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八年级 上册.doc

104页
  • 卖家[上传人]:城***
  • 文档编号:202091935
  • 上传时间:2021-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2.50KB
  • / 10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说明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八年级 上册》简介 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9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0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10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19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25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2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33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6第三节 社会行为 42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5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6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9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53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54第二节 细菌 56第三节 真菌 59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7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68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72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75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76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77第二节 从种到界 81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83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7 说明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供中学生物教师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时参考。

      二、本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科书,在本书的开篇安排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简介》,就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编写方式作了说明在单元的开始有单元说明各章都设有本章提示每一节都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参考答案和背景资料等几部分组成参考答案包括正文中学生活动讨论题的答案、技能训练的答案以及练习的答案等三、本书的主编是朱正威、赵占良编写人员是赵占良、李新花、王伟光、鲍平秋、张怡、吴成军责任编辑是王真真四、为本书绘制插图的是张傲冰希望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做进一步修改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八年级 上册》简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供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第一学期使用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册教材,现将本册教材的编写情况作以下说明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同七年级上、下册一样,本册教材的编写遵循了这套书共同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1.编写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编写原则(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4)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5)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知识体系的构建本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总体框架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与本册相对应的内容涉及三个一级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在教材中列为第五单元第一章和第二章八、生物的多样性”中,动物的类群、细菌、真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安排在第五单元;生物的分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安排在第六单元九、生物技术”中,“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五章在“生物的多样性”这个一级主题中,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已经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容将安排在八年级下册九、生物技术”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在七年级上册和本册有多处提及,在八年级下册还将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但是,这些内容在本册书中呈现出的体系,则与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排列顺序有明显差别之所以这样处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力求“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见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比如,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较多,包括生物的各大类群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如果集中在教材的某一个单元,势必十分庞杂将各大类群的内容罗列铺陈,就又回到传统教材的老路上,学生很可能不厌其烦,这是其一;将各类群内容集中介绍,只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关于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则难以展开,因而不能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这是其二;如果这样做的话,“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单元则只能讲各类群的共性,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而对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不做介绍,这不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这是其三考虑到以上原因,教材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分别安排了绿色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和细菌、真菌等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主要介绍了类群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的各个类群也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生物种类及生境的多样性已经有不少感性认识,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重要意义及人类应当采取的对策,尚需进一步抽象、概括和深入探讨,因此,教材在第六单元的后两章安排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生物的遗传、变异特性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些内容将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中2.具体内容的处理第五单元包括动物和细菌、真菌两大部分内容关于动物部分,教材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处理思路一脉相承,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图1)。

      为了便于学生探究动物的主要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强化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同时避免按门纲罗列介绍的做法,教材安排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上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三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上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上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似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教材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考虑到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已在第四单元讲述,本单元关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简化,以避免重复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二章,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在第一章已经介绍了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意义,这为介绍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行为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三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章可以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基础关于细菌和真菌,教材内容既包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包括课程标准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

      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应当说是顺理成章的此外,本单元第四章标题定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与具体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第六单元是《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关于生物的分类,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既是尝试,就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以马为例介绍了从种到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这样处理也较为适切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生物学专业工作,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而是分类的思想方法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是:“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应当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等原因,教材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期使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

      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在总结前两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度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上册共有探究活动41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模拟制作”、“制作”、“技能训练”、“角色扮演”、“课外实践”等(详见附表一)本册有“探究”6个鉴于在前两册书已学习过探究的基本方法,本册的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例如,关于鱼鳍的作用的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和通讯的探究等考虑到七年级下册在帮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已经通过模拟讨论情景等方式给予不少提示和引导,本册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这两个环节不再以模拟讨论情景的方式作为重点,而是仅提供背景材料在对探究活动的引导上,本册重在探究方案的设计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给出了较详细的提示,或者通过模拟讨论情景等方式进行引导如关于鱼鳍的作用的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等。

      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七年级下册的探究活动在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上要求相对较低,探究需要持续的时间较短;在科学探究技能上,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重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八年级上册在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上要求较高,如探究鱼鳍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等,有些探究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如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在技能训练方面,也有意安排了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方案的训练项目,而设计和评价的要求都是属于较高层次的在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本册教材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正文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在“课外实践”栏目中安排了“饲养金鱼”、“饲养家兔”、“参观食用菌养殖场或自己动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