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比例习题复习题附答案解析-7页.pdf
7页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比例习题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比例1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 e 为 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 到 b 的总时间为0t,则它从a 到 e 所用的时间为 ( )A021t2()B02t2C021t()D022t2()【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 和 ab 的时间之比,求出e 到 b 的时间,从而得出a 到 e 的时间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2011122abbexatxat,因为 e 为 ab 的中点,则1022tt,可知a 到 e的时间为200022222tttt, D 正确2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 B之间的距离l13 m,B、C 之间的距离l2 4 m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 O、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A34 m B43 mC825 m D258 m【答案】 D【解析】【详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通过 O、A 之间的距离l 的时间为t,通过 l1、l2每段位移的时间都是 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l12at2ll112a(tT)2ll1l212a(t2T)2l2l1aT2联立解得l258mA. 34m,选项 A 不符合题意;B. 43m,选项 B 不符合题意;C. 825m,选项 C不符合题意;D. 258m,选项 D 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一弹性小球,一段时间后与固定斜面上B 点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又经过相同的时间落于地面上C点,已知地面上D 点位于 B点正下方 , B、D 间的距离为h,不计空气阻力,则AA、B 两点间的距离为BA、B两点间的距离为CC、D 两点间的距离为DC、D 两点间的距离为2h【答案】 D【解析】【详解】AB.AB 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C 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段时间相同,所以A、B 两点间距离与B、D 两点间距离相等,均为h,故 AB 错误;CD.BC 段平抛的初速度,所用的时间为,所以 C、D 两点间距离为,故 C 错误, D 正确。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 A 点,紧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 x2到达 B点,则物体 ()A在 B点的速度大小为2132xxTB在 A 点的速度大小为12xTC运动的加速度为122xTD运动的加速度为212xxT【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2xaT得,物体的加速度212xxaT, 故 C、D 错误 A 点的瞬时速度122AxxvT,故 B错误由BAvvaT可知, B 点的速度1221212322BAxxxxxxvvaTTTTT,故A正确【点睛】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 点的速度 ,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B点的速度 .5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过时间t 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12B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C下落前半时间段与后半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D下落3t和落地前3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5【答案】 D【解析】【详解】A. 根据题意有:22ghv222hgv可得落地速度:2vgh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vgh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1:2vv故 A 错误;B.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3:.1:()21 :(32):ttt半程和后半程的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2)1,根据平均速度xvt,知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为:12(:2:1) 1vv故 B 错误。
C. 下落前半程时间段与后半程时间段的位移之比为1:3,根据平均速度xvt,知平均速度之比为 1:3,故 C 错误;D. 将整个过程的时间分成3 段,则位移之比为1:3:5,所以下落3t和落地前3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5,故 D 正确6如图所示 ,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 C、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 AB=L1,BC=L2,且物体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求得CD的距离B可以求得OA 的距离C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D可以求得从A 到 B的时间【答案】 B【解析】【详解】设从 A 到 B 的时间为t,由2xat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为:2122LLxatt,由于平均速度公式可得212BLLxvtt,根据速度位移2202vvax可得 OB 的距离为221221()28()BOBvLLxaLL,解得 OA 的距离212121()8()OALLxLLL,因为不知道AB、BC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因为不知道CD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得CD的距离,故B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点睛】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时间为t,即可表示出B点的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2xat,结合212BLLxvtt求出 B 点的速度 ,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出OA的距离 7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第 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 2 s 内平均速度是2.25 m/sB第 3 s 末瞬时速度是2.25 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答案】 ABD【解析】【详解】A依据平均速度公式,故2s 内的平均速度22.52v=2.25m/s;故 A 正确;B第 3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这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32.25/vvm s,故 B正确;CD根据 x=aT2得,质点的加速度222.520.5/1xamsT,故 C错误, D 正确;故选 ABD。
8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5s 内的位移比第 14s 内的位移多0.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加速度为 0.4m/s2B小球第15s 内的位移为2.9mC小球第14s 内的初速度为2.6m/sD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答案】 BC【解析】【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在第15s 内的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出14s 的初速度;根据第15s末的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详解】A. 根据 x=aT2得,a=x/T2=0.2/12m/s2=0.2m/s2,故 A错误;B. 小球在第15s 内的位移x15=2215141122atat=120.2 (225 - 196)m=2.9m,故 B正确;C. 小球在第14s 初的速度v=at13=0.213m/s=2.6m/s,故C正确;D. 第 15s 末的速度v15=at15=0.2 15m/s=3m/s,则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153/22vvm s=1.5m/s ,故 D错误故选: BC.9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S1=3m,第 2s 内通过的位移为 S2=2m,又经过位移S3,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2C位移 S3的大小为1mD位移 S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答案】 BD【解析】【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结合平均速度公式求出1s 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S3的大小。
详解】根据 S=aT2得:222231/1Sam sT,即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2,第 1s 末速度为:12132/2.5/22 1SSvm sm sT;物体的初速度为:v0=v1-aT=2.5-(-1)1m/s=3.5m/s, A 错误, 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减速的总位移为:220356.1252 () 12vxmma;匀减速的总时间为:03.53.51vtssa;故有:S3=x-S1-S2=1.125m;位移 S3内的平均速度为:31.125/0.75/23.52Svmsm st,故 C 错误, D 正确;故选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对于推论公式x=aT2,求解加速度较为方便,要记牢10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 的位移是 2m,第 2s 的位移是 6m,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2m/sB物体的加速度是C第 3s 末的速度是 10m/sD第 3s 的位移是 10m【答案】 BD【解析】【分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求的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判断;【详解】A、根据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可得,解得在第一秒内由,解得,故 A 错误, B 正确;C、3s 末的速度为,故 C错误;D、第 3s 内的位移为,故 D 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等,关键是抓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