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克哈及其“创造神修”思想体系.doc
12页艾克哈及其艾克哈及其““创造神修创造神修””思想体系思想体系内容简介:艾克哈(约 1260~1328)是位德高望重的道明会神父,集行政管理、学术研究、教学与讲道于一身,其思想的正统性于年老时遭教会质疑死前奔走于德国会院与法国教廷间为自己辩白,死后不久教宗若望廿二世判定他学说中的廿八条命题是异端或思想错误,今天学术界平反之声不断,一些讲道家也用他的道理作避静与默想的主题二十世纪以来,艾克哈思想的研究与介绍日益重要,其中被关心的议题有:比较东西方宗教的神秘主义及与生态环保思想等……在此选摘艾氏的思想点滴,以飨热爱思考真理的人士:艾克哈及其“创造神修”思想体系艾克哈(约 1260~1328)是位德高望重的道明会神父,集行政管理、学术研究、教学与讲道于一身,其思想的正统性于年老时遭教会质疑死前奔走于德国会院与法国教廷间为自己辩白,死后不久教宗若望廿二世判定他学说中的廿八条命题是异端或思想错误,今天学术界平反之声不断,一些讲道家也用他的道理作避静与默想的主题二十世纪以来,艾克哈思想的研究与介绍日益重要,其中被关心的议题有:比较东西方宗教的神秘主义及与生态环保思想等……在此选摘艾氏的思想点滴,以飨热爱思考真理的人士:一、 “创造神修”概说 基督宗教古老传统有三个信仰重点:创造、救赎、圣化。
西方神修主流着重救赎与圣化,强调“堕落-救赎”的范畴福克斯认为历史上提倡“创造神修”的代表有:旧约雅威典作家、智能文学作家、耶稣、依雷内(Irenaeus 130~200) 、思高(Scotus Erigenus 810~877)本笃(Benedict of Nursia 480~550) 、方济(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5) 、艾克哈(Meister Eckhart 约1260~1328) 、尼克拉(Nicolas of Cusa 1495~1527) 、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 、牟敦(Thomas Merton 1915~1968) 、还有其它许多艺术家与生态学家等 “创造神修”的基本因素可以追溯到圣经中天主创造的神学,万物起源于天主的善意,天主认为万物是美好的,人是按天主的肖像而造,与天主有父子关系有托管万物的责任天主子降孕成人主要不是为了赎罪,强调“原始祝福”而非“原罪” 信即信赖,不只是同意、认同等思想活动重视人的整体性,而非灵肉二元的人观十字架与苦难是人类重生及“宇宙基督”来临的固有因素,救恩是人和宇宙的治疗。
狂喜、舞蹈、感恩、谦卑、爱情的庆祝等都是表达“创造神修”的具体形式 艾克哈神秘思想的特色 1. 灵魂与灵魂的根、神与神的根 艾克哈认为人的灵魂指人以受造物为对象的官能,包括感觉、意愿和推理思考;“灵魂的根”指人灵中与受造物无关,只与神直接发生关系的部分另一方面,神与人灵有相似的结构,神与“神的根”以“有为”和“无为”来区分;神就是指三位一体的神,三位各司其职, “神的根”指超越神的神,一个“无为”或无可言喻的总根基艾克哈并未否定传统的圣三神学,只是突显圣三的根源是一个奥秘与整体 2. 割舍与显道 “割舍”与“显道”是艾克哈论神修的方式,德文中Abgeschi-edenheit 有离或断的意思,艾克哈用来引伸的“割舍”是一无所求的割舍,没有二元或克修的色彩而 Gelassenheit 有消极与积极两面,除了“割舍”外,亦能有因“割舍”而达致的开放性或接纳性,让道(神)自显的意思 3. 诞生与突破 艾克哈用圣子在灵魂的“诞生”与“突破”进入神的根源来表达神与人灵的密契与结合,两者都以“割舍与显道”为先决条件在“诞生”中,人不执着于世物,一心遵行神的旨意;在“突破”中,人彻底释放一切,包含对自我及对神的意识在内。
