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经济进行曲.ppt
23页愛情經濟進行曲,張美智,前言,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無論有形或無形的資源,都必須付出價格才可使用(吳惠林,2005a) ,而愛情的「機會成本」乃依據邊際法則概念下的「充分價格」而定因此,您的愛情守則是遊戲人間亦或是充分價格下產生的充分產物?,談戀愛是一種交換的抉擇行為 葉肅科(2007)婚姻市場中所發生中所發生的婚姻交易,基本上乃是依據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作最佳的詮釋,及無論發展或維繫某些社會關係,都必須取決於付出與或得的部分是否均衡 擇偶,本質上是一種資源交換的行為在價格地在有能力購買及願意的情況下,交換的理性自利原則是爭取個人「以最小成本得到最大利益」 (吳惠林,2005a;葉肅科,2007),配對成功的對象通常是條件相近的「物以類聚」伴侶(吳惠林,2005a)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愛情機會成本 基於考慮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吳惠林,2005a),所以必須取捨的事物,都是有「機會成本」的經濟學講的成本,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都是指機會成本如同愛情也是一種交換抉擇(trade off)的取捨過程,在愛情「資源有限」與「資源具備多種用途」兩個特性之下,任何選擇必然會伴隨產生「機會成本」。
根據邊際法則,機會成本概念下的充分價格,消費者之所以願意進入結婚禮堂,所得到的收益,至少要等於花費的成本,才能順利締結此婚約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愛情的供給與需求法則吳惠林(2005a)影響需求線變化的因素為:1.縱座標軸代表物品價格(P),2.橫軸代表物品的供需數量(Q),3.由左下往右上伸展的正斜率線(S),代表物品的價格與供給量成正向關係,4.由左上往右下伸展的負斜率線(D),代表物品的價格與需給量成反向關係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需求法則與需求曲線,引自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鄭秀玲(2007)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引自霍德明˙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2000)台北:雙葉書廊圖2-1:個人的需求線,個人的需求線(individual’s demand curve),愛情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安德烈.傅頌(2006)在巧克力經濟學一書中提到,每一塊後續的巧克力對你所激起的食慾只會越來越少,邊際效用就會隨著消費而降低邊際效用遞減法則闡明了一項基本現象:財貨的價值即財貨的相對稀有程度決定了其價值,這就是其邊際效用吳惠林(2005a)對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作了以下的定義,「同一物品的需求量增多時,每增多一單位物品的新增效用會減少」。
即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與需求量呈現反向關係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鄭秀玲(2007) 公式,邊際效益:多增加一單位的某一物品,對總效益的增加數量MB=△TB/△Q 邊際成本:多增加一單位的某一物品,對總成本的增加數量MC=△TC/△Q,王文華(2006)精緻地解釋邊際報酬遞減,投入額外的生產成本,一開始的確會造成等比例的產量但到了某一點之後,產量就越來越少這當然不代表你就不愛對方,只是願意會愛付出的努力,和從愛中得到的快樂,都隨著熟悉,而遞減了對比較薄情的情侶,那一點叫「上床」對比較幸運的,那一點叫「結婚」愛情需求彈性吳惠林(2005a) 認為彈性定義是「一種行為對應於他種行為,所做的反應之敏感度測量」張、許、劉、吳 (2007)則認為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是衡量價格變動所引起的數量變動之敏感度指標,標準化成「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時,數量變動百分之幾」彈性以「斜率的倒數」(ΔQ/ΔP )乘以「P與Q 的位置」來決定吳惠林(2005a)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下(P、Q 位置要差不多),斜率愈大,彈性愈小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價格,數量,需求與供給達到最佳平衡,,2,1,3,4,5,6,7,8,9,10,12,11,0,$3.00,2.50,2.00,1.50,1.00,0.50,Gregory Mankiw “Essentials of Economics”,需求彈性的三個決定因素: 替代品、占所得比例與時間的長短。
