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new.pdf
43页第一章绪论2 0 0 7 年5 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这是继2 0 0 5 年出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 业界称“十三条”) 之后,监管部门发布的又一个有关操作风险防范的指导性文件,将操作风险提到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一监管高度根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测,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由此可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商业银行要按照监管要求切实控制操作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操作风险可能形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农业银行案件发生势头严控不遏,特别是今年邯郸农行“4 .1 4 ”金库被盗大案的爆发,充分暴露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观念亟需增强、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管理技术仍较落后等诸多问题,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形势不容乐观今年是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年,操作风险管理任务艰巨在操作风险管理形势如此严峻和紧迫非常时期,应该如何剖析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业银行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如何让构建适合农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治理结构? 如何控制农业银行主要业务操作风险? 如何运用操作风险缓释策略? 这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作者作为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者,从研究操作风险管理基本理论人手,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最佳行业实践,探讨了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有关问题,以寻求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农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第二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概述2 .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界定操作风险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操作风险概念的科学界定基础上的国际著名金融组织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作了经典界定2 .i .1 操作风险的定义定义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是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1 9 9 8 年,英国银行家协会等国际著名金融组织对全球5 5 家金 融机构发起了联合调查,并于1 9 9 9 年提出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下一个前沿》的调查报告,基于银行业内部操作风险的各自表述归纳分析,首次提出了“操作风险共同的核心定义”,即“由不足够的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I O2 0 0 4 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采用了该业界定义,被金融行业更加广泛的接受和使用2 .1 .2 操作风险的分类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采用的操作风险业界定义,操作风险可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起的四类风险2 。
2 0 0 3 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良好作法》进一步明确了这四类风险的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失、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这七种损失事件可细分为不同的具体业务活动和操作,使金融机构管理者可以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瑞士信贷集团对操作风险分类是一个典1B r i t i s hB a n k e r ’A s s o c i a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w a p s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a n dR o b e n tM o r r i sA s s o c i a t e s( 2 0 0 0 ) ,O p e r a t i o n a lR i s kM a n a g e n t —T h eN e x tF r o n t i e r ”T h eJ o u r n a lo fL e n d i n g &R i s kM a I l a g ∞e n c M a r c h ,P P o3 8 —4 4 。
2 巴曙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 0 0 32型案例,认为从风险来源上分为五类:组织、政策、程序、科技、任何外部因素3 2 .1 .3 操作风险性质分析相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具有明显的六个特性:一是异质性操作风险由于覆盖范围广泛性和诱发因素多样性,不同操作风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性质差异,导致各个风险之间的独立性二是普遍性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机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操作风险不仅存在于业务流程中,也存在于风险管理本身的实施过程中三是不对称性是指反映操作风险的操作损失分布不对称,呈现出肥尾的非对称特征主要反映在操作风险从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上两种类型,一类是可能经常发生但损失程度较低;二类是发生频率很低,但后果非常严重四是企业特定性操作风险是由金融机构自身一系列的特性所决定的,包括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基础设施状况、公司的管理文化、管理层的素质和风格等五是非盈利性操作风险不能直接带来盈利由于操作风险的非盈利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策略是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追求降低操作风险和增加管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六是可转化性操作风险通常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2 .2 操作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概述2 .2 .1 操作风险管理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为古老的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是与金融机构的产生和运行相伴随的一种日常的管理活动。
金融机构独特的性质决定了操作风险管理独特性质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操作风3H a n s —U l r i c hD o e r l g l 2 0 0 3 } ,O p e r a t i o n a lR i s ki nF i n a n c i a ls e r v i c e s , C r e d i tS u i s s eg r o u p 3险管理的独有特征一是操作风险难以计量操作风险是当前最难计量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性质复杂且各风险因子之间可比性差;损失数据稀少缺乏积累;风险量化模型开发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操作风险量化困难目前已成为制约操作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操作风险难以通过市场转嫁转嫁风险是现代风险管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策略和技术之一,也是金融体系实现风险配置的重要途径操作风险难以计量的管理特征决定了市场转嫁策略在操作风险管理难以运用,不能计量的风险就不能定价,不能定价就不能交易转让三是与业务线路的管理过程相融合操作风险源自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人员、系统和流程等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管理与业务线路本省的管理是相互融合的因此,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业务部门应该首先对自身的操作风险负主要责任。
