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拉姆齐夫人的女性主义.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2753128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拉姆齐夫人的女性主义 甄艳华 周欣悦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世界著名女性小说家,对其他女性作家以及她们的作品产生了深远且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去灯塔就是其中之一伍尔夫早年所遭受的苦难促成的女权意识在她年轻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本文拟从拉姆齐夫人两个方面对伍尔夫的女权主义进行分析关键词:拉姆齐夫人;女权主义;意象;女性意识一、简介《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在1925年底到1926年初的几个月里,伍尔夫的精神一直处于抑郁状态成名后频繁的社交活动和接连失去亲人的悲痛使她精神失常经过几个月的疗养后,她重拾文笔,开始了《到灯塔去》的创作这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其意象的表现手法强烈到宛如一幅画卷这归功于她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和细腻婉转的笔触拉姆齐夫人是伍尔夫对母亲记忆中的形象,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小说通过对拉姆齐夫人细致入微的描绘,塑造了一个虔诚而又充满爱的主妇形象,进而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倾泻而出一方面在女性于家庭的角色,于社会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于女性所代表的意象《到灯塔去》全文创作如行云流水,随着作品的完成,伍尔夫终于摆脱了内心的负担,所有的内疚感都随着小说的完成而一笔勾销了。

      二、《到灯塔去》中的女权意识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女权主义的先驱,她关注社会现实中女性的不平等待遇,为女性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而鸣不平几千年来,妇女在父权社会中苦不堪言她们因为性别原因,没有职业,没有事业,被困在家庭和家务中无法脱身伍尔夫早年经历促成了女权意识在她幼小心灵中的萌芽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一)拉姆齐夫人对家庭成员的关注小说中,男人主外,女人主内这个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家庭看似幸福,实际上却暗含悲剧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属于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他们互不理解,无法交流拉姆齐先生在社会压力之下,整天忧心自己是一个男人世界的失败者他只能在别人的赞美中,尤其是他的妻子拉姆齐夫人那里寻得安慰拉姆齐太太是个好妻子,她为这个家庭无私奉献了她的一切,拉姆齐先生作为八个孩子的父亲,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一心得到高升拉姆齐夫人把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丈夫,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同时,她用女性的敏锐、善良和温柔安抚着深陷理性逻辑旋涡的拉姆齐先生在拉姆齐夫人爱的灌溉和滋润下,拉姆齐先生的内心世界逐渐明朗它让拉姆齐先生枯萎的心重新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让他可以在充满荆棘的哲学道路上继续前进。

      可以说,离开了拉姆齐夫人的情感支持,拉姆齐先生根本无法继续他的事业他的学術是以拉姆齐夫人的情感为基础的对于孩子们,她总是带着一颗慈爱之心她关心孩子,理解他们拉姆齐太太觉得相比于告诉孩子们一个冷酷的事实,给人们希望和爱更重要当杰姆斯伤心地问他们明天是否可以去灯塔时,她的第一个回答是“可以”然后她又加了一句:“如果明天天气好作为一个爱护幼子的母亲,她虽然知道明天很大概率不能去灯塔,但是仍不愿意将残酷的事实直接告诉他,而是予以温柔劝慰但是拉姆齐先生并没有,不管他儿子多么渴望去灯塔,他还是断然地说出他所坚信的事实:“明天的天气不会好的”对于拉姆齐先生来说,理性高于一切,更不用说孩子的心情在现代西方社会,理性原则越来越像现代科学,冷酷无情但人类不是机器,他们需要温暖和爱因此,拉姆齐夫人所特有的女性思想在幼子需要时给予了足够的幻想和余地,她对孩子的情感成长负有重要的责任二)拉姆齐夫人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追求当朋友来访时,拉姆齐的家庭变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对许多朋友来说,她是一位热情而周到的女主人她非常擅长烹饪并且慷慨大方虽然她的家境并不宽裕,但她还是细心地照顾每一位来访者在拉姆齐家的一次晚宴上,大家相邻而坐却互相保持冷漠,只有拉姆齐夫人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情、举止、神态和一些细小的动作,也由此看到了每一张脸下的灵魂和耳语。

      最后,她用自身特有的魅力按照期望,消除了宾客之间的距离感,使心境不同犹如死木的人们在此刻有了生机一瞬间,拉姆齐夫人的女性魅力似光辉般温暖人心,使人如沐春风拉姆齐夫人像伍尔夫的母亲一样,给人以慈爱与人格魅力,在混乱和矛盾中找寻到了平衡点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已经不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了,更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同步拉姆齐夫人作为一个毫无所成的家庭主妇对周围人却有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她与生俱来的女性气质和母性本能成为了男权社会中的指路明灯,无论是在这萎靡的年代,还是颓废的岁月,她所带来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人们的内心她的精神光芒一直是人们在黑夜中的向导,为迷失了方向的人们指路这就是伍尔夫想要表达的,女性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到灯塔去》中的女权主义意象(一)灯塔的意象灯塔的灯光是拉姆齐夫人的象征灯塔的光辉正是拉姆齐夫人所追求的宁静与永恒这也是她身边所有人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拉姆齐先生是灯塔的代表他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理性和贫穷的精神,就像寒冷锋利又光秃秃的塔伍尔夫小说中的灯塔似乎代表了男女的融合书中人物去灯塔的愿望暗示着两性可以从对立走向和谐小说第三部分的标题为“灯塔”,它象征着拉姆齐夫人精神永存。

      虽然斯人已逝,但那束光芒却永不熄灭,代代永存二)房中天使的形象伍尔夫生活在一个典型男权家庭里她和妹妹不被允许和她们的哥哥一样上大学,而是被迫呆在家里,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在她母亲看来,女人通过做妻子、母亲和女主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从小说的第一部分开始,拉姆齐太太的形象就如同刻印般映照着伍尔夫对母亲的回忆,而拉姆齐太太对丈夫的顺从和恭敬也使伍尔夫感到悲痛如果说拉姆齐太太是灯塔的光辉,那么她就照亮了许多像拉姆齐太太这样的家庭主妇的悲惨生活白天,拉姆齐夫人面对丈夫,总是温柔而坚强她的安慰会使丈夫重振雄风;她的鼓励也会使丈夫重获信心,继续奋斗她的善解人意反复地满足了丈夫的虚荣心在这一点上,“她包容一切,不求回报,因为她相信事在人为她常常觉得自己只是一块海绵,吮吸着各类人的感情晚上,当每个人都满意地离开时,她才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情绪这时我们能在她脸上看到的,不止有被压抑的女权主义面孔,更有对未知社会的向往四、结论通过《到灯塔去》的审读,我们不仅能看到拉姆齐夫人用自己充满女性主义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更能读出伍尔夫想通过她所表达的女权主义思想小说中,拉姆齐夫人所代表的意象,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夙愿追求,这也让伍尔夫的小说带有极强的诗化性。

      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内涵已经远超出意象本身的价值伍尔夫在拉姆齐夫人的光芒中为迷茫的人找到了出路,并使它成为寻找人生真谛的永不熄灭的灯塔参考文献:[1]Virginia Woolf.To the Lighthouse[M].Vintage Books,2008.[2]Snait,Anna,M.Witwort.Locating Woolf:The Politics of Space and Plac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7.[3]Abel,Elizabeth.Virginia Woolf and the Fictions of Psychoanalysi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9.[4]Blamires,Harry.Twentieth-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London:Mac Millan Press,1982.[5]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到灯塔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01.[6]侯德林,侯阿丹.《到灯塔去》:女性视角中的女性与世界[J].绥化师专学报,2003 (4).[7]陈荣枝,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意识流[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