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论》第三卷.pdf
19页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价 值的分配就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个 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恩格斯对第三卷的评价恩格斯对第三卷的评价 它是 “一部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术 上甚至超过第一卷”是我所读 过的著作中最惊人的著 作最困难的问题这样容 易地得到阐明和解决并且 整个体系具有一种新的简明的 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卷共7篇52章,内容可分为三部 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篇,考察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揭示 了剩余价值在各个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 配规律;第二部分是第四至第六篇,分 析利润如何被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 银行利润以及地租等转化形式,揭示了 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以及土地所有者 分割剩余价值的内在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部分是第七篇,也是全书的总结, 马克思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 体”的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 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生产关系和分 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 历史局限性。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 的形成,包括第一到第七章,可分为三部 分 1.第1-2章,首先从本质上阐明剩余价值如何 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 率; 2.第3-5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 系,以及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3.第6-7章,阐述价格变动的影响,及补充说 明和总结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进一步 考察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 价格包括第八到第十二章 1.第8章,阐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必然 性 2.第9章,论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特 点 3.第10-12章,分析利润率通过竞争实现平均 化的过程,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分析 了工资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马克 思分析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影响利润率 下降的因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 史局限性包括第十三到第十五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是一 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 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 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
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 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 述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四篇: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 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 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 本)”,共五章,可分为三部分 1、第1618章,重点考察和分析了商 业资本的作用和特点,商业利润的形成 及商业资本周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 及商业资本的周转问题这一部分是本 篇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2、第19章:货币经营资本主要研究 货币经营资本的业务与职能货币在商 品的流通过程中,产生各种纯粹技术性 的运动,这种运动由社会分工独立化一 种特殊资本的职能时,就转化为货币经 营资本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20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 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和资 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从利润到商业利 润进行具体分析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 本 本篇包括第21--36共十六章的内容,是资本 论中份量最大的一篇,可分为四个组成部 分: 1、第21--24章 研究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 是全篇的理论基础。
2、第25--32章 考察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 本及虚拟资本的问题,分析生息资本和现实 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全篇的中心内 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33--35章 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 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4、第36章分析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 是全篇的总结 特点特点 本篇是第三卷最困难、最难懂的 一篇既涉及到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 大量的银行、信用、证券交易等具体内 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本篇包括从 第37章至47章的内容,共11章,其内容可分 为三部分 1、总论总论第37章,说明研究对象和应注意的 问题,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原理,为 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内容提供了理论 前提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第3846章,具体考察级差地 租、绝对地租及垄断地租等资本主义地租的 主要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历史考察历史考察通过对资本主义地租发展 的历史分析,马克思得出土地私有制与 合理的农业经营不相容的结论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抽象具体:地租资本主 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 比较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与工业超额利润形成的不同特点,农业 超额利润的形成条件.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在第三卷中马克思采用了从抽象到具 体、从局部到综合、从本质到现象的研 究方法。
从抽象到具体,是指马克思从剩余价值 最一般的转化形式利润出发,分别考察 了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 又如何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具体形态,阐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规 律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就是马克思对利润的转 化形式都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既分析 转化的现象,又揭示了现象掩盖的本 质,既从本质到现象,又透过现象看本 质 资本论的逻辑分析不是纯粹的概念 演绎,而是通过逻辑分析科学地反映商 品经济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体 现了历史发展与逻辑发展的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