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80年代小说(一).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67961885
  • 上传时间:2024-07-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2.50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第七章 80 80年代小说(一)年代小说(一)2021/6/71 一、伤痕小说(伤痕文学) 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拉开了人们回顾苦难的序幕 对文革苦难的揭露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则是以1978年8 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为标志 2021/6/72 伤痕小说的价值:1、伤痕小说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2、人们在伤痕文学中发现了久违的悲剧精神3、伤痕小说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从而摆脱了十七年和文革中文学只能反映“工、农、兵”甚至只能以“英雄人物”为创作重心的教条规定 2021/6/73 刘心武:班主任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50年迁居北京1978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人民文学》主编等职2021/6/74 代表作有:《班主任》、《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风过耳》等 2021/6/75 刘心武的文学创作的最突出特点是社会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早期作品多表现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探索普通人丰富的精神世界80年代后,作品加强了对北京城乡多层面的社会风情和生活脉息的描写。

      2021/6/76 短篇小说《班主任》: 1977年发表,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 2021/6/77 思考题:1、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2、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说出理由3、谢惠敏、宋宝琦形象及其差别宋宝琦是极左路线的受害者吗?为什么?4、它属于伤痕文学吗? 是问题小说吗?说出理由2021/6/78 关于主人公的两种说法:1、班主任张俊石2、学生谢惠敏、宋宝琦2021/6/79 关于主题:1、借一名中学教师的眼光对在文革文化中长大的中学生的心灵予以审察,塑造了谢惠敏和宋宝琦这两个心灵被严重戕害和扭曲的中学生形象,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焦灼呐喊2、塑造了张俊石这位辛勤园丁的正面形象,表现了教育界在新的历史时期拨乱反正,大干快上的新气象2021/6/710 二、反思小说(反思文学)出现标志:《剪辑错了的故事》2021/6/711 一、反思小说的内容特色: 1、人道主义的刻意张扬,赞美超阶级的人性 2、人的生命价值的赞颂(如硬汉子形象)3、人的社会价值、地位的思考(如右派小说和知青小说)2021/6/712 二、反思文学的艺术特色:1、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2、中篇小说的文体选择;3、叙事立场的选择:个人苦难与民族苦难相结合,采用民间视角和立场。

      2021/6/713 2021/6/714 谌容:人到中年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谌容(1936~   ),当代女作家原名谌德容原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汉口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1980年因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而蜚声中外,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由她改编的同名电影曾先后获金鸡 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2021/6/715 出版有长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黑暗》,小说集《永远是春天》、《赞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小说选》、《谌容中篇小说集》以及《谌容集》等2021/6/716 谌容小说特点:善于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开掘出重大的社会主题,追求小说的诗意美和艺术表现的新颖独到,格调清新明丽、委婉细腻、朴实深沉2021/6/717 二、《人到中年》二、《人到中年》 主题:通过对陆文婷的工作和处境的描写,有力地揭示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发出了关心爱护中年知识分子的呼喊同时讴歌了中年知识分子高尚的献身精神和优美品格2021/6/718 人物形象:陆文婷不仅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同时也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

      但占据她心灵主要位置的是工作,她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勇敢而顽强地面对多处困难,在平凡的位置上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民做出诸多贡献2021/6/719 王蒙:春之声 意识流小说特征:1、小说以心理生活、意识存在状态及其自然活动的方式去表现和折射人生2、“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所制约的小说形态具有常变性、流动性、跳跃性2021/6/720 3、意识流小说形成了诸如内心独白、心理剖析、梦境、情绪弥漫等一整套心旧表现手段4、没有情节,只有情绪,或者情节被情绪包裹和浸透是意识流小说的常态2021/6/721 主题:小说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向人们传达出春天的气息2021/6/722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春之声》成功地借鉴了意识流手法,打破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要素的传统小说创作模式,这在当代文学史上是开先河的作品2021/6/723 作者以意识流的放射结构形式,把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外国、城市和乡村、新与旧、先进与落后,在主人公意识流动中交织在一起,展示了新时期生活状态的全景2021/6/724 三、改革小说(改革文学)改革文学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改革开放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 2021/6/725 “改革文学”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2021/6/726 农村题材的改革小说: 初期作品往往是简单的“一片光明”,随后一些作家开始致力于揭示农村改革中所受阻力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一些优秀之作甚至触及到在改革中发生变异的中国农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层面 2021/6/727 农村改革小说的代表作: 高晓声:“陈奂生系列” 何士光:《乡场上》 张一弓:《黑娃照像》 张 炜:《秋天的愤怒》 蒋子龙:《燕赵悲歌》 贾平凹:《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2021/6/728 城市题材的改革小说: 涉及领域上至国家的要害行政部门,下至街道小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2021/6/729 城市改革小说的代表作: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张洁:《沉重的翅膀》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柯云路:《新星》 2021/6/730 改革小说的结束: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全面铺开后,逐渐减掉了它的锐气,作家们开始比较平和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生活状况,改革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21/6/731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简介: 1941年出生于河北沧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1976年以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79年以《乔厂长上任记》再次轰动社会2021/6/732 其他获奖作品: 《一个厂长秘书的日记》、《拜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等 另外,出版了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空洞》,以及小说集、散文集等40余种1996年出版了8卷本的《蒋子龙文集》 2021/6/733 蒋子龙改革小说的思想内容特色(结合《乔厂长上任记》理解):1、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注2、着力塑造改革者典型3、关注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针砭性2021/6/734 开拓者家族: 乔光朴(《乔厂长上任记》) 车蓬宽(《开拓者》) 高盛五(《人事厂长》) 牛宏(《锅碗瓢盆交响曲》) 宫开宇(悲剧比没有剧好》)2021/6/735 艺术特色(结合《乔厂长上任记》理解):1、风格粗犷刚健,充满激情,有阳刚之美2、谋篇布局高屋建瓴,有宏大气势和视野3、将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写,善写人物的行为和语言。

      4、语言崇尚气势和雄辩力2021/6/736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