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专业.pdf
33页— 37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专业1、水文测站的定义是什么?分哪几类?答: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2、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辅助站的设站目的各是什么?答: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辅助站是为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3、确定国家重要水文站的条件是什么?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国家重要水文站(1)向国家防总报汛的大河站;(2)国际报汛站;承担国际水文水资源资料交换的站;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出入境河流的把口站;(3)集水面积大于1000 km2,且正常年径流量大于3亿 m3的站;或集水面积大于5000 km2,且正常年径流量大于5 亿 m3的站;或集水面积大于3000 km2,且正常年径流量大于10 亿 m3;或正常年径流量大于25亿 m3; (4)库容大于5 亿 m3的水库水文站;库容大于1.0 亿 m3,且下游有重要城市、大型厂矿、铁路干线等对防汛有重要作用的水库水文站;库容大于1.0 亿 m3,水库为国家主要病险库的水库水文站;(5)对防汛、水资源勘测评价、水质监测等有重大影响和位于重点产沙区的个别特殊基本水文站。
4、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划分条件是什么?答:(1)控制面积为3000-5000km2以上大河干流上的流量站为大河控制站;(2)干旱区在300-500km2以下,湿润区在100-200km2以下的小河上设立的流量站为小河站;(3)其余的天然河道上的流量站为区域代表站5、布设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目的是什么?答:布设大河控制站的目的是为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和利用,水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科学研究及其他公共需要,提供基本数据布设区域代表站的目的在于控制流量特征值的空间分布,通过径流资料的移用技术提供分区内其他河流流量特征值或流量过程布设小河站网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小面积暴雨洪水资料,探索产汇流参数在地区上— 378 —和随下垫面变化的规律,以便无资料小流域移用6、雨量站分几类?各类站的目的是什么?答:雨量站分面雨量站和配套雨量站布设面雨量站的目的是控制月年降水量和暴雨特征值在大范围内的分布规律,要求长期稳定布设配套雨量站的目的是与小河站及区域代表站进行同步的配套观测,控制暴雨的时空变化,求得足够精度的面平均雨量值,以探索降水量与径流之间的转化规律与面雨量站相比,要求有较高的布站密度,需配备自记仪器,详细记载降雨过程。
7、什么是水文站网?答: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把收集某一项水文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站网、地下水监测站网等通常提及的水文站网是流量站网、水位站网、雨量站网等项目站网的总称,也为基本水文站网8、水文站网具有什么功能?答:水文站网的功能是按照规定的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收集设站地点的流量、水位、降水、泥沙、蒸发、地下水等基本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提供实时水情资料;插补延长网内短系列资料;利用空间内插或资料移用技术,在网内任何地点能为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和利用,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学研究及其他公共需要提供基本数据9、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布设原则是什么?答:布设大河控制站时采用“直线原则”布设区域代表站时,原则如下:(1)用水文流域模型法进行水文分区的地区可用分区、分级法决定站数,具体方法为筛选法;(2)用统计法或聚类法进行水文分区的地区,可采用卡拉谢夫法、递变率- 内插法等方法确定布站数目的上限与下限布设小河站时宜采用分区、分类、分级原则。
10、平原区水文站网的布设目的和布设原则是什么?答:平原区水文站网的布设目的是为本区的水利规划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收集基本水文资料平原区水文站网的布设应按水量平衡和区域代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11、雨量站网规划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79 —答:在雨量站的建设初期站网布设密度一般为平均每300km2一站,要求均匀布置当有一定的雨量观测资料时,应根据资料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如:在有足够稠密站网试验资料的地区,可用抽站法进行分析;在具有一般站网密度的地区,可用平均相关系数法、最小损失法、锥体法、流域水文模型法等进行分析12、断面测量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断面测量的内容是测定河床各点的起点距(即距断面起点桩的水平距离)及其高程对水上部分各点高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水下部分则是测量各垂线水深并观读测深时的水位13、断面测量的范围和时间有什么要求?答:测量范围:大断面测量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0.5 ~1.0 米;漫滩较远的河流,可只测至洪水边界;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背河侧的地面为止测量时间:大断面测量宜在枯水期单独进行,此时水上部分所占比重大,易于测量,所测精度高14、断面测量的次数有何规定?答:新设测站的基本水尺断面、测流断面、浮标断面、比降断面均应进行大断面测量。
