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pdf
6页2010年8月 总第99期27一、汽车史上三次重大变革 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 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 本 1886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接着 欧洲出现了生产汽车的公司最早成立的汽车公司有 德国的奔驰公司、戴姆勒公司、法国的标志公司、雷 诺公司、英国的奥斯汀公司、罗浮公司、意大利的菲 亚特公司等,欧洲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摇篮德国人发 明了汽车,而促进汽车最初发展的是法国人1891 年,法国人阿尔芒.标志首次采用前置发动机后驱动形 式,奠定了汽车传动系的基本构造1898年,法国人 路易斯.雷诺将万向节首先应用汽车传动系中,并发明 了锥齿轮式主减速器 不过尽管以法国为主的欧洲汽车公司占据了当时 世界汽车工业的统治地位,但都是以手工方式生产汽 车,讲究豪华,价格昂贵,限制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随后的汽车历史发展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 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 了T形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 的发展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变革是欧洲通过多品 种的生产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上的 长期垄断地位,使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从美国又转回 欧洲。
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形成 精益的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 日本成了继美国、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 中心,使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欧洲转到日本 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在最早的时候,汽车是为少数人生产的奢侈品 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T型车的出现,使汽车 从有钱人的专利品变成大众化的商品,在长达20年的 T型车生产期间,T型车被称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 具” 1913年,福特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 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型车成为大批量生产 的开端,汽车装配时间从12.5h缩短到1.5h从1908年 到1927年,T型车共生产了1500多万辆,售价从开始 的一辆850美元,最后降到360美元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 70%,而当时生产汽车历史较长的德、英、法等欧洲 各国的汽车总产量也不过是美国产量的5% 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对美国 汽车的一统天下不满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汽车公 司尚不能大批量生产、降低售价与美国汽车公司竞 争于是,以新颖的汽车产品,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 动、发动机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 微型节油车等,尽量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国民爱好 等要求,与美国汽车公司抗衡。
因此,形成了由汽车 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 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型 车例如: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 力、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虎、神奇的 甲壳虫、风靡全球的“迷你”等车型纷纷亮相多样 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 到1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比1955 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为10.6%,超过北美汽 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973 年,欧洲汽车产量提高到1500万辆,世界汽车工业有 由美国转回欧洲 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 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日本日本汽 车工业起步较晚,日本第一大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 和第二大汽车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均创建于1933年,但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仍然发展缓 慢 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探索出独 特的、令世界耳目一新的“丰田生产方式”它是将 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体 系,并以“精益思想”为根基,以寻求“消除一切 浪费,力争尽善尽美”为最佳境界的新的生产经营体 系这一体系从产品计划开始,通过制造的全过程、 协作系统的协调一直延伸到用户。
它一改以往制造 业在大量生产方式体制下的经营思想,以“传票方 式”,(看板方式)为代表的“三及时”,即“在必要 的时间—按必要的量—生产必要的产品”作为理念精汽车工业的发展史环球聚氨酯网 28Special Report 专题报道髓,以“及时生产”( JIT just in time)即不断地降低成 本、无废品、零库存和无止境的产品更新为追求目 标,因而被理论界称之为“精益生产方式”可以 说,这一思想是丰田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由丰田普及 到日本汽车工业,又从汽车工业扩展到整个制造业, 从而将日本推向汽车王国的经济强国之列 到了197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200万辆; 1977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400万辆;1980年,日 本汽车出口量猛增到600万辆 由于日本实现了汽车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 增长,迎来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 工业发展的奇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车到山前必 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和日产汽车公司“古有千里 马,今有日产车”的广告实现了美好的愿望日本成 为继美国、欧洲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 心,即世界汽车工业有发生了从欧洲到日本的第三次 转移。
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经历了百年发展的和技术积累,世界汽车工业在 知识经济的推动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朝 着产业集中化、技术高新化、经营全球化、生产精益 化的趋势发展 1、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 (1)汽车产业的全球性联合重组步伐加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 过剩,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产品开发成 本、销售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汽车工业全球性产业 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跨国联盟已成为世界汽 车工业发展的潮流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雷诺和 日产联手,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通用控股日本五十 铃、铃木和富士重工,经过数年的激烈盘整,全球汽 车业已基本形成“6+3”的竞争格局6”是指通 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 产,这六家合计年产销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 上3”是指相对独立自主的本田、标致.雪铁龙和 宝马,这9家公司的年产销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90% 以上 (2)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 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 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提升。
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 域,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 占领技术制高点以美国政府发起的“新一代汽车伙 伴计划”为代表,用高新技术提升汽车产业已全面展 开,并取得重大突破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电 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提高到25%至30%,并且还 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走向实用阶段互联网技术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跨国汽车集团正将自己雄厚的技术 实力、丰富的人力及财力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同客 户、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技术 高新化体现在传统的汽车主体技术,机构技术将由微 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所取代, 新一代汽车将轻便化,安全化、环保化、智能化、成 为高新技术的集成体,新一轮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不仅 带动相关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更加有力地促进高新 技术的发展 (3)采用平台战略、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方 式已成趋势国际汽车工业广泛采用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 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等方式,使新产品开发费 用和工作量部分地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风险共担, 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产品通用化程 度,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
不少汽 车跨国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减少平台数量,增加零部件 供货商产品开发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始终是市场竞争 的焦点,千方百计提高汽车质量,降低汽车成本是市 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根本所有因此,生产精益化是 伴随汽车工业走向未来永恒主题 目前,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汽车 产业的全球性联合重组步伐加快,技术创新能力成为 竞争取胜的关键,采用平台战略、全球采购、模块化 供货方式已成趋势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整车制造业 在未来7~8年内,世界汽车市场的增长动力将主 要来自亚洲、东欧和南美洲,汽车制造企业如果在这 些地区无所作为,或根本没有建立汽车生产能力,那 么其今后的日子将十分艰难,甚至会出现生存危机 至2010年,全球将只剩下6~10家重要的汽车制造企 业为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主机厂家会进一步降 低零部件自制率和减少自身做事范围2010年8月 总第99期29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深刻变化,要求市场参与 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职能,开发 电子、电讯服务系统应用软件的知识及资源,这如同 供应链管理的专有知识和技术以及全面的网络组织一 样,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只有本行业的 佼佼者,其销售利润率在未来5年内可望攀升至10% 乃至更高的水平。
(2)相应的零部件工业 目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经营 类型:一是大批量生产者;另一种是创新和集成潜力 大的企业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其产量高,而产 品附加值较低,以低廉价格争取用户,从而获得较高 的地市场占有率创新和集成潜力大的企业则指那些 细分市场者,他们专长于某一业务领域,擅长生产某 些部件或系统,产品附加值高从发展趋势看,这类 企业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盈利状况好,其发展前景比 较光明 由于整车制造厂越来越减少自身作事范围和工作 量,零部件制造业在汽车工业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它们不仅生产绝大多数的汽车零部件、系统、模块 等,而且也承担更多的研发工作然而,这并不是说 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相反,该工 业部门也将进一步集中和垄断三、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1、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 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曾经是 “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 “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 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 高的汽车工业体系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走过的 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 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 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创建阶段(1953~1965年)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1953年,1953年7月15 日在长春打下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第一根桩,从 此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帷幕国产第一 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 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 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 货车、军用车以及其它改装车为主的发展战略,中国 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缺重少轻”的 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 轿车1958年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 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 “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红旗牌”高级轿车被 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 阅车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 献礼活动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 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 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上第一次“热潮”,产生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 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1953年的1家发展为 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
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 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 汽车制造厂 各地方发挥自己的力量,在修理厂和配件厂的基 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