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理学生中的信效度评价.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504440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5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理学生中的信效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理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11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工具包括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结果 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69~0.881;间隔2周重测信度为0.611~0.650(P<0.01);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3~0.869(P<0.01),各维度得分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6~0.671(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 =3.270,GFI=0.864,AGFI=0.837,RMESA=0.067;效标效度中,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GSES得分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5~0.640(P<0.01)结论 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生群体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该群体心理弹性的调查和分析关键词: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护理学生;信效度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挫折时,能够有效地适应和积极应对,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1,2]。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帮助护生良好适应以及有效地应对专业压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准确地测量心理弹性成为研究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心理弹性测量工具有数十种,其中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因能有效评估多个被试群体而广泛应用[3-5]我国学者于肖楠和张建新于2007年首次翻译修订了中文版CD-RISC,其调查设计严谨、样本代表性高,研究结果具有较强指导性与实践意义[4,9]近些年,国内采用该量表进行的调查研究逐渐增多,对该量表在不同人群中的检验和修订也可见报道,但中文版量表在我国人群中的应用时间仍较短,评价尚不成熟,且目前尚未见该量表在护理学生群体中的应用评价报道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中文版CD-RISC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理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以期为日后相关研究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某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5年制本科、3年制专科两个学历层次各年级1个自然班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8个自然班,511人。

      其中,填写有效问卷的505名学生中,本科307人,大专198人;男28人,女474人,缺失3人;年龄17~25(21.281.39)岁1.2 方法1.2.1 测量工具 ①中文版CD-RISC心理弹性量表:由于肖楠等[4]翻译修订,包括坚韧、自强、乐观3个纬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4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好[10]中文版量表及使用手册由原量表编制者Jonathan Davidson教授授权提供②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采用王才康等翻译修订的中文版GSES,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1~4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11]1.2.2 调查方法 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统一语言指导说明填写目的和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所有问卷个人独立填写并现场回收共发出问卷511份,回收有效问卷505份,有效率98.8%此外,从被测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66名学生)间隔2周后进行重复测,以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共发放问卷66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率93.9%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和AMOS18.0进行Cronbach’s α系数分析、Pearson相关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检验水准α=0.052 结果2.1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 中文版CD-RISC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见表12.2 效度2.2.1 结构效度 采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模型拟合指标)为3.270,RMESA(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7,GFI(拟合优度指数)为0.864,A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837;所有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表各条目中除了3,18,20外,其余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见图1图1 中文版CD-RISC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标准化路径系数,n=505)2.2.2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采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各维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3~0.869(P<0.01);各维度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6~0.671(P<0.01),说明该量表内容效度良好2.2.3 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采用量表得分与效标(GSES)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结果显示,CD-RISC总分以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与GSES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0.569,0.569,0.425(均P<0.01),表明CD-RISC与GSES关联性较强,效标效度较高。

      3 讨论3.1信度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重测信度作为量表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的考察指标[12]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非常理想;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69~0.817,表明中文版CD-RISC各题目得分的一致性、稳定性较好[12]总量表及分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611~0.650,均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测信度均达中等程度相关,说明对同一群体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较好,表明该量表在不同时间对护理学生群体进行测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一致性3.2效度3.2.1结构效度该量表结构效度的检验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即分析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的拟合程度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标 =3.270,GFI=0.864,AGFI=0.837,RMESA=0.067一般认为 介于1~5之间表示模型拟合可以接受,其值越小表示数据与假设模型拟合程度越好;RMESA值越接近0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越好,一般以RMESA≤0.08为标准;GFI值和AGFI值愈接近1说明模型拟合越好图1显示,所有路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每个条目都能清楚地划分到所归属的维度,结构效度较好。

      条目3,18,20因子载荷系数较低可能与中外文化差异有关[13],如条目3“当我的问题无法清楚获得解释时,有时命运或神能够帮助我”在量表中属于乐观维度,本研究结果中该条目对其所归属的乐观维度贡献较少,可能与大多数中国人是无神论者,没有宗教信仰有关;条目18“如果有必要,我会做一个不受欢迎或困难的决定而去影响别人”和条目20“在处理生活难题时,有时我不得不按直觉办事”在中文版量表中同归属于坚韧维度,其对所归属的坚韧维度贡献较少,可能与中国人中庸、谨慎的处事风格有关虽然3个条目的因子载荷较低,但是模型整体拟合显示在可接受范围,考虑到样本抽样的局限和地域性,也为了便于相关研究比较分析,故本研究保留这3个条目,不作删减3.2.2内容效度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以每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考察指标,若系数在0.6以上,且大于任意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3~0.869(P<0.01),呈高度相关,说明3个维度与心理弹性总体涵义具有一致性;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6~0.671(P<0.01),表示各因素之间相关联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13]。

      3.2.3效标效度效标效度是通过效标量表与目标量表的相关性来验证,相关系数越大表明效标效度越好GSE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常用的外在效标,GSES测量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备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所进行的判断与推测”,能够真实地反映CD-RISC所测量的重要侧面结果显示,护生CD-RISC各维度得分与GSES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该量表与GSES关联性较强,效标效度较高4 小结本研究将中文版CD-RISC心理弹性量表应用于护理学生群体,对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进行了考评结果表明,该量表在护理学生群体中应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护理学生群体心理弹性的调查和分析参考文献[1] 卢樟秀,吴大兴,徐鑫,等.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在医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8):1209-1212.[2] 孔令华,申世玉,李国鹏,等.高职护生的专业承诺、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31—34.[3] 张钰,任景敏,黄健,等.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68-869.[4] YU Xiao-nan, ZHANG Jian-xin. 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with Chinese People[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7, 35(1): 19-30.[5] 王皖泽,陈瑜,戴立丽.160名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9):425-426.[6] 张爱华,刘晓虹.心理弹性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创伤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28-730.[7] DAVIDSON J, STEIN D J, ROTHBAUM B O, et al. Resilience as a predictor of treatment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reated with venlafaxine extended release or placebo[J]. J Psychopharmacol, 2012, 26(6): 778-783.[8] SEXTON M B, BYRD M R, VON K S. Measuring resilience in women experiencing infertility using the CD-RISC: examining infertility-related stress, general distress, and coping styles[J]. J Psychiatr RES, 2010, 44(4): 236-241.[9]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10] 李亚萌,王鹏,单岩,等.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在护士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5-8.[11]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12] 吴明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