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秦始皇本纪.ppt
56页第四章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2013级历史专业,主要内容,秦汉历史概论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秦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奏与革新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秦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一、秦汉历史概论,(一)起止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二)秦汉时期历史的主要特点: 1、疆域和民族 疆域:西汉疆域 东汉疆域 民族: 2、经济特点 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制并存 3、政治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汉朝的疆域,,一、秦汉历史概论,(三)秦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1、秦汉时期中国之外的世界 2、秦汉时期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二、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权和皇位的确立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蔡邕《独断》 ——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
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后世如何肯变? (宋)朱熹师徒问答,1、皇权和皇位的确立,改“王”为“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一)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不止九个 3、地方行政 机构: 郡县乡里制,废分封,行郡县,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 秦始皇二十八年峄山刻辞:“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地方设立郡县制度,郡之下设县,县下设乡,乡又由里组成,里之下还有以十户编成的什和以五户编成的伍户是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而什伍则是秦朝进行统治的最基层的组织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例:洞庭郡主要职官及分工 洞庭郡 ↓ 郡守、泰守(太守) 郡丞(辅助郡守政务) 郡尉(掌兵马军事) 郡监(主督察) 沅陵县 ↓ 酉阳县 迁陵县 县令(令掌治其县) 县丞、守丞(丞助令长办事) 县尉(统一县甲兵,捕盗) ↓,,,,唐亭、贰春亭(若干亭) 亭长(主亭之政事)、田官(掌农事)、仓主(掌仓储)、求盗(掌逐捕盗贼),贰春乡、启陵乡、都乡(三乡) 乡啬夫(主政事,征徭役)、乡佐(收赋税)、乡司空(主刑徒与工程)三老(主教化)游徼(负责巡查盗贼) ↓ 成里、高里、南里(若干里) 里典(掌一里百家事) 田典(掌农事) 里佐(助里典办事) ↓ 什(长) 伍(长) 户(家长),,,3、地方行政机构——郡县乡里,(二)汉武帝加强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进一步削弱王国和地方势力 1)推恩令 2)《附益法》和《左官律》 3)酎金夺爵 4)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 2、改革选官制度 3、成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 4、加强中央常备军力 5、设立刺史,设立刺史,汉武帝时刺史(六百石)“六条问事”: ★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二千石不奉诏书尊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 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 ★ 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 顾炎武《日知录》,汉武帝加强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縻费天下者,悉罢之! —— 汉武帝晚年的讲话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付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 《资治通鉴》评论,(三)汉光武帝发展专制主义政治体制,1、退功臣而进文吏 (1)削夺功臣实权 (2)严防外戚后党干涉朝政 (3)选用文吏 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3、加强监察机制 4、军权集中于中央 5、限制王国权力,三、秦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奏与革新,(一)秦朝的严刑峻法 始皇推尊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秦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奏与革新,(二)汉初的黄老无为政治 (曹)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史记·曹相国世家》,三、秦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奏与革新,(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能与汉初东西异制的政治格局相适应的政治学说,只有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之术……实现文化统一是当时历史的趋势,也是汉王朝的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黄老道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儒家学派则起而代之,担负起为汉政寻找出路的任务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史记 · 儒林列传》,“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
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元五年(BC136),置五经博士儒家学说被尊为惟一的、官方认可的学说 窦太后崩(BC135),武安君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元光元年(BC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以儒学为主要考察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罢黜百家之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与秦始皇、李斯“禁私学”的考量如出一辙不过其所选择发扬的思想内容不同:一为刑名,一为儒学;其表现形式相异:一为暴力镇压,一为利禄诱引 ——王健文,王莽改制,1.“王田”、“私属”政策 2.“五均六筦(管)” 3. 改革币制 4.改变官制和地名 5.改变周边族名和首领封号,(四)白虎观会议和经学神秘化,四、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一)阶级关系,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1、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有求必给”、”闭门成市”,自给自足成为东汉庄园经济的一个很大特点。
东汉时豪强的田庄迅速增长和扩大,庄园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豪强地主田庄经济,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 ——《后汉书 · 仲长统传》,(二)秦汉土地与赋役制度,田租 口赋(算钱和口钱) 杂赋 徭役 兵役,汉武帝时期的新财经政策(205——207),1、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2、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3、算缗和告缗,(三)秦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 手工业 商业,五、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一)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秦和汉初与匈奴的关系 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匈奴问题的最终解决,(一)秦汉与匈奴的和战,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高祖)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
是时,冒顿方强,为书,使使遗高后,辞极亵嫚高后大怒,召将相大臣,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令大谒者张释报书,深自谦逊以谢之,并遗以车二乘,马二驷冒顿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资治通鉴》卷一一、一二,五、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二)开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三)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六、秦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1、哲学与宗教 2、文学与史学 3、艺术 4、科技,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