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浅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552278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浅析=“news_bd”>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的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这可视作家庭农场的雏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也相应提高,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渐显现其中,家庭农场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的最为重要的形式本文试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问题进行粗浅分析   一、我国家庭农场的特征和优缺点   (一)家庭农场的概念与特征   家庭农场由种田大户发展而来,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和严格的界定,种田大户有时也称为专业大户,专业大户更多的是围绕某一种农产品从事专业化生产,从种养规模来看明显地大于传统农户或一般农户因此,种田大户与家庭农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拥有一定的土地规模,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些学者认为:从事粮食作物的家庭农场,租期或承包期应在5年以上,土地经营面积达到3. 33公顷(一年两熟制地区)或6. 6 7公顷(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

      从事经济作物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应达到与当地农业资源条件相适应的某种规模标准   家庭农场具体包含以下五个特征:第一,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即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常年聘用外来劳动力这是家庭农场区别于集体、国有农场的主要特征第二,拥有适度的土地规模,即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要注重土地规模经营的度,规模过大造成资源的浪费,规模过小又不能充分发挥出农场经营的优势第三,集约化生产,即家庭农场通过适度的集中土地、劳动力、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达到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目的,这是区别于小农户生产的主要特征第四,商品化经营,即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向市场销售而非自给自足,这是区别于普通家庭承包农户的重要特征第五,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户主要通过自己农场的生产经营来维持日常生活、增收致富   (二)我国家庭农场优缺点   家庭农场具有很多优点:第一,家庭农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同时,通过租赁的形式将农民的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不仅将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并使得出租土地的农民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也使得家庭农场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家庭农场能够更好地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播种等,推动农业高新科技的发展,一定的土地规模也使得大型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第三,家庭农场一般参加农业保险,与普通农户相比,家庭农场具有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四,家庭农场可以采用较高标准的农业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在环保、安全性方面水平更高,可增强市场竞争力,并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家庭农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绝大多数的家庭农场规模不够大,与国外大中型家庭农场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第二,家庭农场的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数还是从事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种养结合以及循环农业类型的比例较低第三,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合作社等法人机构能更好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在购买方需要开具发票的时候,合作社可以开具税务部门印制的农产品免税票据,面这些都是目前的家庭农场无法做到的   二、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浙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案例   浙江宁波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己经出现了家庭农场的雏形,产生了一大批从事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到90年代后期,家庭农场逐渐规范起来,一些种养大户进行工商登记成为家庭农场宁波市农业局在2010年对全市家庭农场进行调研,在385个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类的有279家,其中种植面积在6. 67-33. 33公顷之间的家庭农场占总数的一半,主要从事谷物和蔬菜种植。

      2012年,宁波市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60%以上宁波市农业局对全市家庭农场重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底,该市家庭农场数达到600多户,且家庭农场主大多较年轻,素质比较高,同时还担任购销大户或农产品经纪人等角色除此之外,还聘用大学生参与到家庭农场的管理中其中,有224个家庭农场牵头领办或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110家拥有自主商标为了进一步稳定土地的流转和土地集中,土地流转双方己经初步探索采用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以及纠纷解决机制   (二)上海松江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案例   上海松江地区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探索推广6. 67 -10公顷的粮食家庭农场截至2012年末,该地区家庭农场数达到1206户,经营面积9106. 67公顷,占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的8000,家庭农场类型分为种养结合型、机农结合型和纯粮食种植型三种,其中,纯粮食种植型有1013家,水稻的经营规模一般为6. 67 10公顷,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土地流转费也在逐渐增加,2012年土地流转费达到每公顷10 800元,政府实行每公顷3000元的弹性补贴综合来看,家庭农场每公顷纯收入达到900012 000元。

