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阅读:列子生平和《列子》一书.doc
4页列子生平和《列子》一书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著作为《列子》(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
名御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但不知何时已佚失 今本《列子》版本不下几十种,书前大多存有刘向所撰的《序》或张湛(东晋时人)所作的《序》,各版本内容相差不远,有大量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书中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今人杨伯竣先生的《列子集释》,征引了历代主要注疏,又附录了《张湛事迹辑略》及刘向、张湛卢重玄、陈景元等的序文,和柳宗元、朱熹、高似孙、叶大庆、陈三立、梁启超、马叙伦、武义内雄、杨伯峻等的考校辨伪文字 冥纸灰认为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列子稍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2、汉人在此基础上补充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