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杯弓蛇影话中医七情.doc
2页1从杯弓蛇影话中医七情秦朝年间,陈留县(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有个叫何解元的人,有一次他到朋友赵修武家里赴宴饮酒,喝了数杯酒后,忽然发现杯底有条小蛇,他把酒喝干以后又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但是他回家后常认为自己吞了小蛇,天长日久地就觉得心中疼痛,而且总感到小蛇在腹中逐渐地长大,在不断地啃咬自己的五脏他的病也日益沉重转年又依旧到赵修武家赴宴,这次他非常小心刚拿起酒杯,又见酒杯里有小蛇,于是放下酒杯仔细观看,原来是赵家的房梁上悬挂着一张弓,这张弓的影子映射到酒杯底,如同小蛇一般从此他就解除了心中的疑团,心痛病好了 这个故事也就是成语“杯弓蛇影”由来,何解元的病是由于怀疑而引起的情志疾患,其实也就是中医的七情致病 中医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们很早就发现,心情活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之说,人为万物之灵,情感最为丰富喜恕哀乐,乃人之常情,然而任何一种感情,若反应太过,就成了异常之情七情异常就会伤及腑脏而出现疾病如:如过喜、狂喜,则易伤及心,使人精神失常、思维混乱,或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范进中举后欢喜过度致“疯”,牛皋活捉金兀术后大笑而“ 死”,都说明了暴喜的危害性。
怒可伤肝暴怒可导致吐血、昏厥、突然失明甚至死亡《三国演义》中周瑜气得吐血而亡就是过怒致害的明证忧愁或悲伤过度则伤肺,造成肺气抑郁、气机不畅、经脉不通,从而在人体内导致一系列病变思虑过度,则伤神致病,引起食欲不振、头脑胀痛等症状若长期思虑重重,极易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恐和惊,都伤肾过度的恐和惊,会使人出现瘫软、大小便失禁浑身颤抖等症状,甚至导致晕倒、痴呆、心悸而亡 另外,中医学理论不仅认为七情会致病,还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道理,提出了情志相克,用七情治病的理论按照中医学原理,肺、肝、肾、心、脾五脏其性分别属金、木、水、火、土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根据五行相克学说提出了七情治病理论这几种情感疗病方法称为“喜疗”、“ 恐疗”、“怒疗”、“ 悲疗”、“思疗”如果应用得法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喜疗:《医苑典故趣拾》中记载:清代有位巡抚,精神抑郁,整天愁眉苦脸,家人特邀名医诊治名医按脉良久,竟诊为“月经不调”巡抚听罢,哈哈大笑,曰:“ 堂堂男子,焉能月经不调,实在荒唐!”从此,每忆及此事,都不禁捧腹大笑,心境也从此渐渐好了这种疗法也称“ 诙谐疗法” ,适用于因悲、思、忧等情绪过重致病的患者,但要注意掌握分寸,不可使其过份大喜。
恐疗:根据“恐胜喜”的原则,对于一些因过喜导致的精神混乱、神智不清等病症,可用恐疗法如范进中举后大喜而致疯,邻居们就让其平时最害怕的人岳父胡屠户凶神恶煞地打了他一耳光,结果手到病除 怒疗:“怒胜思”怒疗适用于思念成疾或因思念过度而情绪异常低沉的患者古代有位王爷和他的王妃感情特别深厚,王爷因公长期在外,王妃因思念、担心过度而成疾,茶饭不思,卧床不起,多处求医服药均无效后有一名医让其待女告诉她王爷身边现在纳了很多妾,终日享乐王妃一听,勃然大怒曰:“其已忘吾,吾何思其!”马上起床下地开始吃喝玩乐,病情一扫而光 悲疗:悲哀,是人的一种不良情绪但是中医学利用“悲胜怒”和“ 悲则气消”的原理,使其成为治病的一种方法《素问·举痛论》说: “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怒属阳,悲哀属阴,大怒则气血逆于上,扰乱心神,悲则气血沉降悲疗法,在于引起悲哀之情以控制另一种病态情绪,以求阴阳平衡,达到治病效果悲疗,除了治怒,还宜于治疗兼有情绪亢奋症状者,如狂症等 思疗:指引导患者对某些问题进行专心思考,以解脱和对抗某种病态情绪的方法思疗法是一种移情易性的方法,重点在于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忘却病态情绪对自己的刺激思疗的应用较广,凡悲忧恐怒之病均可施之。
