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快乐****天
  • 文档编号:247411361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9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 金秋时节本单元的内容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有描写秋景的,有描写秋天的声音的,有描写秋雨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都表达了对秋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既是对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的回顾,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一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力,并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二是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在仿写练习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通过古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展现了一幅秋天落叶美景图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水泥道的美2课时秋天的雨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抒发了喜秋、赞秋的情感弄清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本文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启发学生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充分感受秋天的生机和活力从朗读中展开想象,感受美好的秋声与浓浓的秋情;读写结合,尝试写几句小诗1课时习作写日记以一篇日记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写日记的方法和好处,学写日记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培养观察、思考并及时记录的习惯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讨论、总结并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学会运用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掌握钢笔书写的要领,提高书写能力2课时词句段运用丰富积累词汇,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学写钢笔字,注意横竖笔画日积月累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重点)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山行“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2.通过观察图片,看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推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进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秋天的图片,明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导语: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对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踏上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旅,主题就是“金秋时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吟诵秋天的诗歌,描绘秋天的画卷,感知秋天的气息,聆听秋天的声音,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会一项新的语文阅读技能,那就是了解并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去看看古人眼里的秋天吧!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3.课件出示《山行》齐读诗歌,理解诗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传世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合称为“小李杜”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3.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识字方法: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行、径”行”是多音字,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寒、径、霜”可以运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进行识记斜”可以运用生字加减法进行记忆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诗文配图,引导探究1)仔细观察图画,在诗中可以找到哪些景物?(2)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画面和诗句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这种景物有什么特点?(4)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诗人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哪个字直抒胸臆?诗人的什么动作表现出了这份惊喜?2.看图想象,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说图画上的内容。

      示例:走进深秋的山林,远望,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向山顶延伸,山腰上云雾袅绕,隐约还有几户山居人家;近处,夕阳晚照,枫林似火,动人心魄这真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教师“扶”学“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寒山”的意思诗人为何称这山为“寒山”?(深秋时节,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这石头小路有什么特点?(曲折不直它伸向哪儿?(山顶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串讲句意教师相机点拨总结示例:深秋时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方法拓展: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练,跟现代文的表达不同我们在说诗句意思的时候,可以先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中重要字词的意思,把句意说完整、说清楚如果运用直译法,也并非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还要调整表述顺序,使句意更加流畅才行二)半“扶”半“放”学“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1.引导学生想象描述画面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所见:山高之处,云雾缭绕,炊烟袅袅所闻:风吟,鸟啼,鸡鸣,犬吠所感:寂静的深山仍让人感到乡野生活的恬淡闲适,充满生气生处”“深处”“升处”的差异,突破“生处”难点、易错点3.串讲前两句诗意朗读回顾,读出画面感三)“放手”合作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自由读第3、4句,想象画面2.结合图片,交流“坐”“晚”“霜叶”“红于”的意思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串讲诗意4.朗读回顾,读出喜爱之情小结:火红的枫林,火红的枫叶,是那么生机勃勃,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向衰败的痕迹这怎能不叫人心生赞叹啊!同学们,让我听听你们满怀热情的朗诵,听听你们内心和诗人一样的喜爱之情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个性朗读比赛学生朗读展示,教师评价,齐读2.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学生试背3.课堂回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4.延伸拓展,作业设计1)画: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写:默写古诗《山行》,完成一幅书法作品3)找:另找一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收集杜牧的故事和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犹、傲、橘”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会写“赠、刘、盖、送、挑”等9个生字2.借助图片和关键词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意境,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山行》,齐背。

      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山行》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今天,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两首诗先来看这首《赠刘景文》二、学习《赠刘景文》,掌握方法(一)理解诗题《赠刘景文》,故事激趣1.运用形声字构字法、编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赠”“刘”2.理解诗题,介绍作者和背景背景故事: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刘景文的刘景文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才华出众,深有抱负他是一个美髯公,长着一副漂亮的长胡子,这点和苏东坡很像刘景文喜欢藏书,任职所得的薪俸基本上都用来买书,简直是个书痴,这点又与苏东坡趣味相投最难得的是,刘景文是将门虎子,为人粗犷豪放,襟怀开阔,甚合苏东坡脾气,被苏东坡称为“慷慨奇士”两个人特别要好但可惜的是,刘景文因为父亲刘平在对西夏的战争中曾经被俘,所以一直未被重用,心中难免郁闷惆怅公元1090年,也就是苏轼任杭州知州的第二年,刘景文这时候也在杭州做两浙兵马都监有一天,苏轼看到荷塘残败、菊花凋零而橙黄橘绿的秋末景象,想起刘景文已58岁,仍没有得到重用,而自己也经过数次起落,即将步入人生的深秋,感慨良多,便写下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疏通朗读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旋律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盖、菊、残、君、橙3.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难问题记下来3)观察课文插图,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它给了你怎样的印象?2.欣赏图片,理解诗句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①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荷塘生机勃勃②出示秋季的荷叶干枯图,再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荷塘了无生机③诗中哪个字直接点明荷花已经凋谢呢?(尽,凋谢之意擎雨盖”是什么意思?(“雨盖”是雨伞的意思,擎雨盖就是撑起的雨伞,而句中指的是像撑起的一把伞的荷叶④对着满塘残荷,你有什么感觉?(衰败,凄凉,悲伤……)(2)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①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争奇斗艳②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迎风傲立③秋风飒飒,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④串讲前两句诗意朗读回顾3)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①读这两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深秋时节,金黄的橙子和黄绿色的橘子高高地挂在枝头②讨论: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颜色学生交流③出示秋天丰收图出示课件,引导说话: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④指名学生说诗意、悟诗情⑤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呢?明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