“突破进入神的根源”代表一种自然而然,以“无心之心”爱神的状态,让“道/神”在人身上自然显现;在此,神与人的灵光相照,神的根与人灵的根化为一体 4. 溢出与回归的神修历程 艾克哈以“溢出”与“回归”来说明他的神修历程, “溢出”与“回归”代表一个历程的两段路向,各含两重转折,分别是:(1) “溢出”:“沸腾”与“创造” ;(2) “回归”:“诞生”与“突破” 在“溢出”路上,在无始之始中,宇宙万物都从神的根源“溢出” ,首先以生命丰富到“沸腾”的方式,圣父生下圣子;再以“向外沸腾”或“创造”的方式,圣父创造万物,并于人类历史中使圣子降生成人另一方面,在“回归”路上,借着接受圣子,人灵的根层也“怀孕”圣子,并得到圣子的“诞生” ,变成名符其实的天父的子女(以上有时亦称为三个“诞生” ) 最后人灵以“突破”的方式,就是放下一切人为意识的“割舍与显道”的方式,回归家乡,回到神的根,也就是回到人自己的根 艾克哈“创造神修”就是在以上的四个思想特色中开展出来的,下次将依艾克哈“创造神修”的四条路径逐一介绍二、 “创造神修”的四条路径 艾克哈“创造神修”以四条路径——肯定、否定、创造、转化为代表。
四条路径是一种螺旋形的整合旅程,互相蕴含与补充,: (一)肯定之路 (1) 艾克哈思想重点肯定之路属于积极方式的进路,强调神可以言喻的一面或可以表征的特性,并以天主的话带有创造能力的观点为出发点,是一种圣父藉圣子(圣言)创造世界的神学其中包括下列主题意涵: 天主有好生之德,受造界就是天主的美意与祝福的结果宇宙间充满神的启示,不亚于神圣的殿堂,宇宙亦象征一种和谐的力量:富于美感、带有秩序;人类一方面是伟大的:是天主的肖像;另一方面人类(拉丁文 humanus;希伯来文 adam)亦是谦卑的,因为人类属于土地(拉丁文 humus;希伯来文 adamah) ;每个人都是神国皇亲贵族的一份子,有共同建设宇宙的责任,其中包含追求知识、享受创作与生育的乐趣等;末世就是现在,接受神的人,内心精神已经进入永恒充满欢乐,永远保持青春与新生的活力,不受岁月的催老艾克哈的思想反映一种已经实现的末世论——因为于天主而言:每时每刻都是现在、都是新鲜的开始以创造的观点来说:圣子降孕的原因主要不是为了救赎人类脱离原罪,这一点可以对比与艾克哈同时代的方济会神学大师思高(Duns Scotus 约 1265-1308)的思想。
思高认为圣言降孕不能与原罪的道理相提并论,因为果真如此,圣言的降孕与原祖犯罪同属偶发事件思高认为不论人有无犯罪,圣言都会降孕成人,耶稣基督的圣心代表天主对外无穷无尽的爱的心愿,圣子的降孕更为了以爱来光荣天主的本体这种想法在教会历史中得到不少回响,德日进亦有类似的意见 艾克哈在其哲学作品《三部曲》中,提出“存有是神”的命题,“存有”就是一切“存有者”于宇宙的生命现象,其中充满着神性存有是神”反映一种“万有在神中”的想法,连一粒沙子也在神内充满神性,于是一切存有者之间也有种基本的平等性其中亦包括接受与肯定受造界或大自然界一切正面与负面的事,连地震、天旱、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在内,不为人心的好、恶所影响与扭曲,一切都能使神修生活有所获益,人生的一切际遇当中都能够同样地找到神的踪影 依艾克哈之见,天主经中的第三个愿望“尔旨承行”有两层意思:“无心一切”与“关心一切”——“无心一切”指无心于一切与天主的旨意无关的事物,是从“有分别心”的角度而言的;“关心一切”是从“无分别心”的角度而言 艾克哈认为“关心一切”有下面含意:在一切事物中寻找神,以平等心在万事万物中爱神;无论贫贱与富贵、患病与健康、悲欢与离合都能同样以自由的心寻找神与爱神。
于此,人生中吃、喝、玩、乐与喜庆诸事亦可放心进行,因为找到了“关心一切”的基本原则 肯定之路是一种祝福的神学,神与人彼此互相祝福:神借着创造快乐地祝福人类,人类借着对神的赞颂与感恩把祝福回向神人的伟大既在于按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因此,人类有特别的能力与责任——以感恩与赞颂响应造物主,同时整个受造界亦参与人类的感恩与赞颂,回归或回向神圣的根源 最后,神修生活就是一种“醒觉” ,学习把“醒觉”变成自己的第二天性福音记载耶稣复活纳因城寡妇独生子的故事,耶稣当时所说的话:“青年人,我对你说:起来罢!” ( 路七 14) ,其中的“起来罢!”一语被艾克哈解读为“醒觉” ,圣经学家认为“醒觉”与“起来”二种读法或译法皆可,原文与耶稣复活的“复活”所用的字相通(路九 22;廿四 6、34) ,因此“醒觉”亦与复活相关依艾克哈的了解“醒觉”的方法就是不断空虚自己,让神在自己的灵魂内居住,体验到“神比我更接近我自己” ,这体验与奥斯定“回归内心”的体验相仿人自己不能进入的心灵深处,神竟然居住在那里,神比人对人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与感受总之,体验到神在自己的灵魂内居住,也就是发现人自身充满复苏与治愈能力的根据与泉源;亦能够使人以神的眼光,平等地看待万事万物。
