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养生十三法,又名聪明法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孙思邈有着102岁的寿命,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欢迎大家阅读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头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好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改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逐渐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忙保持头脑苏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头,向左逐渐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头,反方向再做一下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当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加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生动,防止颈椎增生,不过,留神要逐渐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摇摆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和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错,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忙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溜达 挺直胸膛,轻松地溜达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风景民间常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3、脚常搓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2)两手大拇指轮番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道家养生的四个方法 一、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二、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根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十足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三、以气养生 《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成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1、老子的经络之说 老子发觉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这一发觉,比我国四大发明意义更宏伟,更深远 2、老子的精气之说 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3、老子的神守养生法 "凝神入气穴'的神守养生法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守督观窍法,守腹法和守中法窍指人九窍之一的后阴上的尾阊穴,是督脉(经脉)这个纲的绳头守督法对调理神经系统,改善全身机能具有很好作用守腹就是意守以关元穴为中心的小腹处下丹田神守下丹田对于培养精气,改善消化系统机能和下肢好处极大守中是说守中脘穴,即脐上三寸的中皖穴,又说为丹田神守丹田具有苏醒头脑,改善五脏机能的作用 老子以气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光彩可与日月同辉!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 4、庄子吐纳法的最高境界为胎息 庄子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学会胎息,则道成矣胎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练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之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掉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在母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
四、精神修练 精神修练是道家修练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 1、清心寡欲 老子哲学观核心是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即思想清静平静而无杂念;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和欲要节制方法上主张清静无为,绝学无忧,离境坐忘等 2、信道修练 即宣传"道'的功用,坚强"道'的信念,确立学道的志向,自觉地学道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成信,地不成信,人不成信,心不成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种与天争寿,积极进取,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 3、广积善德 道家从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角度,确立了善德的修炼内容认为心地良善,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积善德,才能感动主宰人间善恶的天君,由此才能得道成仙 4、知足长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得到满意,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扰,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健康长寿重视精神修炼是道家区别于其它学派的重要特征中国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哲学家无不重视精神调养 庄子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则精神不会消耗,与天地为一'。
大意是说:把世事丢开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 孔子说:"仁者寿'董伸舒说" 仁人之所以天下之道,外无贪而清静,心和平则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俗话说:"吃饭快乐,胜吃良药'这是说良好的情绪能增进食欲,有利消化 精神修炼又如意理养生、精神调养,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简单,胸怀大度,无忧无恼,,就能够使人的身心处于自然安详,平和的快乐之中,保持身心健康 精神修炼的内涵特别丰富;它和人的道德品质息息相关,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大飞跃现代科学研究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正确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百病滋生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曾对700多人举行跟踪调查,结果说明:与健康心理有关的布满爱心、与人为善、唱歌吟诵,心宽大度,淡泊名利等言行,都能使人健康 养生法—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