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文地理学复习.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98851789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文地理学复习 人文地理复习题 第一、三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理由 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 主要内容:(1)根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根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 2、阐述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观点、创立者、评价) 3、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进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三个阶段:包括地理昌盛阶段;否决人文地理阶段;人文地理的复兴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的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典地理学)(19世纪中叶以前):人文地理学学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古希腊诗人荷马公元前9实际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学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根基创立了因果原那么等研究根本方法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根基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他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进展(19世纪下半叶到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前)由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描述进展为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那么去熟悉地理现象,寻求科学解释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提防学术思想的研究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提防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进展(二战后至今)战后初期,以谢佛为代表的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60年头,计量地理,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进展,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 70年头早期,展现了行为 地理学、人本主义地理学等学派80年头展现后现代主义、女性地理等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与前期相比,无论在研究方向还是研究内容、方法上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总的来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一方面,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20世纪50年头末期兴起的计量革命另一方面西方人文地理界受到人本主义、布局主义思潮的影响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首先、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次、20世纪70年头,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乘坐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第三、现在地理学查看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与相邻学科接触日益频繁,一些具有边缘学科特点的分支显示出勃勃的活力 5、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一、阅历主义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根基资料,举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举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透露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查看是重点,区域研究最为典型,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1)进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2)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的采用了演绎规律,即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启程,将其应用于特殊事情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加强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启程点,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

      在历史地理学方面,人本主义地理学斟酌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在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方面,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布局主义方法论:(1)从布局的整体性去熟悉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2)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布局来解释地理现象 其次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根本理论 1. 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分散、文化区的概念是什么? 文化景观:居住在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得志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供给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根基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亦称人文景观 文化整合:文化除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一些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文化分散: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分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包括分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 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 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进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资产和精神资产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根基。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广义的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围很广,以至等同于人文地理学;而狭义的文化地理学特意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简言之,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 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进展演化规律 3. 文化分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分散的特征 文化分散类型:文化分散可以分为两类:扩展分散和迁移分散,由于扩展分散的处境不同,扩展分散分为三种类型:接触分散(亦称传染分散)、等级分散和刺激分散 文化分散特征:①扩展分散的分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分散速度是不同的(造纸术与呼啦圈传播速度的比较) ②迁移分散的特点: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分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展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功夫) ③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南非边界阻拦外来电视节目),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是不多的,对比多的是可片面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加拿大要求在本国出版的外国杂志须含确定量本国题材) ④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追赶时尚的文化现象)。

      4. 民俗与地理景观的关系 衣:服饰受各民族聚居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西北地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西南和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 食:饮食文化的中西差异、国内的地区差异等等 住:不同民居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形状与内部特征上的迥异的风格 民间文化:在物质、精神、礼仪等方面与别的民俗的差异以及和流行文化的不同 5.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供给了根基条件文化的形成都发生在确定地域中,这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在确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例:由于文明的发生和进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进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在确定条件下,自然条件的优越与否影响着文化的进展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进展施加确定的影响例:汤恩比有关亚非地带人们在并和终止后的5条出路 ③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地区具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同,因而各自的生产进展方向不同例:在生产进展早期阶段,人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数变化和等机构成不同,使各地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特征。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是人与自然环境做物质交换的方式差异的历史进展结果例: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产生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变更了自然面貌,形成了人文景观:人类不是被动地、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变更着环境,创造出从前所完全没有的生活资料,创造出更为进步的文化文化景观就是人类在确定自然环境中社会活动的结晶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名词解释: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转变、民俗、民族、种族、地理人种、种族主义 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片面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分为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种人口构成的差异会造成出世率与死亡率的差异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合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梦想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确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是指确定时间内人口在确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人口迁移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确定距离之外,变更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转变: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世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三低)的过渡。

      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制,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确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确定共性,这些人群就叫地理人种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简朴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俗,习俗 种族主义: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抉择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进展 民族: 种族: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a 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温柔雨量实现,气候较为适合的中低纬地区成文人类密集的地区 b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低水平地区 c 土壤是进展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物质根基 d 水体‘水源和交通载体和通道’ e 矿产资源等的开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政治因素(短时间内可变更分布状况),人口政策,文化因素 3、试说明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根本规律 A,世界: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世界人口在各大洲分布也极不平衡,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趋向暖温地区,低平地区和岸边 B,我国:主要分布在中东部,西部自然条件稍好的地区,从黑河---腾冲一线划分我国人口分布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根本空间形式。

      a 大片面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b 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C 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d 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e 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举例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F 大片面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G 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5、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根本因素 a 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经济方面,探索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遇”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 b 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 6、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后工业时代人口增长的特点 A,农前:极低的人口密度;高出世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分布和迁移 B,农间: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养分,对流行病的抗争力差,高出世率,高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