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口义齿-排牙_选牙__(NXPowerLite)..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452611
  • 上传时间:2019-12-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9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排牙 (一)选 牙 1.质地 2. 大小、形态和色泽的选择 (二)全口义齿的排牙原则 考虑美观、功能和组织保健 (一)选 牙 人工牙种类: 塑料牙:牙质轻,韧性好,与基托材料结合好 耐磨性差 瓷牙: 颜色好,耐磨,但脆性大易崩损 1.质地 选择: 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牙槽嵴情况进行选择, 牙槽嵴较丰满,颌间距离适中可选瓷牙 2. 大小、形态和色泽的选择 (1)前牙选择 选择内容 选 择 依 据 大小选择口角线,唇线 形态选择患者的面形与颌弓形态 颜色选择肤色参考性别、年龄 大小选择 根据口角线,唇线来选择 牙合堤唇面两侧口角线之间的弧度为上前牙总宽度 上唇线至牙合平面的距离为上中切牙切2/3高度 下唇线至牙合平面的距离为下中切牙切1/2高度 形态选择 主要根据患者的面形与颌弓形态来选择 一般患者有方形面、尖形面和卵圆形面 上中切牙的形态要与之相适应 颜色选择 主要根据肤色参考性别、年龄来选择, 并征得患者同意 (2) 后牙选择 分类: 根据颌面形态可分为 解剖式牙 (牙尖斜度约30°) 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20°) 非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0°) 选择依据:根据牙槽嵴的宽窄和高低。

      高而宽的牙槽嵴选解剖式牙或半解剖式牙; 低而窄的牙槽嵴选非解剖式牙 排牙 选牙 1.美观 ①牙列弧度要与颌弓型一致 ②上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 ③牙排列要体现患者的个性 (二)全口义齿的排牙原则 要充分考虑美观、功能和组织保健 ②上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 a 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头中点为8-10mm b 年轻人上尖牙的牙尖连线通过切牙乳头 中点,年人在后缘 C 上尖牙的唇面通常与腭皱的侧面相距 (10.5+1)mm. 020 ③牙排列要体现患者的个性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肤色尽量模仿天然牙的排列, 可根据患者的照片、拔牙前记录或旧义齿作参考 可模仿老年人牙齿磨耗、牙龈萎缩以及轻度拥挤扭转, 以免给人“义齿面容”的感觉 若患者面部有某些缺陷可通过人工牙的排列适当弥补 2.组织保健 ①人工牙排列要不妨碍舌、唇、颊肌的活动 ②牙合平面等分颌间距离 ③尽量将牙齿排列在牙槽嵴顶上,上前牙可排在牙 槽嵴顶的唇侧 ④牙合力尽可能以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嵴顶 ⑤具备平衡牙合 ⑥前牙要排列呈浅覆牙合、稍大的覆盖,覆牙合: 覆盖=1:2~1:3正中牙合时前牙不接触 上 颌 牙 槽 嵴 顶 线 下 颌 牙 槽 嵴 顶 线 ￿￿ 力 线 通 过 牙 槽 嵴 顶 3.功能 满意的咬合和有效的咀嚼。

      尽量选择有尖牙, 在功能与组织保健产生冲突时 应优先考虑组织保健 全口义齿的合平衡 全口义齿的平衡合是指下颌在正中合及前全口义齿的平衡合是指下颌在正中合及前 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能同时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能同时 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 平衡合是全口义齿咬合形式与天然牙列咬合 平衡合是全口义齿咬合形式与天然牙列咬合 形式的主要区别形式的主要区别 16 •针对全口义齿而言才有意义: l达到义齿的平衡稳定,避免翘动,防止义齿 脱位 l减少无牙颌的创伤,保证口腔软组织健康 •对天然牙无意义: l出现此种咬合则为牙合干扰 17 一、平衡合的分类 (一)正中平衡合(一)正中平衡合 (二)前伸平衡合(二)前伸平衡合 前伸平衡合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合位前伸平衡合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合位 依切导及髁导向前下运动到前牙切缘相对依切导及髁导向前下运动到前牙切缘相对 时,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时,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 三点接触合平衡三点接触合平衡 多点接触合平衡多点接触合平衡 完全接触的合平衡完全接触的合平衡 18 •正中平衡牙合(Centric BO): l牙尖交错接触,上下颌人工牙间最大面积均匀接触而无 牙合干扰。

      19 •前伸平衡牙合(Protrusive BO):下颌前 伸或后退时,上下颌相关的人工牙能接触 而无牙合干扰 l相关牙齿: l前牙 后牙 l平衡接触方式: l三点接触:前牙一点,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两侧 各一点 l多点接触:前牙一点以上,两侧后牙均一点以上 l完全接触:前后牙均上下对应接触 l意义:保证前后向运动时义齿稳定无翘动 20 21 22 23 24 •侧方平衡牙合(Lateral BO):下颌侧方运 动时,上下颌相关的人工牙能接触无牙合 干扰 l相关牙齿: l工作侧后牙 平衡侧后牙 l平衡接触方式: l三点接触:工作侧两点,平衡侧一点 l多点接触:工作侧两点以上,平衡侧两点以上 l完全接触:工作侧同名尖,平衡侧异名尖完全接触 l意义:保证侧向运动时义齿稳定无翘动 25 26 •理论依据:Gysi提出的同心圆学说 同心圆学说认为,髁道、切道和 牙尖工作斜面均为同心圆上的一段 截弧时,就成为平衡牙合 •意义:指导全口排牙及选磨 •基本内容:五因素十定律 二、平衡合的理论 27 •髁导斜度:牙合架髁槽与水平 面的交角,用前伸牙合关系记 录将髁道斜度转移至牙合架上 l范围:0~40度,一般为25~35 度 l不同个体之间不同,同一个体 左右可不同,不同年龄也会发 生变化。

