有定力,在弦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他是在 106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