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校准证书内页、原始记录、计量性能模体、主磁场强度相对偏差不确定度评定示例.pdf
10页JJF(晋)***-2020 10 附录附录 A 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证书编号 XXXXXX-XXXX 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 温度 地点 相对湿度 % 其它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代号、名称) : 校准所使用的主要测量标准器: 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最大允 差/准确度等级 检定/校准证 书编号 证书有效期至 注: 1. XXXXX 仅对加盖“XXXXX 校准专用章”的完整证书负责 2.本证书的校准结果仅对所校准的对象有效 3.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印证书 第 X 页共 X 页 JJF(晋)***-2020 11 扫描条件: 线圈 头线圈 扫描矩阵 256mm256mm 扫描序列 SE:自旋回波序列 采集矩阵 256mm256mm 重复时间(TR) 500ms 视野(FOV) 250mm 回波时间(TE) 30ms 层厚 10mm 平均采集次数(NSA) 2 次 层间隔 校准项目 1. 主磁场强度: 2.成像性能指标 测试项目 横断面 矢状面 冠状面 信噪比(SNR) 影像均匀性/% 空间分辨率力/ (lp/cm) 空间线性/% 低对比分辨力/mm 层厚/mm 纵横比/% 第 X 页共 X 页 标称值/mT 实测值/mT 平均值/mT 相对偏差/% JJF(晋)***-2020 12 附录附录 B B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校准原始记录 证书编号: 委托方名称 样品名称 样品唯一性标识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制 造 厂 不确定度/最大允 差/准确度等级 样品来源 联 系 人 电 话 校准技术依据 校准/检测日期 地 点 校准/检测员 核验员 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 大气压 kPa 其它 / 计 量 标 准 器 名 称 出厂编号 规格型号 不确定度/最大允 差/准确度等级 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期 扫描条件: 矢状面 横断面 冠状面 线圈 头线圈 扫描矩阵 256mm256mm 扫描序列 SE:自旋回波序列 采集矩阵 256mm256mm TR 时间 500ms FOV 250mm TE 时间 30ms 层厚 10mm 平均采集次数(NSA) 2 次 层间隔 1.主磁场强度: 标称值/mT 实测值/mT 平均值/mT 相对偏差(%) 1 2 3 2.信噪比 中心区域 背景 S: SD: SB: 信噪比 SNR: JJF(晋)***-2020 13 3.影像均匀性 位置 0 45 90 135 180 225 270 315 中心 区域 Smax Smin S 均匀性 : 4.空间线性 方位 X 方向 Y 方向 标称值/mm 实测值/mm L 空间线性 L: 5.空间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 lp/cm 6.低对比分辨力 圆孔的直径/mm 能分辨圆孔的最浅深度/mm 4 6 10 7.纵横比 纵向直径 mm 横向直径 mm 纵横比 % 8.层厚 倾斜板的 信号强度 背景的信 号强度 信号强度之 和的一半 标称值/mm 实测值/mm 层厚实际值 /mm U JJF(晋)***-2020 14 附录附录 C C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计量性能模体 1. 计量性能模体结构示意图(计量性能模体有圆柱状模体和球状模体,且两种模体内部 结构相同,本规范以圆柱状模体为例) 图 1 结构示意图 上半球 下半球 第一测试面 第二测试面 第三测试面 第四测试面 测试体 斜置带 JJF(晋)***-2020 15 2. 模体扫描示意图 图 2 扫描定位示意图之一 图 3 扫描定位示意图之二 中心定位像 非中心定位像 正确校准 顺时针旋转(太高) 体模校准偏差(有角度变化) 逆时针旋转(太低) JJF(晋)***-2020 16 3. 信噪比及均匀性测试层面示意图 图 4 信噪比及均匀性测试面示意图 4. 空间分辨力及空间线性测试层面示意图 体模具有11 组高分辨率测试卡, 测试卡分别是(1、 2、 3、 4、 5、 6、 7、 8、 9、 10、 11)lp/cm。
图 5 空间分辨力及线性度测试层面示意图 JJF(晋)***-2020 17 5. 低对比分辨力测试层面示意图 图 6 低对比分辨力及纵横比测试面示意图 测试孔的直径为:(4.0,6.0,10.0)mm,孔深分别为:(0.5,0.75,1.0,2.0)mm 6. 层厚测试层面示意图 图 7 层厚测试面示意图 JJF(晋)***-2020 18 附录附录 D D 主磁场强度相对偏差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D.1 测量方法:将高斯计的探测器置于 1.5T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场中心位置,用高 斯计测量主磁场强度值 D.2 测量模型 (D.1) 式中: 主磁场强度的相对偏差,%; 主磁场强度标称值,mT; 高斯计三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mT D.3 不确定度传播率 各影响量的灵敏系数计算见公式: (D.2) 因为 为常数 ,所以: (D.3) 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见公式: (D.4) (D.5) 和 相互独立,因此可得公式: (D.6) D.4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D.4.1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对一台核磁,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测量(每测量完一次,把高斯计探测器拿出,再重 新放入磁场中心),连续测量 10 次,测量结果见表 2。
表 2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0 T 22 22 22 1200crel uuuc Tu Tc Tu T T E 0 T T 0 100% T TT E T 0 0 0 T E c T T 0 2 T E T c T T T 1 u 2 u 1 uT 1 uc T u T 200 0uc Tu T JJF(晋)***-2020 19 测量值/mT 1471 1474 1472 1475 1475 1473 1477 1477 1474 1478 平均值/mT 1475 单次测量结果标准差/mT 2.2 在实际工作中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为: (mT) (D.7) 每次重新摆放高斯计探测器,会带来位置变化导致测量不准确,不确定度分量 已经包含这一因素 D.4.2 由高斯计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高斯计的分辨力为=0.1mT,由高斯计自身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为: (mT) (D.8) 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大于 ,故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时只需考 虑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mT。
D.4.3 高斯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高斯计向上溯源得知 U =5.0mT (k=2) , 3 5.0 2.5 2 uT (mT) (D.9) D.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分量 和 互不相关 故: (D.10) 22 2222222 22 00 0013 44 2 22 4 1500 1.32.50.2% 1475 crelc TT uc Tu Tc Tu Tc Tu Tu Tu TuT TT D.5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 , 则扩展不确定度 2 0.2%0.4% relcrel Uk u 1 2.2 1.3 33 s u T 2 ( / 2) 0.029 3 uT 1 1.3u T 1 uT 2 uT 1 uT 2 uT 2 uT 222 13 c uTu TuT 2k 1 uT 3 uT 3 u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