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3).ppt
51页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一、教育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开展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根底教育的大门 2.根底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根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3 3.开展性 所谓“开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开展的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表达在两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指导. 7.终身性 由于素质的形成和开展贯穿人的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4〔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的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 〔3〕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5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那么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 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6 5.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 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7二、学生观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置和作用上的看法 〔一〕两种不同的学生观〔一〕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1 1.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2. 2. 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以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开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以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开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只能作为只能作为““自然仆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预能多加干预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8 〔二〕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开展的人 (1)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的身心开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是有开展潜能的人 3.学生是有开展需要的人 4.学生是独特的人 5.学生是有自主意识的人 6.学生是需要尊重的人.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9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1.把学生当做学生 2.把学生当作朋友 3.把学生当做老师 4.把学生当做同学 5.把学生当作儿童 6.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7. 把学生当做教育资源.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0 [案例]“一本书的较量〞 英语课上,田老师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他走到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田老师又说了一遍:“请把书拿出来〞黄某仍然无动于衷那老师就自己拿了? 〞老师伸手去拿,黄某忙用手轻轻挡在抽屉边,不让靠近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黄某依旧不动声色田老师有些紧张,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田老师说:“好吧,我现在就打 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 最终,黄某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刚看的那本课外书。
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这位老师有没有解决问题?如果你遇到案例中的情况会怎样处理?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1〔四〕〔四〕““人的全面开展人的全面开展〞〞的思想的思想 1 1..““人的全面开展人的全面开展〞〞的具体内涵的具体内涵 “ “人的全面开展人的全面开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人的全面开展全面开展〞〞概念的具体界定概念的具体界定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开展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开展 二是指克服人开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二是指克服人开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开展自由的开展 2 2.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 1〕社会生产力及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生产力及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前提 〔〔2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条件〕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条件 〔〔3 3〕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开展实现的唯一途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开展实现的唯一途径。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2( (五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 1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的内涵 “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开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有四层根本含义:是科学开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有四层根本含义: (1)“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开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对人在社会开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2)“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3)“ (3)“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对人的生存和开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心要求对人的生存和开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心 (4)“ (4)“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要求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32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全面开展思想的开展:对全面开展思想的开展(1)(1)在在教教育育目目标标上上,,以以人人为为本本对对““为为谁谁培培养养人人〞〞、、““培培养养什什么么人人〞〞和和““怎怎样样培培养养人人〞〞等等根根本本问问题题的的答答复复,,集集中中表表达达了了马马克克思思主义关于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开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开展〞〞思想思想. .(2)(2)在在教教育育主主体体上上,,坚坚持持以以学学生生和和教教师师为为主主体体,,育育人人为为本本、、德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3)(3)在在教教育育方方式式上上,,坚坚持持因因材材施施教教、、有有教教无无类类,,积积极极建建设设全全民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4)(4)在在教教育育权权利利上上,,坚坚持持最最大大限限度度地地满满足足人人民民群群众众的的教教育育文文化化需求 (5)(5)在在教教育育评评价价上上,,坚坚持持以以人人民民是是否否满满意意作作为为衡衡量量教教育育开开展展的的根本标准根本标准.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4 [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任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学生王友欲用砖头砸一个同学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
〞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辉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5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渐渐被自责、懊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抱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快乐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那么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6 [分析] 启示之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当众呵斥、批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启示之二: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全盘否认,而是积极地从他身上寻找另外的一些优良的表现和“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和蔼意。
启示之三:教师不要盲目地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了解,这就防止了误伤学生和批评的盲目性 启示之四:针对被教育对象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表扬和奖励的手段进行教育 启示之五:是教育学生要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7 [案例]爱,鼓起成功的风帆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二年级的一位学生有偷东西的毛病,有一次,又偷了隔壁班级书柜里的书班主任胡老师决定对这件事进行特殊处理她特意把该生单独请过来,送给他两本书,语重心长地说:“听说你爱看书,老师很快乐,特意送你两本书,希望你从书中明白道理〞后来,这个聪明的男孩喜爱上了阅读,坏事也离他越来越远一次,该生向胡老师坦白了偷书的事情,胡老师避开了“偷〞字,说“你借了书要向人家说明,老师带你去还书〞慢慢地,该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请分析该老师用了何种“灵丹妙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8 三、教师三、教师观观 ( (一一) )教师的概念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 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2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3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19( (二二)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开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开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开展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开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 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者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 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 §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身成长的需要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0 [案例]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突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缺乏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1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的“示范者〞 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 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标准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 ③教师的典范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2 ( (三三) )教师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 1.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包括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确实立和提升的过程。
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确实立和提升的过程 2. 2.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1)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 (2)以奉献和效劳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以奉献和效劳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 (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效劳、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效劳、培训及资格认定进行管理培训及资格认定进行管理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3 ( (四四) )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1.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全面扎实的掌握首先,教师要对所教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全面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根底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根底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再次,教师要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 (1)教师要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 (3)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4 3.职业道德素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达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5 (五)教师的专业开展 1. 教师专业开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开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素质各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的开展及其开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开展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1)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容是教师专业特性 (2)教师专业开展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3)教师是专业开展的主体 科目一:综合素质2024/8/2726 2.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2)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师应该培植起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开展与成长 (3)培养和强化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科目一:综合素质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科目一:综合素质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播送电视学校中央农业播送电视学校 刘刘天金天金2021˙05˙07 2021˙05˙07 陕西陕西科目一:综合素质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根底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平安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2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到达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 举家外出农户20% 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 妇女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科目一:综合素质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 不愿再回乡务农85% 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21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科目一: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局部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缺乏:“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答复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开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开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目一:综合素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现代〕家庭经营+ +合作组织合作组织+ +社会化效劳社会化效劳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 →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科目一:综合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开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细胞,是开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的根本力量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开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科目一: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效劳〞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
科目一:综合素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开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开展未来的过程科目一:综合素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根底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科目一:综合素质◆世界性课题比方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到达59岁 ——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科目一:综合素质◆世界性课题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科目一:综合素质 □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
科目一:综合素质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根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那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科目一:综合素质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根本表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根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开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科目一:综合素质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效劳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效劳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