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ocx
10页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林 苗 15927649982Reference:本文以2009-2013年的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上市银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越大,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分配力度越大;社会责任经济贡献率越大,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分配力度也越大关键字:上市银行 社会责任 现金股利一、引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以此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近些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虽然履行社会责任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但是长期来看,资本市场会比较热衷于履行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Schnietz and Epstein,2005;肖红军等,2010)企业需要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特殊的经营、较高的负债率、严格的监管决定了其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曹涌涛和王建萍,2008);另一方面,2006 年之后,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定期披露社会责任评估体系以及社会责任报告(赵杨等,2010)早期对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社会责任指标的选取、体系的构建,以规范性论文居多,随后的研究开始关注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开始出现大量的实证论文,现有文献中,已经关注了社会责任财务业绩(沈洪涛,2005)、信息透明度(Chih et al.,2008)、利益相关者治理(何德旭和张雪兰,2009)及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艾林,2012)等多个问题,但是却鲜有文章研究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上市银行与一般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有较大差别,一方面上市银行比较倾向于分配较高的现金股利,另一方面上市银行分配的每股现金股利值较高(刘志伟和赵永琴,2011)那么,为什么上市银行比较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希望回答的问题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上市银行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一般是基于这些动机:如回报社会、完善资本、提升企业形象、降低社会风险、平衡整体目标等(李伟阳和肖红军,2011),以此达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但是,上市银行作为一个上市企业,也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做出的经营决策都是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如果上市银行在当期履行了较多的社会责任,往往预示着上市银行投入了较多的成本,而从收益来看,这些投入短期内是没有回报的,这势必会影响到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偏离上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种情况下,上市银行对于社会责任的投入增加了其经营成本,降低了净利润,从而上市银行没有更多的盈余供其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以回馈股东此外,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往往是想向外界表明自身经营良好而发放现金股利与之有相似的信号传递作用,也是向外界传递一个经营良好的信息因此,履行社会责任与发放现金股利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而履行社会责任最终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所以上市银行想要通过分配现金股利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来传达,二者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假设1: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之间负相关,即履行社会责任越多的银行,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以及分配力度越小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沈洪涛(2005)发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显著为正。
Simpson 和 Kohers(2002)研究发现,美国国有银行的社会责[来自W]任绩效与财务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chnietz 和 Epstein(2005)也认为处于危机时,在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良好声誉的上市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股价的下跌也就是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上市银行通常经营能力也很好,所以对于这些上市银行,即使耗费成本履行社会责任,也不会显著影响其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上市银行越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越可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以及社会的认可,从而越倾向于对股东的高额回报另外,上市银行的股东会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对上市银行分配现金股利施加压力,否则可能受到股东及资本市场的惩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上市银行就具有了改善自身绩效的动力,从而更可能主动的履行其社会责任,并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以发放现金股利的形式回报股东,而股东对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2: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之间正相关,即履行社会责任越多的银行,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以及分配力度越大三、研究设计(1)实证模型与变量设计为检验社会责任对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如下的实证模型Logit(DP)=α1BSR+α2Size+α3Growth+α4ROA+α5CAR+C+ε (1)DL=α1BSR+α2Size+α3Growth+α4ROA+α5CAR+C+ε (2)其中(1)式是检验社会责任与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倾向的 Logit 模型,(2)式为检验社会责任与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 OLS 模型,其中α为变量的待估计系数,C为截距项,ε 为残差项,相关变量定义如下:1、被解释变量。