设立后对于河床稳定的测站,每年汛期前复测一次;对河床不稳定的站,除每年汛前、汛后施测外,并应在每次较大洪峰后加测,以了解和掌握断面冲淤变化过程15、填制降水量摘录表时如何进行降水量摘录?答:(1)摘录方法一种是与洪水配套摘录的方法,即只摘录与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中所摘洪峰过程有关的降水过程,以满足暴雨洪水分析的需要另一种是汛期全摘、非汛期暴雨洪水配套摘录的方法;(2)摘录时段摘录时段的长短应视河流大小和使用资料的单位需要确定小河水文站的配套雨量的摘录时段可按暴雨洪水分析的需要确定,以不大于涨洪历时的1/3为宜大河流域内雨量站,可考虑分析区间径流的需要或从防治洪涝、暴雨分析的需要来确定16、测站对单次流量测验成果检查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答:单次流量测验成果的检查分析内容有:(1)测点流速、垂线流速、水深和起点距测量记录的检查分析2)流量测验成果的合理性检查分析3)流量测次布置的合理性检查分析17、测站对单次流量测验成果检查分析时,出现问题应怎样处理?答:对测点流速、垂线流速、水深和起点距测量记录,有明显反常时,应查明原因,有明显错误时,应进行复测;对流量测验成果,当发现测点反常时,应查明原因,对无— 380 —法进行改正而具有控制性的测次,宜到现场对河段情况进行勘查,并及时增补测次予以验证;对流量测次布置,当发现测次布置不能满足整编定线要求时,应及时增加测次,或调整下一次的测验时机。
18、流速仪比测的目的是什么?比测有何要求?答:比测的目的:通过比测,了解流速仪性能和灵敏度是否发生变化,以决定是继续使用,还是送厂检修比测要求:( 1)流速仪在使用50-80h 时应比测一次; (2)比测宜在水情平稳的时期和流速脉动较小、流向一致的地点进行;(3)常用流速仪和备用流速仪应在同一测点深度上同时比测,两仪器间的净距不小于0.5m,在比测过程中,应变换仪器的位置;(4)比测点不宜靠近河底、岸边或流速紊动强度较大的地点;(5)不宜将旋桨式流速仪和旋杯式流速仪进行比测;( 6)每次比测应包括较大较小流速且分配均匀的30 个以上测点19、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设置临时水尺?答: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设置临时水尺:(1)发生特大洪水或特枯水位,超出测站原设水尺的观读范围;(2)原水尺损坏;( 3)断面出现分流,超出总流量的20% ; (4)河道情况变动,原水尺处干涸;(5)结冰的河流,原水尺冻实,需要在断面上其它位置另设水尺;(6)分洪溃口20、断面比较稳定、主流摆动不大的站,如何确定单样取样位置?答:(1)选择几次能代表各级水位、各级含沙量的输沙率资料,绘制垂线平均含沙量与断面平均含沙量的比值横向分布图;(2)在图上选择比值最为集中且等于1 处,确定一条或两条垂线,作为单样取样位置,由此建立单断沙关系曲线,进行统计分析;(3)一类站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7% ,二、三类站不应大于10% 。
21、按《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要求,在流速测量中,其流速测点的分布应符合哪些规定?答:一是:一条垂线上相邻测点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流速仪旋浆或旋杯的直径二是:测水面流速时,流速仪转子旋转部分不得露出水面三是:测河底时,应将流速仪下放到0.9 水深以下,并应使仪器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2~5m 22、流速垂线固定,当出现哪几种情况,应随时调整或补充测速垂线?答:(1)水位涨落或河岸冲淤,使靠岸边的垂线离岸边太远或太近时;(2)断面上出现死水、回流、需确定死水,回流边界或回流量时;(3)河底地形或测点流速沿河宽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时;(4)冰期的冰花分布不均匀或测速垂线上冻实时;( 5)冰期在靠近岸冰与敞露河面分界处出现岸冰时— 381 —23、水深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答:(1)波浪或测具阻水较大,影响观测;(2)水深测量在横断面上的位置与起点距测量不吻合; (3)悬索的偏角较大;( 4)测深杆的刻划或测绳的标志不准;施测时测杆或测锤陷入河床;( 5)超声波测深仪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或超声波测深仪的频率与河床地质特征不适应;( 6)水深测量的仪器设备在施测前缺少必要的检查和校测24、流速仪应怎样保养?答:(1)流速仪在每次使用后,应立即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拆洗干净,并加仪器润滑油; (2)流速仪装入箱内时,转子部分应悬空搁置;(3)长期储藏备用的流速仪,易锈部件必须涂黄油保护;(4)仪器箱应放于干燥通风处,并应远离高温和有腐蚀性的物质,仪器箱上不应堆放重物;( 5)仪器所有的零附件及工具,应随用随放还原处;(6)仪器说明和检定图表、公式等应妥善保存。
25、怎样掌握悬移质输沙率相应单样的取样次数?答:悬移质输沙率相应单样的取样次数,在水情平稳时取一次;有缓慢变化时,应在输沙率测验的开始和终了各取一次;水沙变化剧烈时,应增加取样次数,并控制转折变化26、如何进行单断沙关系曲线的延长?答: (1)单断沙为直线关系,测点总数不少于10 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实测单沙变幅的50% 以上时, 可作高沙延长向上延长变幅应小于年最大单沙50%若单断沙关系为曲线,延长幅度不超过30% 单沙测取位置及方法与历年不一致或断面形状有大的变化时,均不宜作高沙延长;(2)顺原定单断沙关系曲线的趋势,并参考历年关系曲线进行延长27、虹吸式雨量计记录雨量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订正?如何订正?答:(1)当自然虹吸雨量大于记录量,且按每次虹吸平均差值达到0.2mm,或1 日内自然虹吸量累积差值大于记录量达2.0mm 时,应进行虹吸订正;(2)与蒸发配套观测的雨量站,当自然虹吸雨量大于记录量,无论多少,必须订正订正方法是将自然虹吸量与相应记录的累积降水量之差值平均(或者按降水强度大小)分配在每次自然虹吸时的降水量内28、流速仪测流时,在一次测流的起止时间内水位涨落差如何控制?答:在一次测流的起止时间内,水位涨落差不要大于平均水深的10% ;水深较小而涨落急剧的河流,一次测流中的水位涨落差不应大于平均水深的20% 。
29、流速仪测流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382 —答:(1)起点距定位误差;(2)水深测量误差;( 3)流速测点定位误差;( 4)流向偏角导致的误差;(5)入水物体干扰流态导致的误差;(6)流速仪轴线与流线不平行导致的误差; ( 7)停表或其他计时装置的误差30、浮标法测流的误差来源有哪些?答:(1)浮标系数试验分析的误差;(2)断面测量的误差;(3)由于水流影响,浮标分布不均匀,或有效浮标过少,导致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不准;(4)在使用深水浮标或浮标测流的河段内,沿程水深变化较大引入的误差;(5)浮标流经上、中、下断面线时的瞄准视差,浮标流经中断面时的定位误差;(6)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