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ppt

2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8425185
  • 上传时间:2019-10-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83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 汉代儒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百家争鸣(儒学产生),(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焚书坑儒”? 2、你认为“焚书坑儒”有没有真正实现人心的统一?,(1)焚书:除《秦记》、博士管理文献、医药等实用之学外 (2)坑儒:坑杀儒生,没有,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前221,前770,前206,前202,前141,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焚书坑儒(低潮),黄老之学,“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黄帝善于养生并得道成仙老”指老子的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治身”(虚静养身)与“治国”(无为而治:具体做法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百家争鸣(儒学产生),(儒学复苏),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前221,前770,前206,前202,前141,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儒学产生),黄老之学(儒学复苏),焚书坑儒(低潮),【自主学习】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结合材料,思考问题:,(二)罢黜百家,,(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匈奴威胁,边患不止;,罢黜百家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大一统的现实需要;,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结合材料,思考问题:,(二)罢黜百家,,(2)汉武帝为什么独尊的是儒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汉代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

      ……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合作探究】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基本主张有哪些?为什么说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小组活动要求: 第一步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小组内交流,形成组内观点,并作好记录; 第三步积极发言,展示本组探究成果;,【合作探究】思考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的?,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材料四 董仲舒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合作探究】3.改造后的儒学基本主张有哪些?为什么说 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材料三 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提出“三纲”、“五常”,④仁政, 德治少刑,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四 董仲舒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4)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独尊儒术?,政治上:重用儒生; 思想上:表彰六经,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上:设置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二)罢黜百家,【自主学习】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思考问题:,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太学,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三)太学的出现,中央官学——,私学,太学,政治管理人才,做官,,读书+做官,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读书 (儒家经典),察举制,儒学+政权,(5)汉武帝独尊儒术有何影响?,【合作探究】,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 ——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积极: 思想上: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正统) 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 ③文化教育上: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心理上: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消极: 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是一种文化专制;,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 汉代儒学,学出来的感悟—“变”,时代变化推动儒学的演变,今天的时代更是日新月异,当我们再回望汉代儒学,哪些又是不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有哪些是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的?,学出来的感悟——“不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 中华民族,谢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