现金股利分配倾向(DP),是一个虚拟变量,以上市银行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来衡量邓建平和曾勇(2005)认为,2000 年以后中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倾向明显有所上升,但分配的每股现金股利却有所下降,所以他们认为分配每股现金股利小于 0.05 元的商业银行为未分配现金股利的商业银行但是2009年股份制改革之后,上市银行收益增长较快,相应的分配股利较多,银行一度成为分红最多的行业,其中的工商银行已经连续多年成为A股上市企业的派现王,基于此,本文借鉴邓建平等的方法,将上市银行每股现金股利大于 0.15 元的上市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赋值为1,即DP=1,反之,上市银行未分配现金股利或每股现金股利不超过 0.15 元,则DP=0现金股利分配力度(DL),以上市银行分配的每股现金股利来衡量,若上市银行当年度未分配现金股利,则 DL=02、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社会责任(BSR),本文主要参考朱明秀(2011)的指标选取方法,并借鉴2008年5月14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 》中每股社会贡献值的计算方法,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从而求得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值,即:上市银行每股社会贡献(BSR1)=每股收益+(纳税总额+职工费用+利息支出+公益投入总额-社会成本)÷期末总股本;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经济贡献率(BSR2)=每股社会贡献×年末总股数÷年末营业收入总额。
其中纳税总额为上市银行支付的各项税费,包括各种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职工费用为上市银行应支付给职工的费用总额;利息支出为上市银行为债权人支付的各项利息费用;公益投入总额为上市银行本年度社会捐赠总额;社会成本为上市公司因污染环境而被罚的金额,不过上市银行一般没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因此此项金额均为03、控制变量同时,本文参考 Fama 和 French(2001)、陈立泰等(2010)及朱明秀(2011)的研究结果,加入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以商业银行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成长性(Growth),以营业利润增长率来衡量,即等于(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盈利性(ROA),以总资产净利润衡量,即等于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资本充足率(CAR),衡量银行风险的指标,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标准计算得到2)样本选择2006年,浦发银行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份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随后各商业银行相继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考虑从2009年开始,16家上市银行全部披露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能够满足样本需要,因此本文选2009~2013 年间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剔除数据不完整的样本,共得到55个有效的样本观测值。
样本数据来自各大上市银行的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经手工整理得到数据处理使用stata12得出四、实证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DP的均值为0.8,说明80%的上市银行都分配了现金股利且每股股利大于0.15,可见16家上市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比较高,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也比较大被解释变量DL的最小值为0,是中信银行在2010年没有分配股利,DL的平均值是0.26,进一步说明上市银行的每股现金股利值比较高解释变量中,BSR1的均值为3.98,说明上市银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接近4.00,但是各个银行之间的差距较大,最大值是兴业银行的12.06,最小值是中国银行的1.07变量 BSR2均值为1.41,社会贡献总值与营业收入之比在1.14~1.82之间,各个上市银行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其他控制变量中,SIZE的均值为28.93,我国上市银行的平均规模大约是3.5万亿元;Growth的平均值是25%,最小值是招商银行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为-17%,最大值是民生银行的62%,可见民生银行发展是比较快的对于盈利性指标ROA,因为是保留了两位小数,所以每个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都接近0.01,相差不大。
CAR是衡量银行风险的一个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其平均值是12%,最小值也有10%,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规定2)相关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DP和DL以及BSR1和BSR2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这是因为求得这些变量时的计算方法是相互联系的(但是这些变量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检验模型中) DL和BSR1、BSR2之间的相关系数也比较大,但是它们是作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对结果没有影响除此之外,其余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这说明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后面的实证结果是可信的 (3)回归结果分析从表 3 可以看出,当被解释变量为DP时,二元 Logit 模型中的LR检验值均能通过 1%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 R2值分别为0.6087与 0.5451,而当被解释变量为DL时,OLS 模型中的 F 检验值同样都能通过1%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Adj R2值分别为 0.753[来自www.lw5u.CoM]7与 0.4673,这说明检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实证结果是可靠的具体到解释变量,当被解释变量是DP时,解释变量BSR1与DP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说明上市银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显著正相关,即上市银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越大,其越会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同样的,解释变量BSR2与DP之间也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总额与营业收入的比例越大,越倾向于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当被解释变量为DL时,解释变量BSR1与DL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上市银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越大,其分配现金股利的力度越大即每股现金股利越大;类似的,BSR2与DL之间也是显著正相关,社会责任经济贡献率越大,上市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综上来看,本文的研究假设2 得到了很好地验证,也就是说上市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还会履行对股东的责任,虽然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但是这种良好行为会为上市银行带来更好的发展,因此上市银行会向股东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对于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