1.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高,需求彈性愈大如,外遇對象多,替代對象也多2.支出所得比例: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占所得比例越大的支出項目,其彈性也越大;反之,則需求彈性越小如,所得越高,外遇成本佔所得比例由高變低,當然容易促成外遇需求彈性的三個決定因素: 替代品、占所得比例與時間的長短3.長期與短期:需求量必須定義在「一定時間」內,故需求彈性也是某特定期間內的彈性一般而言,婚姻時間愈長,彈性會愈大婚姻時間越短,需求者可以蒐集到其他產品的訊息越少,因此替代品越少;需求彈性越小時間越長,需求者可以蒐集到其他產品的訊息越多,因此替代品增加,需求彈性越大這或許可以解釋,婚姻時間長、訊息多、替代性高,可解決婚姻問題的方案也多;而婚姻時間短者,因為訊息少、替代品少、需求彈性越小,容易因為一時婚姻觸礁而走上絕路,促使情關難度因此,奉勸天下有情男女,情感衝突時,不妨退一步海闊天空替代效果歐北望(2007);吳惠林(2005a)男人一有錢(所得效果提高)便變心,乃因為替代效應令他們支付外遇的成本下降因此,懂投資自我,才是提升價值之道低價傾銷是行業的自殺行為,愛情同樣如此!只有與愛侶建立互補關係效應,才可延續久遠的愛情。
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互補效果王文華(2006)曾與討論史丹佛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保羅‧洛瑪(Paul Romer)的理論:「很多產品是互補的某一產品單獨存在,價值不會太高但當另一產品出現時,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昇以筆為例,若只有筆沒有紙,沒人會用筆有了紙後,筆和紙的價值都提昇了」因此,為了達到擁護堅貞愛情的目標價值,可以用「互補效果」的方式來鞏固愛情,取代目前低成本的「外遇、腳踏兩條船」事件因此妳穠我穠,絕非傳奇故事,而是需要夫妻雙方如同咖啡與奶油球般互補,如影隨形、如膠似漆,缺一不可壹、談戀愛同時也要計算成本,經濟學是研究理性個人如何做決策(或做選擇)的社會科學(毛慶生、朱敬一、林全、許松根、陳昭南、陳添枝、黃朝熙,2001)理性行為是婚姻市場存在的三個要件之一 (葉肅科,2007),每個投入市場的適婚男女,必須以理性行為進行交易,且以最小成本或得最大報酬愛情亦是由理性自利開始,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愛他人,甚至於愛全家的人,並把愛擴展至社會與國家貳、愛情由理性自利開始,Gary Becker(1993)新家庭經濟論(new home economics)中提到,家庭應被視為生產單位,個人花費時間及勞力投入家庭,以生產維繫家庭目標的家庭貨品(household commodities) 。
如:子女、成員的健康、家庭衛生、情感上滿足、愉悅的感受等一個家庭中的成員有共同的偏好與一致性的生產「家庭貨品」的目標,家中成員會依家庭整體所需,無私地投入最適勞力與金錢以完成家庭產出貳、愛情由理性自利開始,葉肅科(2007)婚姻市場存在的第一個要件是自由戀愛透過自由戀愛的自由競爭,選擇自我所認為的最佳對象隨著社會變遷,家庭結構趨向核心化,家人關係趨向平權化,婚姻伴侶的選擇強調個人需求遠勝於家族利益,自由選擇也就成為現代社會擇偶的主要方式自由選擇,也就是回歸市場的自由機制只是受到外在因素干預的程度較低罷了 王文華(2006)婚姻安排如同市場干預,指結婚的對象由當事者以外的第三者決定,而第三者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父母先劃定擇偶的範圍,然後透過媒人的穿針引線,完成婚配的使命這種擇偶方式,較不注重當事人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但也因為婚姻市場機能的不完美,所以父母協助婚配仍有存在空間,因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參、自由市場機制上一隻看不見的手,婚姻排擠(marriage squeeze)葉肅科(2000)指男女雙方適婚年齡的比例不均等,致使男性或女性在擇偶時會產生被排擠出婚姻市場的不均衡現象。
如在中國ㄧ胎化政策、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條件下,長期來看男性將面臨被擠出婚姻市場的困境肆、婚姻市場現象(一),婚姻坡度(marriage gradient)社會交換理論雖然強調相稱對等的交易行為,但因人們對於兩性角色的期待不同,使得婚姻市場中經常出現男女雙方社經地位不對稱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婚姻坡度 (葉肅科,2000)從女性而言,這種不相稱的結合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上嫁婚配」(hypergamy),另一種是「下嫁婚配」(hypogamy)「上嫁婚配」是指女性擇偶的對象是以那些社經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為範圍例如,擁有大學程度的女性,卻以碩士、博士的男性為擇偶對象相反地,「下嫁婚配」是指女性以社經地位低於或相等於她的男性為擇偶對象現代社會逐漸重視女性經由自身努力以獲得的社會地位在台灣的社會中「下嫁婚配」仍是婚姻市場較少見的現象,但是目前潛在失業人口提高,或許某些「下嫁婚配」仍未被統計於總人口中肆、婚姻市場現象(二),伍、愛情的生命境界,吳惠林(2005a)愛情以追求幸福與滿足為前提,在追求的過程中,供應者也是需求者,如同你穠我穠一般,彼此終身相許愛情既以家庭為單位,就必須在供給與需求相等的情況下,達到均衡點以創造最大社會利益,達到互惠和諧。
吳惠林(2005a)在人生經濟學一書中所提及,誠信乃是市場良方葉肅科(2007)婚姻市場存在最後強調的要件中是公平交易,不可以欺騙或非法手段欺騙對方所以,需以最基本的誠信(吳惠林,2005b),作為愛情交換的要件,與分工合作、互相扶持的基礎以免價格提升時,錯認為愛情無價,偏偏加以強求,造成市場失靈,或停止交換行為,雙方的婚姻互動關係即告結束專情似乎比較合乎經濟效益,在所有戀愛過程中的成本抉擇行為下,描繪出兩性交往與夫妻婚姻生活的輪廓成本的涵蓋範圍,包括時間成本與實際花費就時間成本而言,青春不再,您是否追求堅貞而永垂不朽的愛情?或是隨漫漫人海而隨波逐流就實際花費而言,戀愛時,我們有一個以上的選擇機會,卻因為成本的概念下,只能擇取較大利益者為之,以避免重複追求或腳踏兩條船行為,帶來資源的浪費所以,專情似乎比較合乎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