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论.ppt
105页《环境规划与管理》,主 讲:赵淑华,课程简介,本课程涵盖环工、环科、生态、社会、经济、法律及行政管理等跨领域之课程,目的在于缓和、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阐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水、气、固废等对象规划以及城市、开发区、乡镇等区域规划和生态规划,还有区域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对特定地区进行全面规划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要参考书目: 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尚金城.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 郭怀成等.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叶文虎等.环境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篇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 第二篇 环境规划 第三篇 环境管理,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课堂表现:作业20%平时分数: 考勤10%讲课安排,学时:32 每周4学时 (第10周考试) 课内实训:6学时 实训一 认知角色建立团队 (学时:1 ) 根据管理和专业的要求成立环保公司:公司可以是科技公司,规划公司、环保设备公司、环保工程项目公司等。
实训二 训练(学时:2 ) 搜集环保规划视频,进行公司展示和视频比赛 实训三 策划环保技能大赛的活动方案 (学时:2 ) 实训四 环境规划、环境风光视频展播,并学会评估 (学时:1),课堂公约,座位排序,按照报名序号从前往后排: 靠窗开始: 1————8 9————16 17——---24 25———--32 中间 33——----40 41——-----48 49———-56 57———--64,8,,守时,用心,分享,不玩,课堂公约,,,8,旷课:扣10分 迟到:扣5分 请假:扣2分 4次旷课取消 考试资格,发言:加5分 团队展示:加10分,,为了教室环境,教室不吃食物,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学时:2),简介:本章主要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环境管理的提出 2、环境管理的含义,,,,不同时期,人类对环境影响不同,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同,农业时代,,科技进步,人口膨胀,大规模开发,全球环境恶化,工业时代,,背景,(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环境管理的提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 环境污染严重……,酸雨、臭氧层损耗、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霾……,公害问题相继发生,环境质量急剧恶化…,背景,保护地球,看书5分钟,回答问题。
提问:,1、环境管理的提出是哪一年?在什么条件下提出的? 哪一年、在什么地方、什么机构、形成了3点共识?(不看书) 2、根据不同专家学者提出的环境管理的定义,自己归纳概括环境管理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一)环境管理的含义,,,,,,,,2.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一)环境管理的含义,,,,,,,,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 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 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 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 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五 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一)环境管理的含义,,,,,,,,(二)环境规划的含义,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区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二)环境规划的含义,,,,,,,,2. 环境规划的含义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二)环境规划的含义,,,,,,,3.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二)环境规划的含义,问 题:,1、什么是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2、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3、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什么? 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是什么?,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 概念: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做作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调整环境行为 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转变环境观念,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一)转变环境观念,,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追求GDP 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道德 环境无价 分析的科学 恶性消费,传统观念,,绿色GDP 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 和道德 环境有价、生态有价 综合的整体的科学 节约型、环保型消费,理想观念,,发展观,,伦理 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环境观念的转变:,,环境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指导和培育这样一种文化,以取代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这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环境文化的建设:,玛雅文明的覆灭,中华文明发源地 黄河三角,,,,,,,,,,,,,,,政府行为,人的 社会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等,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企业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公众行为则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人类社会行为的三大主体,(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人类社会内部谈管理:,环境管理:,,(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 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环境管理的三项任务,调整环境行为,转变环境观念,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根本,直接,具体方法和实践,人类社会新的生存方式 (也称为环境文明和绿色文明),环境管理 的最终目标:,,,(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 4. 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一朝天子”一朝规划,地方领导成“规划之神”,“规划规划,纸上画画。
专家“炮轰”官员的背后,凸显出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种种乱象 “因 为广州中新知识城规划的挫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说:不要再叫我‘规划之父’了,我在广州遇到了‘规划之神’出事官员大多不尊重科学,不知道常识,在 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疯狂又狂妄近日,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在微博上炮轰“出事官员”不懂规划,引发社会关注在 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袁奇峰说:“广州海珠区建设环岛轻轨的项目明显不合理,在江边修轻轨技术上的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既解决不了交通问题,又增加 不了开发用地,反而会破坏滨江绿地,所为何来?可是,开弓没有回头路,运营轻轨每年投入上亿元,没有客流支撑,成本无法收回,这不是给公共财政制造陷阱 吗?” 近年来,各地频频曝出“糊涂规划”:大到“世界生态宝库”湖北神农架建设机场,引发舆论批评地方忽视生态保护;2013年,济南欲在日军侵华遗址“万人坑”上建商业楼盘,被舆论批评后才叫停……,袁奇峰认为,这些乱象的出现,主要是一些地方领导把自己当成了城市“总规划师”,真懂规划的专业人员反倒成了画图工具对一些“拍脑袋”的规划,领导美其名曰“讲政治” 袁奇峰说,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原本有常设委员会会议,由于很多项目专家通不过,便被撤掉了。
现在的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持人,国土、住建、规划等部门参与其 中专家大多“听话”,很少出现否决案,政府觉得这样“更有效率、更可控”而袁奇峰本人正是因为“不听话”被取消了委员资格快速沟通;组建团队,分组:两边的同学,一排一组,每组5人 选出CEO,完成分工,明确各自要扮演的 角色,讨论10分钟,说出公司的名称、口号,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一)对传统观念和行为的早期反思 (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 (三)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起步阶段,,二、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一)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重要成果 (三)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发展阶段,三、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一)会议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