      l无牙颌患者保留的唯一建牙合 指数 28 •切导斜度:牙合架切导盘与水 平面的交角 29 •牙尖斜度/高度:牙尖斜面与底面所交的角度(或 牙尖顶与底面的垂线的高度) l牙尖斜度(CA)与高度的关系:尖越高则斜度越大 l特点:对同一副人工牙来说固定不变 30 •补偿曲线曲度: l补偿曲线:全口义齿中指上 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的颊尖顶 连线 l补偿曲线曲度:补偿曲线曲 率半径的倒数,也可以用曲 线的弦高来代表 l调节的意义:增大相当于增 加牙尖平衡斜面斜度 31 •定位平面斜度: l定位平面: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近中颊尖顶所成 的平面 l定位平面斜度:定位平面与基准平面所成的角度 l调节的意义:定位平面斜度加大则牙尖平衡斜面斜度增大 32 •五因素之间的关系:同心圆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因素之间关系的十定律 髁导斜度 牙尖斜度 补偿曲线曲度 切导斜度 定位平面斜度 l每边之内的因素均为反变关系,左边的任一因素与 右边因素位正变关系 l可能的组合个数:10个,十定律 33 平衡合理论 五因素十定律 34 •三因素:五因素十定律较复杂,有些因素实质 上意义相同,因此实践中常采用三因素。

      髁道斜度 牙尖平衡斜面斜度 切道斜度 •四定律: l髁道斜度增加 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l髁道斜度增加 切道斜度减小 l切道斜度增加 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l髁道斜度增加 切道斜度减小 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35 前方平衡牙合的调整 36 •三因素中: l髁道斜度对同一个患者来说不可变 l切道斜度:可改变,改变前牙覆牙合覆盖比 l平衡斜面斜度:可改变,改变牙尖斜度,补偿曲线 曲度或定位平面斜度 •前伸牙合平衡的调整方法: l前方调整:改变切道斜度 l后方调整:改变牙尖斜度 37 前伸不平衡的表现 •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 l原因: l切道斜度过大 l牙尖斜度过小 l两者皆而有之 l临床表现: l前牙接触,双侧后牙不接触 l前牙接触,一侧后牙不接触 38 调整方法 l具体的调整方法: l如仅为切道斜度过大,诊断为第二或第三定律不调,此 时仅减小切道斜度,下降下前牙或加大前牙覆盖 l如覆牙合覆盖正常,则证明牙尖斜度太小,诊断为第三 定律不调,应增加牙尖斜度,选牙尖斜度较大的牙,或 增加补偿曲线斜度(增加第二磨牙或后牙倾斜度) l如增加牙尖斜度后,后牙仍不接触,则证明切道斜度也 过大,诊断为第四定律不调,此时应同时增加牙尖斜度 ,减小切道斜度。

      l如仅一侧后牙不接触,则此侧的诊断及调整方法同双侧 的情况应降低此侧的切道斜度或增加平衡斜面斜度, 或同时调整两者 39 前伸不平衡的表现 •前牙不接触,后牙接触: l原因: l切道斜度过小 l牙尖斜度过大 l两者皆而有之 l临床表现: l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 l后牙接触,前牙接触不全 40 l具体的调整方法: l如仅为切道斜度过小,诊断为第二或第三定律不调,此时仅 增加切道斜度,上升下前牙或减小前牙覆盖 l如覆牙合覆盖正常,则证明牙尖斜度太大,诊断为第三定律 不调,应减小牙尖斜度,选牙尖斜度较小的牙,或减小补偿 曲线斜度(减小第二磨牙或后牙倾斜度) l如降低平衡斜面斜度后,前牙仍不接触,则证明切道斜度也 过小,诊断为第四定律不调,此时应同时降低牙尖平衡斜面 斜度,增加切道斜度 l如仅个别前牙不接触,原因: l不接触前牙的切道斜度过小,诊断为第二或第三定律不调 l有接触前牙的切道斜度和后牙平衡斜面斜度同时偏大 l增加不接触前牙的切道斜度是最简单的办法也可同时减小接触侧前 牙的切道斜度和后牙的平衡斜面斜度达到平衡 调整方法 41 侧方平衡牙合的调整 42 侧方牙合平衡的调整方法 •三因素中,侧方髁道斜度不可调,前牙 排列前伸平衡调整后,一般也不调整其 位置,因此侧方平衡牙合的调整主要在 于改变牙尖工作斜面斜度,牙尖斜度已 不可变,只有调整横牙合曲线曲度。

      43 •工作侧接触,平衡侧不接触: l原因: l横牙合曲线曲度过小(牙尖斜度过小) –调整: •增加平衡侧后牙的 颊舌向倾斜度以增 加曲线曲度 侧方不平衡的表现及调整方法 44 侧方不平衡的表现及调整方法 •平衡侧接触,工作侧不接触: l原因: l横牙合曲线曲度过大(牙尖工作斜面斜度过大) –调整: •降低平衡侧后牙的颊 舌向倾斜度以减小曲 线曲度 45 •工作侧颊尖接触,舌尖不接触: l原因及调整方法 l下颌横牙合曲线曲度过大---- 减小下颌横牙合曲线曲度 l上颌横牙合曲线突度过小---- 增大上颌横牙合曲线曲度 侧方不平衡的表现及调整方法 46 侧方不平衡的表现及调整方法 •工作侧舌尖接触,颊尖不接触: l原因及调整方法 l下颌横牙合曲线曲度过小---- 增大下颌横牙合曲线曲度 l上颌横牙合曲线突度过大---- 减小上颌横牙合曲线曲度 4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