对于因七情引发的病,非单纯药物可以奏效,巧妙地应用情感疗法,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张从正三笑愈狂病 2005 年 9 月 1 日 德明中医日前在外地逛书店,竟然买到《子和文集》,是邓铁涛编的,大喜过望读其中有言:“有病不治得中医”,注称是引班固《后汉书》,足见其涉猎之广由此想到,我们中医学院的学生读不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我相信,如果只读那三四十本中医教科书,决然只是庸医张从正三笑愈狂病张从正,字子和,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 人,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医学派中 “攻下派”的代表,精内、外、妇、儿诸科,著有《儒门事亲》十五卷,对后世医学较有影响关于他的事迹,民间流传不多,但却典型一天来了一位叫项关今的人请张从正去看病他的独生儿子死了,妻子精神受到刺激,整日地思念儿子,久而久之,身子越来越瘦,脾气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叫喊怒骂,甚至舞刀弄棒,追杀家人,弄得全家鸡犬不宁,四邻不安项关今四处求医问药,毫无收效终于找到了张从正的门上张从正听了项关今的介绍,稍稍思索一下,答应上门就诊这天,张从正骑着小毛驴,携带着药囊来到项家一进门,他就笑嘻嘻地说:“项家娘子,老朽给你治病来了!”说罢,就伸手到药囊里去摸药。
谁知摸来摸去摸不到药,却弄了一手的胭脂,急得在大厅上团团转,抓耳挠腮,弄成个大花脸项家娘子见了张从正这副狼狈相,忍不住“格格”地笑个不停张从正见项家娘子乐成这样子,尴尬地辞谢道:“娘子见笑了,老朽年老健忘,丢三拉四的,竟将药给忘了,改日一定再为娘子送来张从正走后,项关今回到家,项家娘子将刚才的事说给丈夫听,边说边笑个不停过了两天,张从正又来到项家,一进门,项家娘子见了张从正不由得就想起他昨天那副花脸相儿,微微带笑地问:“张医师,药带来了吗?”“带来了!带来了!”张从正连声答道一边说一边赶忙到身上摸药可摸了半天,却摸不出来张从正索性脱了外衣来找,张从正这一脱外衣不要紧,里边穿的全是女人的衣服,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项家娘子一看,不由得捧腹大笑张从正见项家娘子乐成这样子,忙一脸扭怩地穿起外衣,起身告罪说:“老朽实在胡涂,今天又忘记带药了匆忙间竟将老妻的衣服给穿了来,惹得娘子见笑,多有得罪!老朽告辞明日无论如何一定将药送到府上项家娘子此时笑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要药张从正一走,项家娘子对家人讲起张医师穿女人花衣服的事,笑着说:“这老头老不正经,穿着一身女人衣服,实在太不象话!”说罢,又禁不住“格格”地笑个不休。
项关今回家,娘子又对他提起张医师穿女人衣服的事项关今对张从正两次来都未带药,心中老大的不满意;但见娘子心情很好,也就不多计较,随口道:“老头年纪快七十岁了,丢三拉四的事是有的第三天,张从正又来到了项家项家娘子一见张从正露面,心里就笑了起来,老远就含笑招呼道:“张医师,今天药一定带来了吧!”可这张医师今天进门,却一反常态,脸上毫无笑容,一双手按住肚子,嘴里不住地哼着,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弯着腰,再也直不起来项家娘子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张医师,您这是怎么啦?”张从正抬起头来望着项家娘子苦着脸说:“不瞒娘子说,我来时走在路上,肚子就痛得厉害,这下越发痛了,十成有八成是要临产哩什么!您要生孩子了?男人也要生孩子? ”项家娘子“哈哈哈哈”地笑得前仰后合张从正却不笑,他艰难地站起身来告辞说:“实在对不起,老朽今天又无法替娘子治病了,老朽要赶回家生孩子要紧,这十天半月不得来了,只有等生了孩子再来为娘子瞧病说罢,苦着脸,弯着腰,捧着肚子出门去了项家娘子瞧张从正那副样子,越瞧越好笑,就嘲讽地说:“张医师生了孩子,别忘了给我送喜蛋来呵晚上,项关今回来了,一进门就问:“听说张医师来过了,今天该送药来了吧?”“你那张医师生孩子去了,等生完了孩子再来。
妻子说罢,兀自笑个不住项关今听说张从正生孩子,一口茶一下子从鼻子里喷了出来:“这老头子在说胡话了,男人怎么会生孩子?”妻子学着刚才张从正那副洋相,在丈夫面前表演了一番项关今听了,忍不住直摇头:“眼见方为实,传言未必真人人都说张从正是名医,谁知既是这样一个疯疯颠颠的老头!”项关今从此不再提请医的事项娘子却逢人就说她丈夫替她请来了这么一个怪老头治病,来了三次,一贴药没开,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乖露丑,竟然还冒充名医,最后弄得无法,竟然说要生孩子,跑回家去了她说了笑,笑了说人们也都陪着她笑项家娘子走到哪里,笑声就带到哪里,能吃能睡了,也不骂不哭了,身子也渐渐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润了,待人接物都正常了一句话,项家娘子的病彻底地好了!2项关今初时也陪着娘子笑,可后来见娘子的病竟然痊愈,心中怀疑起来,特地登门去拜访张从正项关今一脚踏进张从正的门,张从正就呵呵大笑地问:“娘子的病好了吧?”项关今连声应道:“好了!好了!只是贱内的病好得古怪,特来向先生讨教 ”张从正笑道:“老朽去府三次,送去三剂笑药,抵得上百剂灵丹娘子此病起于忧愁悲苦,故老朽以喜胜之项关今听了,如梦初醒,连声赞叹:“张先生妙手回春,三笑愈病,真乃神医也!真乃神医也!” 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 2001 年 3 月 7 日 搜狐石建军以情胜情疗法简称情胜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治疗病人的。
