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3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5719253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3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铁岭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铁岭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和幸福铁岭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铁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是铁岭综合实力、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也是铁岭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坚持双轮驱动,全力推进“四个跨越”,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2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7倍,年均增长19%,实现了再造两个铁岭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实现3500美元,是“十五”末期3.2倍,年均增长23%发展质量明显改善。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6.3倍,年均增长44.3%,占GDP的比重由4.8%提高到11%扩大内需成效凸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9.3倍,年均增长56.4%,全面完成了102线拓宽改造、铁三线、新调线、沈铁二号线等重大交通体系建设,完成了铁岭电厂二期、清河电厂上大压小、煤矸石发电等重点能源工程和辽河流域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7亿元,是“十五”末期2.4倍,年均增长18.9%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开原进入全国百强县,调兵山、铁岭县跻身全省十强,昌图县和西丰县在全省位次前移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实现了在全省的位次前移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由26.4:40.5:33.1调整到18:57:25工业化开创新纪元建成了面积110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形成了专用车、换热设备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0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4.8倍,年均增长33.1%,工业化率由“十五”末期的36.2%提高到55.6%。

      服务业呈现新亮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8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1倍,年均增长15%东北物流城、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高起点起步,奥特莱斯大型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旅游、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新网工程和新型科技储粮仓工程扎实推进铁岭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被列为全省服务业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提升到全省服务业空间布局的战略高度现代农业形成新优势农业增加值实现130亿元,年均增长10%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55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6.7%,榛子、保护地蔬菜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3%,农民专业化组织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6.6%  ——城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新城区拔地而起,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提前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5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建成”的目标市、县行政中心实现了顺利南迁,医院、学校、宾馆、酒店、超市、公园等功能性设施日臻完善。

      铁岭新城获得联合国人居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范例奖,并以生态、环保、低碳的鲜明特色在上海世博会展出,赢得举世关注银州区改造顺利推进,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小街小巷治理,社区建设荣获国家表彰,形成了新区崛起、老区繁荣的崭新局面沈铁同城化迈出新步伐新台子、腰堡两座新城和凡河新市镇城际连接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铁岭一卡通荣获全国智能卡行业最高奖副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开原滨水新城、昌图湖滨新城全面启动,调兵山凸显工业新城雄姿,西丰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快五城联创”活动成效显著,现已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进重点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跃居全国前列,城镇化率提高到47%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主要骨干企业实现了战略性重组,做大扶强一批民营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性地建设3家融资平台,并通过国家审评,成功发行了6亿元铁岭投资债券和15亿元企业债券,完成了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创建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9家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东北物流城、能发伟业等4家企业在域外上市。

      城市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走出了一条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融资新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财税制度、事业单位、粮食企业、林权制度、农垦企业、医疗卫生、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外开放创历史新高我市率先与沈阳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协议,开创了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先河成功地引进了奥特莱斯、恒基兆业、益海嘉里、中航集团、庞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开启了与巨人同行的新时代项目年”活动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4043个,到位资金2010亿元外贸出口实现5亿美元,是“十五”末期的6倍,年均增长43.2%;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是“十五”末期的16.6倍,年均增长75.5%  ——和谐铁岭建设取得新成就民生工程逐项落实实现实名制就业36.5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86%,城镇失业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西丰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8%。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0元,是“十五”末期的2.2倍,年均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70元,是“十五”末期的2.0倍,年均增长15%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6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发明专利598项,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发中心4个教育年活动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高分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晋升高职;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铁岭师专开设本科和研究生班,本科大学申办工作积极推进,我市获得全国改革创新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千人平均拥有床位和医师分别比“十五”末期提高25%和18%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笔画、小品、二人转、秧歌戏等在全国获奖,城乡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同步推进,网络整合产业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连续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

      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总数达到308万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6‰以下双拥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全社会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完成植树造林1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3%,对辽河流域污染进行全面治理,新建11座污水处理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水耗下降38.5%,提前一年完成了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社会稳定工作卓有成效信访率得到有效控制,“平安铁岭”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显著提升,我市被评为全国公安“三基”建设先进市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二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脆弱,农村社会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有限三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在发展速度、质量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四是改善民生任务较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各类民生问题增多。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综合配套改革有待于加快推进六是发展环境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时期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厚积薄发、跨越发展的全新机遇,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其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区域竞争更加剧烈,东北亚区域融合加快推进,我市面临着外部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保护主义抬头、输入性通货膨胀等压力  从全国看,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加快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趋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我市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东北区域的战略优势,但也面临着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困局、通胀压力上升等挑战  从全省看,辽宁正处于加快推进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我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三大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为我市提供了与沿海城市互动发展的机遇;沈阳经济区为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遇;突破辽西北为我市提供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对我市行政区划和生产力布局提出新期待。

        从市情看,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积淀,我市生产力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和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重大项目乘数效应逐步释放,区位优势向开放优势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加快,沈铁工业走廊和新城区等发展载体蕴藏巨大潜能,这将为我市“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全市上下已形成政通人和、争先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着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协调推进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区域赶超竞争为此,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增强战略思维,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夺取“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第二章 发展战略与总体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全面实现“四个跨越”,推进新铁岭大铁岭建设跨入新阶段,努力把我市建成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跨越发展抓住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以消除体制障碍为重点的体制转型,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发展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坚持开放发展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