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育马克思平时作业第二次作业(教育类别).doc
4页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请判断:( A)A、正确 B、错误 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请判断:( B ) A、正确 B、错误 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请判断:( A) A、正确 B、错误 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请判断:( A )A、正确 B、错误 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请判断:( A )A、正确 B、错误 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请判断:( A)A、正确 B、错误 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请判断:(A )A、正确 B、错误 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A、正确 B、错误 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请判断:(B )A、正确 B、错误 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 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A )A、人们主观的活动 B、人们的一切运动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C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 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 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A )。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 B、它们互相配合 C、它们相互渗透 D、它们互相决定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政治决定经济 C、政治和经济互相决定 D、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基础8、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9、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 A)A、辛勤劳动 B、耐心等待 C、事事关心 D、大力宣传10、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经济基础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上层建筑三、思考题(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1、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答:实践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实践实践是永恒的,是物质运动,人作为高度发展的物质,其本身就是实践2、从认识到实践就是把已经获得的理性认识应用到实践去,一方面,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更有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3、认识的总过程和规律。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3、“智能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答: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化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3、产品分配关系的合理化在分配关系方面,不是纯粹的按劳分配、按资分配, 社会关系的变化—政治、道德等等.4、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答:1、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它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来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候,能促进生产力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5、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6、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1、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和目的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的原因?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科学规定,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之本质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就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认识论8、为什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1、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9、国家的对内职能有哪些?答: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三方面,政治统治、经济建设、社会管理10、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因素有哪些?答:这里三个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了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一个因素,这个因素起着双重作用,所以这两对矛盾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三个因素构成了两个矛盾,这中间有一个共同联系环节,生产关系把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串联起来在这个前提下,这两个基本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社会形态发展1精制参考。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