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历史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教案.doc
4页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科目历史年级初三班级时间 年 月 日课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目标识记:1、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3、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4、《齐民要术》的作者及著作类别5、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教材分析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运用:无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考标解读1、识记: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重要战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魏——220年 曹丕 洛阳 蜀——221年 刘备 成都 吴——222年 孙权(称王) 建业2、识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⑴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最主要原因) ②南方相对安定; ③东晋与刘宋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鼓励生产; ④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⑤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⑵史实: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⑶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3、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政治制度①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②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社会生活①在朝廷中要求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孝文帝名字也由拓跋宏改为元宏)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爱幼、养老的风气等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4、识记: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5、识记:《齐民要术》的作者及著作类别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识记: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他为“书圣”东晋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二、中考真题1.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2.改错题 38.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后来,其首领孝文帝实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3年)——(2016年)无三、命题规律1、考察数量以及题型 该单元只有2008、2009、2012年有题目涉及2008年以选择题出现,2009年以改错题形式出现2012年判断题形式出现2、考察分值及考点 2008年2分,考察三国鼎立2009年2分,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2012年2分,考察赤壁之战3、2017命题趋势 根据长沙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预计:本单元8年只考了3年,但由于4年未考,所以有出题的可能性。
题型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