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及情志之间存在着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而正确运用情志之偏,补偏救弊,则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肌体恢复平衡协调而使病愈但实际上,情胜疗法与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互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情绪变化有阴阳属性之分,有对立而言,当情志活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只要采用与之相对的情志之偏,即可进行矫正,而并不一定拘泥于五行相制理论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愁、喜与怒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动,它们可互为调节控制,使阴阳重新趋于平衡在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情胜疗法的案例,略述一二一、激怒疗法愤怒有忘思眠、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之效,在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医认为,肝木之志为怒,脾土之志为思,木克上、怒胜思愤怒虽然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但它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因此对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情绪变化所致疾病,均可用激怒疗法治之子思夫,日夜思虑,思之过度则伤脾,这在当时社会中,对女子是莫大的羞辱,因此该女子大哭大怒,怒则思解,使病得治据《吕氏春秋·至忠》记载:“齐王疾有,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诊王之疾,谓太子曰:‘ 王之疾必可已也。
虽然,王之疾已测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文挚) 与太子期,而将往而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玉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王之疾乃遂已 ”这则医案,是中医心理疗法的较早记载从‘非怒王则疾不可治”、“以重怒王,王叱而起”可以看出,齐王患的是因情志而致的病,或因思、或因郁,而怒可以治思在克郁,所以文挚故意激怒齐王,王一怒之下,“疾乃遂已”激怒疗法的案例甚多,几乎历代的医家著作中都有记载,如清代学者陈梦雷所著《医部全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女子病不食,而北卧者且半载,医告术穷翁(作者注:指元代名医朱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 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 ’叩之则许嫁丈夫人广且五年翁谓其父日;‘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怒耳 ’父以为然翁人而掌指面者三,责其不当有外思女子号泣大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曰:‘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 及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病不作此案为女二、喜乐疗法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为良性情绪变化,因而可以治疗因忧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活动所致病变以及与喜乐相对立的表现为阴性情绪状态所致疾病。
据传清代有位八府巡按,久病而忧其疾不愈,医者多人不见其效后请一名医,诊之断曰:月经不调巡接见之大笑,以后每想到此事,即自然发笑,其病不觉渐愈笑属心志,喜可胜忧,男子岂能有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