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的研讨材料十篇.docx
42页扁—9TX关于开展关于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研讨发言材料“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锁〃人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应始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未必去”出发,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本密码”。
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解锁”久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敢接“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干密码”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锁”量体裁衣〃的“地域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地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获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一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说,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地域密码"。
篇一2023年在关于深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发言材料2004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XX时盛赞“这就是我的梦里水乡”XX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水韵XX”为主题,深化“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乡村美丽度和农民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XX片区最靓金名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获省优秀,在全国城乡统筹、科技创新、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分别位列第4位、第14位、第24位,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两次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地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等荣誉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好全域最美蓝图对标建设最江南梦里水乡,以高标准规划、政策、制度体系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四梁八柱”一是精心绘好“一张图”坚持"全域规划、城乡融合”,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揽,统筹“1+6+102”村庄布点,创新融入“北斗七星”湖区全域科创格局,形成“1+2”全域美丽新体系制定《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五带十团百村”全域美丽格局二是全面集成〃一笔钱〃出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政策“22条”,集中使用各条线涉农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三年新增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9个,投入资金12.2亿元。
今年,以示范区三周年现场会为契机,推进全域秀美、稻香未来乡村、沉香文艺青年部落3个标志性项目建设三是系统构建〃一盘棋”大力推进“县、镇街、村、户”四级联创,实现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村100%达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特色精品村21个,全力创建省级未来乡村5个、美丽庭院42051户大云镇缪家村建成党建统领幸福农村新社区,西塘镇红菱村建成稻香农业体验村落,姚庄镇横港村建成长三角生态宜游美丽乡村,天凝镇洪溪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成就奖二、坚持整治攻坚,擦亮全域最美底色常态开展综合整治和集中攻坚,全面厚植生态优势一是实施全域秀美专项行动一手抓自然村落提升,深化“四位一体”长效机制,推广积分制管理、“党群联动户比互评”“九星文明户”,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比季赛”和“红黑榜”,累计排查问题13余万个,整改率98.8乳下拨县级奖补资金2.6亿元;另一手抓农房改造集聚,以未来社区标准建设农村新社区,累计集聚农户4.5万户,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优胜县二是实施〃三大革命”攻坚行动坚持“全覆盖、无死角”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集中整治,建立智慧化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建成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2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家庭垃圾分类覆盖率100队智能监管覆盖率100%,农户源头分类准确率90%以上;建立县、镇、村、农户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运维100%;新(改)建农村公厕237座,实行“所长制”,建成省级星级农村公厕31座。
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农村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各类服务设施300多处,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5家,实现100%全覆盖一体推进田、水、林、路建设,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60.8公里,近三年绿化造林L9万亩,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美丽河湖”36条、“省级森林村庄”21个、省“一村万树”示范村14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三、坚持水乡韵味,打造全域最美蝶变系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做优美丽田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用工业理念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33.3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六连增,大力建设15个总面积L5万亩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首个姚庄镇武长村产业园,依托一里谷农业科技公司,建成XX市首个盒马村,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效益二是做靓美丽集成带统筹推进7条田园水乡风景线,将全县50个美丽乡村有机串联,集成打造县域大环线、镇域小循环,“桃源渔歌•最美香湖”“梦里水乡•乡伴西塘”等风景线连续三年获得XX市现场推进会一等奖,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三是做活美丽经济群。
结合精品村创建,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培育运动康养、教育研学等新业态组织丰收节、乐悠游、音乐节等,推进农家小吃等乡愁产业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杭商旅建设“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和沉香文艺青年部落,建成华腾农旅、嘉佑农业等“链主”型项目,北鹤、红菱等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435万元,列XX市第1,乡村旅游人次突破150万,综合收入1.76亿元篇三2023年度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发言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08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IOoO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
二、“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动,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坚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决策20年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