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外资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37698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7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外资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    Reference: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特定条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向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促成了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改善但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提高的过程中,无法如发达国家那样从其他国家进口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在强化其环境规制时,也无法将污染产业转移出去,将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的挑战在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影响因素中,外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外部力量,应从严格环境政策、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外资产业政策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实现外资增长和我国环境改善的协调发展Keys:利用外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环境保护F :A :1003-854X(2013)03-0042-05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2002年,我国成为全世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而言,作为世界上最大且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究竟是恶化还是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或者二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对于二者关系的考察以及由此所作出的基本判断,对于全面地评价和改善我国的引进外资政策和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进外资影响东道国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1. 污染避难所假说及其检验环境保护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在1972年联合国发展与环境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家间环境保护标准之间的关系,最流行也最具有争议性的观点是由Walter和Ugelow提出的“污染避难所”假说Walter和Ugelow在1979年提出了“污染避难所”假说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纳入环境要素的H-O理论由于环境保护程度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环境要素禀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状况不同,环境保护程度低的发展中国家,环境要素较为充裕;环境保护程度高的发达国家,环境要素较为稀缺发展中国家将充分利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环境要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而环境保护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产业必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此,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①此后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污染避难所”假说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证明Feiock和Rowland(1991)认为,环境因素的介入使得生产的边际成本发生了变化,而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尤其是新企业的区位决策,那些环境保护标准高的国家或地区将会日益失去其投资的吸引力②。

      Dua和Esty(1997)提出了“向底线赛跑”规则他们认为,由于自由贸易会赋予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以竞争优势,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产业国际竞争的加剧,发展中国家会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保护标准以维持或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出现所谓“向底线赛跑”规则,这给“污染避难所”假说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证明Ulph(1999)和Markusen(1999)则用生产成本的差异来解释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他们认为,环境标准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差异所产生的“拉力”无疑会吸引污染产业到环境标准低的国家安家落户尤其对于环境敏感型产业,这种影响会更加强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该假说所作的实证研究更是成为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热门研究领域Mani和Wheeler(1997)、Eskeland和Harrison(2003)、Wagner和Timmins(2004)、Hoffmann,Lee,Ramasamy和Yeung(2005)等所做的大量实证研究都表明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低收入国家确立尽管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污染性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完全符合经济学上的效率原则,但是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显然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甚至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产生了这样一种担心:污染性产业的转移可能使得发达国家担心产业竞争力的下降,从而产生放松环境污染监管的可能。

      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各国竞相放松环境保护标准以防止污染性产业的转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这种环保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竞次现象”将会导致全世界的环境保护水平降低到最低标准③虽然上述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所发生的污染性产业转移带来的全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标准的下降并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一致支持,即使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是显而易见的外资的流入一定伴随着污染性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仍然缺乏足够统一的经验研究的证明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复杂性比污染避难所假说更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该假说源于20世纪90年代关于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得失的争论和考察人们普遍认为,美墨之间更自由的贸易政策和直接投资可能会恶化墨西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降低美国的环境管制标准为了检验这一点,Grossman和Krueger(1993)利用简化型回归模型首次进行了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均收入与环境退化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随着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环境质量首先出现恶化状况;但是,当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到一定阶段,空气质量就会开始改善④借鉴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的经典论述,人们将环境与收入水平之间呈现出来的倒U型的变动轨迹界定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或环境库兹涅茨假说。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贫困和收入水平低下,为了满足温饱的基本需要,人们更加关注收入增长、产出增加和就业机会的改善,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就必然会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排放物的增加,从而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但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最终将会趋于好转因为环境质量属于高档消费品,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而且,人们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增加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这时环境状况就会出现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和收入水平之间这种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一种经验概括,也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政策选择提供了某种依据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围绕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解释力所进行的讨论引发了人们更大的担心有研究者认为如果存在污染与收入间的倒U型关系,那部分或很大程度上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污染产业分配效应⑤一些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污染密集型生产下降的同时,其污染密集型产品的消费并未同幅下降,说明发达国家生产结构的变化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并非同步,发达国家环境改善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环境恶化部分反映了这种国际分工的结果。

      这种解释显然构成了污染避难所假说的佐证在特定条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向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促成了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改善但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提高的过程中,无法如发达国家那样从其他国家进口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在强化其环境规制时,也无法将污染产业转移出去,将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的挑战环境库茨涅茨假说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大量的并且经久不衰的关于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Hilton和Levinson(1998)以及Livison和Wilson(2002)等的研究都获得了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某些特定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但是同样存在争议的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绘的现象只反映出经济增长和环境状况之间的一种形态,未包括二者之间关系的全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绘的现象,可能是部分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但不一定是环境污染和治理的普遍规律二、外资流入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经验依据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而言,作为世界上最大且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环境恶化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和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所提供的理论分析思路,结合我国外资和环境质量状况的观察,我们可以从外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三个方面得到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些清晰判断。

      1. 外资流入的规模和环境污染之间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从总量上看,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导致了生产活动的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的大规模流入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持续恶化的原因⑥这一结论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完全吻合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提高1990年大约为2.28%,1999年为24.74%,2008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29.52%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同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以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为例,考察我国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和工业污染排放水平的变化可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联动效应如上图所示,1998年以来,随着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比重的持续增加,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一直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2004年到2005年以后,二者都呈现出相对轻微下降的变动趋势2. 外资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资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外资流入的行业结构来看,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制造业是外资流入的首选行业。

      200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均超过了50%,其中,2004年和2005年的比重高达70%以上2008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11568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42%和54%(见表1)进一步观察外资在制造业中的投资分布,近十年来,三资企业在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资产占该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均大幅增加2008年,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如造纸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等,单位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达到160.32吨、48.46吨和55.17吨,三大行业中三资企业资产占该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则分别高达45.69%、35.09%和45.5%(见下表2)3. 外资流入加剧了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持外资流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分析路径,采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改革开放30年来,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进一步考察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众多的经验研究表明,外资并未推动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入下降通道。

      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1991年我国人均GDP约970元,2008年增加到4690元然而,在人均GDP的持续上升中,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大体上保持了一种持续下降的变动轨迹,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却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则呈现出明显的先降后升的U型变动轨迹这说明,对于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言,外资流入加剧了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趋势,甚至使得污染加剧的上升曲线变得更加陡峭三、外资引进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上分析表明,外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非促进经济增长所能完全解释的在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影响因素中,外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外部力量,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某种警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状况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考察并科学把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内在统一,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外资政策和促进外资经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