      该地区家庭农场遵循农民自愿有偿、经营者自耕、经营者择优、土地流转费合理以及经营规模适度等原则,并逐渐形成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涵盖农技、农资、农机等内容   (三)安徽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案例   安徽郎溪县于2001年6月成立了第一家主要从事粮油和苗木的绿丰家庭农场,至今己有13年的发展历程2009年7月,家庭农场协会成立,专门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2009-2012年,全县对40多个农场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累计投入资金710万元农委会加强同农信联社和邮储银行的合作,对每户家庭实行小额优惠贷款,截至2013年2月底,总共协调农户贷款4600多万元2012年末,216户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达到2. 8 9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2013年,该县家庭农场己发展到554户,经营品种多样(包括粮油、茶叶、烟叶、蔬菜、水产、家畜、家禽、苗木等),经营土地达到8613. 33公顷,平均每户14. 87公顷,从事种植业的农户经营规模一般在3. 33 -13. 33公顷之间在经营土地总数中,自有土地260公顷,租赁流转土地面积8353. 33公顷,占97000   (四)三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对比   三地区家庭农场各有发展特色。

      浙江宁波地区的家庭农场数2013年达到600多户,平均单户家庭农场面积达到3. 3 3公顷以上;主要以市场为主导,培育一批生产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大户,规模大户还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公司,为了更好地贴近市场目前,该地区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的形式主要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四种形式该地区家庭农场普遍经营效益较好,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占多数;有224家家庭农场牵头领办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10家拥有自主商标;此外,该地区雇工数量较大,面且长期雇佣工现象较为普遍上海松江地区家庭农场数2012年末达到1206户,平均单户家庭农场面积达到6. 6 7 -10公顷,平均年收入7 -10万元;农户一般委托村委会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民手中的耕地向村集体的流转,土地流转到村委后,由区政府出面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该地区还具有政府衔接产业链以及经营者持证上岗等特点安徽郎溪县2013年家庭农场数达到554户,单户家庭面积达到3. 3 3公顷以上,农场内人均纯收入为29 180元,政府扶持力度大;最大的发展特色是成立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协会会员大部分代表性较强,规模较大,辐射作用比较明显,协会还派农技人员对家庭农场进行定向技术帮扶并创建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对全面指导家庭农场的标准化生产和应用农业新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协会还创建了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网,为农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网上营销平台   虽然三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浙江宁波地区家庭农场土地租期较短,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途径,使得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不利于家庭农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投资基础设施能力较弱,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条件受到极大的约束该地区家庭农场人才紧缺,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管理者较少;从组织形式看,个体工商户是浙江省家庭农场的主要注册登记形式,个人独资形式、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家庭农场有待进一步发展上海松江地区家庭农场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仁月目前,由粮食、蔬菜等种植成本上涨,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雇工费用不断增加以及资产投入加大等因素引起的资金缺乏己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发放的贷款额度较小,家庭农场或者依赖民间借贷,或者依赖原始积累;该地区还存在农场经营生产效率较低、收益不高等问题,缺乏较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以及由于资金短缺带来的生产设备不足等问题安徽郎溪县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不规范,家庭农场流转了大量土地,但是流转的土地没有进行整理,土地依然以小块的形式存在,对机械化和统一规范的田间操作带来不少难度;农场主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急需要一批精通农业技术管理的人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相应缺少更新设备、整理土地以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比较落后,承受灾害的能力较弱,与此同时,该地区也存在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三、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   第一,确定土地权属关系,实现土地稳定流转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通过家庭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承包合约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为了稳定土地流转关系,第一步就要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承包权归承包土地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通过确权、颁证来界定农民对土地的永久经营   第二,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搭建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的平台要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例如提供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评估、信息咨询、交易公证等服务,方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中国要在坚持农业土地所有权长期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依靠市场化运作聚集资金等生产要素,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奠定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基础   第三,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完善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体系通过立法等措施,对土地撂荒行为人进行处罚,对土地粗放经营行为人进行警告;同时要防止在利益驱动下强占农民土地和改变农地用途等不法行为发生,促使具备土地流转条件的土地实现流转实践证明,农民只有不再以土地为生存条件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自愿出让土地使用权,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农村人口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来解除农民放弃土地的后顾之忧。

      (二)培养合格的家庭农场主   家庭农场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管理能力面在我国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素质较高的年轻农村劳动力纷纷选择农村非农产业或城市就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其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应积极构建家庭农场主的培育机制   第一,政府可设立培育农场主专项基金,委托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校等对农村现有的种田能手、家庭农场主进行教育与培训,具体通过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及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以及现代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