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下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讨.docx
6页新课标下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应注重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而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都有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字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高效的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所以,针对学生忽视数学阅读的现象,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的研究,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本文就这一问题作如下探讨一、数学阅读教学的含义数学阅读教学是数学阅读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数学阅读活动中相互交流、互动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阅读的主人,学生需要掌握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策略和技能,教师实施数学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益、促进学生形成和掌握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二、深入认识数学阅读的本质,强化理解其特点1.数学阅读的分类数学阅读主要是由认读、理解领悟、记忆想象、熟巧创获等环节组成,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和过程,大致可分为:课前的预习性阅读;课后的复习性阅读;局部的针对性阅读;整体的系统性阅读;读课外资料的课外性阅读等2.数学阅读的特点首先,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内涵丰富,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对思维的灵活性要求较高,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数学阅读需要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时,可以不注意细节,可以跳过无趣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的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名词术语、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定义、定理一般不能读一遍就过,要反复仔细的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其含义,所以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最后,数学阅读过程需要读写结合一方面,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原理、公式是要求识记的,通过书写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些概念、原理、公式的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为了简约,有时会省略一些推理理由及运算、证明过程,这就使得某些题目的步与步之间的跨度较大,这时就需要用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能顺利阅读理解再一方面,数学阅读常常需要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路、知识结构框图等,或者需要举一些反例、变式等来加深理解,所以学习者应以书写注脚的形式来辅助阅读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1.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材阅读方面的引导在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我们教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这使得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所以要想让学生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首先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阅读当作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课堂的设计上应有数学阅读的意识,可以在每节数学课上设计一些数学阅读环节用来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定义、定理、规律总结等)或者进行读题训练等例如,在讲解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精髓,在阅读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并且对书中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等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
如: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概念讲授中,对于概念里的“不共线”、“任一”、“有且只有一对”等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些词句行吗?加上某些字词行吗?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数学思维上升一个层次2.教师应在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多学生对数学题感到难以下手,是因为根本弄不懂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显然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导致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加强数学读题的训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1.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后再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读完题后再让学生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大胆发现、探索与总结2.指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因为没有注意到某个字、词的存在,而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的现象例如“某化工厂生产某产品的年固定成本为200万元,每生产1吨需另投入12万元,设化工厂一年内共生产该产品吨并全部销售完,每吨的销售收入为(1)求年利润(万元)关于年产量(吨)的函数关系式;(2)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化工厂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中所获年利润最大?”该题的题干中“每吨”的销售收入为,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如果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不能抓住,那么将直接导致该题一分不得的结果。
所以教师应有意地去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题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题目的阅读训练中应指导学生要学会对每个句子、数学术语、图标都能细致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阅读题目时要学会抓住要求中的关键词,如有下划线的词语或根据经验特别要注意的词语以及括号里的条件及要求等;小题较多时要学会分段阅读;小题已知条件改变时要学会重新结合总条件进行理解;条件太多时要学会画图或列表,以便理清各个条件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找些例题来做示范,谈谈自己的阅读方法,跟学生的阅读进行对照,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方法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以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阅读方法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会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3.在复习阶段,教师应通过专题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归纳、提升、内化数学试卷通常会有一些阅读性的题目,如阅读图表等统计资料,提取有关信息并解决相关问题;阅读相关信息材料,通过归纳、探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阅读试题提供的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等这些题不仅仅是要把平时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提取出来,看其数量大小,而更要考核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建构新的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这类试题时,就需要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数学阅读习惯沉着冷静地仔细研读试题提供的材料,找准突破口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专题训练,从而将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加以提升和归纳升华例如“(2006年广东高考)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和,规定:,当且仅当;运算“”为:;运算“”为:对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培养策略的实施,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数学阅读会使学生形成求知、开动脑筋、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灵感,同时对其他各学科的学习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数学家张广厚在给母校同学作报告时也特别指出:“只做题不看书,是学不好数学的”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所以,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越过“数学阅读”这座山参考文献:[1]张红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0(23).[2]钟新玲.初中数学课改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2).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邮政编码:21510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