四是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所决定的环境和文化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公司治理是关于金融机构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基本关系结构,内部控制是覆盖金融机构所有人员在内为达到预定业绩、遵守相关法规和信息等目标的管理过程,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基本环境和文化五是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管理方法发挥主导作用操作风险由于其难以计量性,操作风险管理传统上表现出明显的依赖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管理的特征基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这些主观经验和定性管理方法长期以来确保了金融机构整体上将其操作风险有效的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六是事前合规管理和事后稽核审查是主要管理手段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各项外部法规和内部制度是管理的主要依据,违反法规和制度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保持对相关内外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是成功的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七是人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操作风险定义为来自于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多方面因素,但在操作风险管理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人是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职位越高,风险越大;二为人是操作风险管理动力的主要来源,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其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作用越大。
2 .2 .2 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 操作风险管理不慎引发重大风险的案例时有发生2 0 世纪8 0 时年代一9 0 年代以来,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金融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管理不慎引发重大风险的案例时有发生从理论上讲,具体表现在大量的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将手工操作错误的风险转化为系统失败的风险,同时加大了金融机构对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的I T 系统的依赖性;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而且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具有很高杠杆性的衍生产品爆炸式发展;电子和网络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使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面临欺诈和系统安全问题;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收购兼并浪潮也对金融机构系统和流程的整合和人员的管理等操作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挑战;金融机构向大批量服务供应商发展的趋势也对其系统的连续性和备份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践中,从国外来看,1 9 9 4 年巴林银行因其交易员违规开展日经指数交易而酿成9 .2 7 亿元英镑损失并最终导致银行倒闭;1 9 9 5年日本大和银行隐瞒美国国债违规交易事实,酿成1 1 亿美元损失,遭到美国监管当局终止一切在美业务的严厉处罚;2 0 0 4 年花旗集团在日分支机构因违法从事为不法分子开设账户供其洗钱,诈骗储户外汇等行为而被勒令停业、吊销执照,其C E O 普林斯也被迫公开谢罪;2 0 0 5 年欧洲监管当局又开始调查花旗违规开展欧元区债券问题。
从国内看,2 0 0 0 年前后建行吉林分行发生存款诈骗案,诈骗金额超过3亿元;2 0 0 2 年中行开平支行发生资金内部盗窃案,涉案金额高达4 0亿元;2 0 0 5 年中行河松街支行又爆发1 0 亿元存款诈骗大案这些大要案的发生既造成了巨大财务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是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失败,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深刻的风险管理教训4 2 ) 操作风险对经济资本的需求在相应逐渐增加毕马威全球风险调查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占风险资本要求总额的比例,过去为5 5 %、3 5 %、5 %和5 %现阶段为4 0 %、3 5 %、2 0 %和5 %,将来可能演变成3 0 %、2 5 %、4 0 %和5 % 3 ) 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为需要监管资本抵补的三大风险,并出台了《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稳健做法》指导各国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5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文件,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针对近期国内银行业大要案频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 0 0 5 年出台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6 ,提出了十三条具体措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2 0 0 7 年发布实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2 .2 .3 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起治理健全、流程严密、工具先进、控制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把操作风险控制在最优水平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着力构建操作风险的识别,度量、监测、控制和技术支撑体系,组建一支与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骨干队伍,当前重点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确保大案要案数量逐步下降、案件堵截成功率明显上升、内外部欺诈风险得到有效控制4 农总行研究室:《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出版社,2 0 0 5 5 巴曙松: ,2 0 0 7 年2 .3 现代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新趋势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以来,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研究和管理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巴塞尔委员会和各类银行业组织的报告( 协议) 上,反映于国际活跃银行的突破性探索中。
1 ) 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层次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