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地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报告.docx
11页四地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也与日俱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2.1%,预计全年产销可达5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用户逐渐增多,其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得愈发明显面对品种日益丰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究竟哪些是消费者真正关心、需要的?某区消委联合……市消委、……区消委、……县消委各分会开展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倡导消费者树立品质消费、追求绿色、协调、共享的消费理念为导向,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各地辖区内新能源私家车车主(包括有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且年满18周岁的消费者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了20道题目,围绕新能源汽车销售、售后服务质量包括消费者比较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里程、电池质量、车辆安全、充电、二手交易等热点问题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发放3300,收回有效问卷 3091份。
三、调查问卷分布(一)性别分布男性消费者2346人,占比76%;女性消费745人,占比24%;(二)年龄分布年龄主要集中在40-45岁1358人,占比43%;其次25-40岁762人,占比24%;(三)职业分布自由职业无业1473人,占比47%;企事业单位职员655人,占比21%;(四)私家车统计情况48%的受访者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为3000元-5000元;32%的受访者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为5000元-10000元;16%的受访者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为3000元及以下;4%的受访者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为10000元以上67%的受访者主要出行方式是私家车;33%受访者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油费贵,占比最高,其次分别是修理费用高和保养费用高私家车月支出费用1000元以下的占比52%,其中,油耗支出所占比例为48%五)新能源汽车统计情况38%的受访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很少,62%的受访者对新能源汽车基本了解提到新能源汽车,36%的受访者最先想到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新能源),42%的受访者最先想到纯电动汽车(车载电机),12%的受访者最先想到燃料电汽车(化学反应发电),7%的受访者最先想到燃气汽车(天然气),2%的受访者最先想到替代燃料(如乙醇),3%的受访者最先想到使用太阳能以及其他新型能源车。
图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比例图 安全性好是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的重要优势,占比67%此外,动力性强、省油、外观造型好、功能齐全、安全性好、维修保养费用低、发动机噪音小、国家补贴多、环保的理念等优势则各有侧重,分别占比52%、45%、25%、33%、41%、29%、30%、23%和48%图三:新能源汽车优势图维修保养费用高是受访者最担心新能源汽车会出现的问题,占比76%此外,燃料成本高(电池)、质量不可靠、价格贵、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则各有侧重,分别占比65%、82%、48%和90%43%的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理想时速应达到101-120公里/小时85%的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应最先解决充电桩少、电池续航能力差问题,占比最高,此外,时速慢、充电时间长、价格高等问题则各有侧重,分别占比36%、84%和28%76%的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的理想里程数应达到 350公里以上38%的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外观应该是豪华大气,占比最高调查数据显示,25%的受访者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3%的受访者已购买新能源汽车,72%的受访者在观望中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想价位中,53%的受访者选择11-30万元价位的新能源汽车,其次36%的受访者的理想价位是10万元以内,占比最高,99%的受访者希望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可以享受购车财政补贴的优惠,占比最高。
此外,免购置税、免费停车、免除限号行驶、拍车的限制政策等优惠则各有侧重,分别占比92%、43%和70%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已经购买或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节能环保、油价逐渐上涨、配套设置逐步完善,分别占比分别占比75%、54%和51%这说明绿色发展理念、国际燃油价格和国家出台政策加快配套设施完善对被访者的购车行为有深刻影响此外,工作需要、政府补贴、舒适性好、市场保有量增大等原因则各有侧重,分别占比9%、23%、25%和22%四、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受访者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续航时间短、技术不成熟、担心售后服务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和后期维修费用高,分别占比70%、62%、61%、55%和57%此外,价格高、动力性差等原因则各有侧重,分别占比43%和22%这表明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产品技术、售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维修费用方面依旧心存芥蒂,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的强力因素图四: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比例图四、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动力电池技术有待提升一是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动力电池续航里程不足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主要以200km-400km为主,续航里程达400km以上仍是少数,续航里程不足导致消费者出现里程焦虑,长途出行受限。
随着充电次数增加,续航里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二是电池质量问题目前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存在瓶颈如市面上动力电池主要有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前者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较低,后者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低,而部分汽车厂商片面追求续航里程,一般采用安全性能相对低的三元锂电池存在部分生产企业为缩短生产周期,忽视技术规范和标准、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等二)充电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充电桩数量少,分布不合理充电桩建设速度明显滞后据测算,现有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为8:1,总体看来,充电桩数量少二是充电桩建设分布不均早期充电桩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部分企业通过扩大网点,通过增加建桩数量领取补贴盈利,建桩选址不尽合理,造成“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现象三)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一是政策法规不明确目前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办法及实施意见,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政策执行容易产生偏差、政策缺乏强制性、无奖惩机制等,政策难落到实处二是政策法规出台存在滞后性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仍缺乏相关政策法规依据,如缺乏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条款,现有燃油车险条款并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等此外,政策宣传不到位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知晓率普遍不高,具体政策宣传不足。
四)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业规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初期,由于入行标准及门槛较低且市场乐观,大量资本涌入,部分企业制造成本低、质量差,存在打“价格战”等恶性竞争行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产品定价要符合主流消费需求,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1-30万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主要的预算区间其次,结合以往传统能源汽车主力销售价格区间在10~15万左右的数据,说明11-30万的产品定价符合中国汽车主流消费需求,汽车企业应保持该价格区间产品生产与研发五、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前景的建议(一)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力度调查显示,71.4%受访者认为要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与电池技术,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是重要举措一是汽车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水平,努力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电池各项性能通过提升动力电池模块安全技术、加强新型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一是要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标准规范,实施统一的充电设施标准,有利于提高车桩兼容性,提高消费者使用便捷性;二是要保障充电设施用地。
简化审批程序及手续,优化土地供给管理,同时允许土地使用权取得人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依法依规建桩;三是提供用电保障出台新建建筑配套充电设施的配电要求指引,加快建设配套电网,解决老城区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四是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打造“半径5km”充电圈,鼓励商业中心、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配套建桩三)重视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汽车作为常用的出行方式,其安全性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作为行业内的潜力股,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安全隐患却不断显现,网络攻击事件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而产生的刹车失灵、电池故障、自燃等事件接连出现……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高度重视并承担数字信息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责任行业与政府应协同合作,共同保障新能源车及司乘人员在行驶过程中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四)全面落实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各类措施和政策密集出台,只有全面推动各类政策落地落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才能真正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五)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相关部门要做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安全、销售等方面的监管,仅仅在监察步骤加强是不够的,要各负其责、综合施策、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可追溯信息管理制度,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缺陷的,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伴随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消费者对智能化认可度提升,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的发力点,新能源汽车将逐步主导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也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针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面对汽车行业变革,打破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为消费者打造全新的新零售模式和线下体验七)正确使用保养,依法理性维权消费者在日常使用车辆时,应定期对车辆线路、电池等进行检查和保养,若发现汽车零配件或电池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暴雨天尽量不要停靠在露天地方进行充电,以保证自身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购车合同、付款记录等凭证,出现问题时,可先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处理;若协商不成,应结合实际情况依法理性选择投诉、提起仲裁、诉讼等维权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