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公费医疗.docx
3页古代的公费医疗 ●苏冉自秦汉以来,随着医药事业不断进步,古代的“公务员”们便享受着公费求医问诊的福利古代的京朝官吏们有着怎样的公费医疗待遇?官阶不同,各有定点医院熟悉《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这样一个现象:凡荣国府里的主子们生病,照例都是总管房差人去传太医院的王太医或张太医出诊追根溯源,古代公费医疗在体制上的支撑点,即所谓“医在王官”,就是医药行政、医疗组织和医学教育的主导权都归政府掌握这个制度远在西周就已经确立秦汉以来,医药事业不断进步,“医在王官”的制度日益完善到了唐宋年间,已经相当成熟唐宋规定,凡京师百署官吏、宫廷宦官宫女、南衙卫兵、各边疆民族驻京人员等,看病服药,都找太医署除了为皇帝嫔妃、诸王公主服务外,禁军官兵的医疗也归其负责皇帝包办医疗让宰相送命国家除包干官吏的医疗之外,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还可经常获得以皇帝名义赐给的各种时令保健防疫药物许多古人文集中,都有《谢赐药表》一类文章,领到恩赐药品后,要照例履行一道上表感谢的手续这一制度与现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期发放防护药品很相似由于体制原因,古代的医疗组织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郁的衙门色彩。
这种行政包办医疗曾经让一个宰相送命北宋哲宗时,已经退下来的老宰相韩绛生病了,太医院医生出诊,当然少不了宦官“陪同”皇帝听说韩老食欲不振,便说自己正在服用的金液丹可以开胃提举翰林医官院”得旨,逐级传达,主治太医敢不遵旨?结果老先生年迈,精气已衰,抵不住金液丹的阳亢,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送了命衙门式的管理程序和运作机制,客观上抑制了公办医疗的水平提高隋唐以后,随着私人行医的逐步放开,许多有志于通过广泛实践提高业务能力的医学家,都不肯窝在医官的圈子里明代李时珍在太医院里仅干了一年便托病辞职,就是著名的一例太医走穴成巨富人情处方,索取红包,营私走穴……许多太医靠兼办私人诊所成为巨富以两宋举例,当时太医局属下,有一个专门研制新药的机构和剂局,“凡一剂成,皆为朝士及有力者所得,就是说,和剂局每试制成功一品新药,都被大大小小的京官私分了隋唐以后,随着私人行医的放开,一般医官也允许在当值时间以外“走穴”《清明上河图》画卷末端,就有“赵太丞家”的私人诊所所谓太丞,即太医丞,相当于中央医学院副院长,北宋时的官阶是从八品,到南宋时降为正九品可是你看画卷中他的住宅兼诊所药铺,十分堂皇阔绰当时很多太医通过搞第二职业成了巨富,反而忽略了本职工作。
太医们除了看病之外,还兼卖药,其药品货源,就是官办药局体制内的一个黑洞偷盗、调包,无所不用其极宋代法律规定:“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由此又折射出诸如讹诈钱财、收受红包等医德问题,当然受害者多是小人物如此一来,公费医疗的质量明显下降统而言之,历代各朝,规模不同的公费医疗和公共药政,结果都难免陷入千疮百孔的泥沼,成为国家财政漏卮的一个大筛子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