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理念更新和标准重构.docx
7页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理念更新和标准重构 (2)提出更高的职前教师选拔标准改革之前,澳大利亚教师教育项目招生主要依据高等教育招生标准(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AT-RA)来进行,虽然有一些教师教育项目除此之外还考察了其他方面(如学生先前经历、面试、标准化测试、档案袋和书面申请),但总体来说,选拔方式主要侧重于候选人的学业成就有研究者指出,此做法更适合工程、农业和科学等学科,但对教师教育项目来说效果不佳[22]因此,新标准对项目招生标准进行了改革:加强研究以有效识别教师特征;运用更精细和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就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做出具体规定(相关测试成绩应排在同辈群体的前30%);自2016年起所有教师教育项目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通过国家读写能力测试;运用适当工具以识别候选人的个性、从教意愿等非学术素养(如表1中的3.2);必须公开所有招生信息并呈现相关证据(如表1中的3.1和3.3),以保证透明性和一致性可见,新标准提高了招生标准,以确保教师教育项目选拔到最合适的人3)强化教育实践教师教育项目的实践环节深受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以及实践指导教师水平等因素影响。
在改革之前,澳大利亚各教师教育项目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各项目的教育实践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实践的整体水平也较低为此,2015年的新标准清晰界定了大学与中小学的正式伙伴关系(要求有书面文件作为证据)及其内容,明确了双方的角色与职责新标准还就教育实践的时机选择、持续时间(60—80天)和频度、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评价机制等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有些要求甚至细化到每一天的安排和管理(如表1中的5.1)基于良好伙伴关系的结构化实习是此次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质量,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4)严格评价毕业生以确保从教准备性2015年新标准要求对教师教育项目毕业生进行更加严格、规范的评价相较于2011年标准,2015年标准的新意包括:(1)要求所有职前教师在毕业之前必须以教学表现评估来展示教学实践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2)全面落实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毕业生阶段)的要求,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责任(见表1中的标准7—13)进行基于证据的评价;(3)运用毕业生就业数据、注册数据、毕业生满意度和校长满意度调查数据、个案研究和其他相关数据(如表1中的1.4)等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很显然,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认证改革的宗旨——提高教师的准备性,从而能确保基础教育的每一个课堂都有卓越的教师5)关注项目的持续改进与发展优化认证、有效促进教师教育项目实现自我改进也是改革的新意之一新标准要求教师教育提供者必须持续不断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定期报告项目改进数据(如表l中的6.1)在每个认证阶段结束之际,教师教育提供者都必须用证据来展示项目的变化与改进之处(如表1中的6.3)根据新标准的要求,项目的改进不仅体现在项目认证过程中,也体现在项目认证结束之后在项目结束之后,教师教育提供者每年必须向管理机构报告并展示项目影响以及改进之处(如表1中的6.4)四、总结与讨论自2016年开始,澳大利亚正式实施了新修订的教师教育认证标准与办法截至目前,这项改革因时间过短而没有充分展现实践效果,但从学界相关研究的结论和初步的实践反馈来看,此次改革体现了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认证制度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仍面临很多难题与挑战1.关于认证理念的更新澳大利亚2015年的教师教育认证改革提出了重视结果(尤其关注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实际影响)、证据本位、严格透明等理念关于重视结果,从理论上来说它是符合现代评价理论发展和教师教育功能定位的,从实践上来说,它与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改革措施也有相通之处。
证据本位和严格透明等理念,显示了此次改革在解决以往存在的证据模糊不清、认证过程不规范、标准不一、缺乏可信性和实效性等问题方面所做的努力但是,落实这些改革理念也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在评价项目结果时,要求收集两个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证据——职前教育阶段学生的表现和毕业后作为新教师的工作成效一方面,“在职前教育结束之际进行针对所有毕业生的教学表现评估存在很多困难,其规模较大,数据比较复杂,也不易管理[23]另一方面,“关于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数据,要求在项目进行中、项目最后阶段和项目结束之后等阶段获得,但后者相对较难在项目毕业生正式成为教师之后,收集新教师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证据是很难操作的,且不容易获得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主要依靠个人的主观认知,不能精确地反映现实[24]实际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证据改进已经成为国际话题[25]2.关于认证标准的重构2015年的认证标准对一些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出了改革,包括以结果为导向对教师教育项目进行全程评价、更高的职前教师选拔标准、强化教育实践、严格评价毕业生、关注项目的持续改进与发展等这些措施回应了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利益相关者的新诉求,有助于推动教师教育认证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
截至目前,尚不能准确回答借鉴澳大利亚的改革举措可否切实解决很多国家在该领域遇到的难题例如,教师教育项目的招生选拔机制复杂多样,且主要由项目提供者自主决定,这能否真正保证选拔的严格性?什么样的工具与程序能够选拔出既具有较高学业成就,又具有良好个人品质的教师候选人?“重结果、轻投入(包括硬件)”的评价是否对所有教师教育项目都是公平的,能否真正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要求项目结果评价基于证据,但证据的有效性、可信性如何保证?要求项目提供者持续不断地收集、分析和评价数据,并定期报告项目改进情况,这是否会增加项目提供者的工作量,从而使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变得更加烦琐?教师教育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究竟如何评估,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使澳大利亚的此次改革仍留存不少悬念,也正因如此,澳大利亚政府强调未来必须强化国家层面的教师教育研究,以逐步澄清什么是优秀的教师、教学和教师教育,从而以理论研究来引领教师教育认证不断趋于完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改革思维参考文献:[1]Mini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Melbourne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al Goals for Young Australians[R/OL]. [2][3][5][10][8][14]Teacher Education Ministerial Advisory Group. Action Now: Classroom Ready Teachers[R/OL]. 2014: 2,5,3,ix,4,30.[4]Mini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Data Cube(2014)[EB/OL].[2018-02-07]. [6][21]The Australia Institute for Teaching and School Leadership. Accreditation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Australia: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EB/OL]. [2018-02-07].[7]邓涛.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机构重组和标准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6,(1):106-114.[9][18]MAYER D. An Approach to the Accreditation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Based on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Learning Teaching[R/OL]. (2015-05-31). [11]INGVARSON L, BEAVIS A, KLEINHENZ 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act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on Teacher Preparedness: Implications for Accreditation Policy[J].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7, (4): 351-381.[12]周钧.美国教师教育认可标准的变革与发展——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5.[13][19]Teacher Education Ministerial Advisory Group. Action Now: Classroom Ready Teachers-Australian Government Response[R/OL]. (2015-02-28). [15]DARLING HAMMOND L, SNYDER J. Authentic Assessment of Teaching in Context[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0, (16): 523-545.[16]The Australia Institute for Teaching and School Leadership. Classroom ready: Demonstrating the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from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Position Paper[R/OL]. http://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