与其它三条路径相较,这是一条人所熟识的创造之路2 肯定之路的应用 肯定之路是一种“万有在神内”的想法,代表一种祝福的神学,整个大自然与救恩史都是默想与观想的题材体验到一种生活在天主内的满足感,亦体认人类是神造化的赞育者,设法走进世界,参与建设世界的工程;于此,人类文化的绵延、生态环保的维护、生物科技与基因工程,甚至连养生延年之术都找到行事的原则与动力 教会神修传统一向以炼、明、合三路最具代表性:炼路在于炼净、除去罪过,克制偏情,攻打世俗和魔鬼;明路在于师法基督修德行善领受圣事;合路则指与天主的结合若与炼、明、合三路相较,创造神修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第一条路是肯定之路而非炼净之路,表达对世上万物持较开放与更接纳的态度 (二) 、否定之路 1. 否定之路的重点 否定之路是对神无可言喻一面的体验,否定之路并不抹杀肯定之路,只是要走出并超越肯定之路,注意神不可言说、神秘、隐藏与超越的一面,与艾克哈思想的主题“ 割舍”与“显道”相应否定之路从割舍各种人为的执意,一任自然到达让天主自由显现的途径,其中包括以“无心之心”爱天主,停止一切人为的思想活动的要领,是一条在更深层次回到一切根源与无可名言的天主的路径。
换言之,从人与万有的否定立场而言,是“神在万有外”的体证,以“神在万有外”的方式去体会“万有在神内” 艾克哈的思想与东方强调空、无的否定式思想有点相似,两者都强调一个超越时空,你我等一切言语藩篱与思想对立的模式,例如《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 ,正反映如此的境界 艾克哈有关根源的天主或神的根源的思想,与圣三神学基本上并不相违;二者能有一种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劝人放弃各种人为的自我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回到根源与无可名言的天主,依教会传统讲法就是天主圣三中的天父 依前文肯定之路所述,艾克哈有“存有是神”的哲学命题否定之路注意的重点是,在神(存有)身上,一切万物(存有者)才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的依据;离开“存有” (神)自身,万有是虚无神人的关系有如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影子是随着太阳而生的 在神学反省上,否定之路使神和人神秘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是无可名言的根源的神,另一方则是空无所有的人此外,否定之路助人破除各种偶像,戒绝把受造界事物绝对化作为崇拜与信仰的对象,大自然的灾害亦不直接挑战人的信仰因为否定之路把人领入神的神秘的深处,离开各种人为出发点的操心与执意,其中包含有害之物与本身是善之物,而神的标准是超越一切受造界相对的善恶、智愚、有无等标准。
否定之路的最佳说明就是耶稣临死前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两句话:“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 (谷十五 34) ,以及“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路廿三 46) 十字架神学就是否定之路的写照 否定之路既强调“割舍”与“显道” ,亦是一条心灵的治疗之路,让人放下因自私而来的恐惧与不信,激发人提升精神,体验神的空、无之美与妙否定之路亦帮助人作自我反省与批判,发现自己潜意识中的执迷与顽固之处 艾克哈之见梅瑟在神惩罚拜金牛者后,为其余的百姓代祷所说的话:“现在只求你赦免他们的罪,不然,就把我从你所记录的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